今年暑假,给儿子报了一个《中文有多美》的公益课,授课的是市里的名师。我有幸随堂听了一课,立马被老师举手投足间的文化底蕴折服。
孩子满满当当坐了一个教室,从8岁到18岁。说实话,开课前,我都在琢磨:对于这样的学生年龄结构,老师要怎么教?
谁料,老师不疾不徐,娓娓道来。从汉字之美,到词语之美,再到人名之美,带着全堂的孩子沉浸在“中文有多美”的意境里。孩子的眼中所闪现出来的光泽,是对知识汲取最好的表达。
这个氛围,如此美好,现场所有的家长都被老师身上散发出来的娴静的诗词气质而折服。古诗词于她,仿佛融入了血液,就像呼吸一样自然。她信手拈来,脱口而出,展现出丰富而深厚的文化底蕴。
01
古诗词有什么用?
似乎说不明白,但却真真实实地影响着每一个人的成长轨迹。
想起诺贝尔获奖者杨振宁先生身上的一件事。
杨振宁先生从小在数学方面表现出超群的才能,初中一年级就学完了中学几年的内容。曾有人建议他进一步深造,但作为大学数学教授的父亲,却反其道而行之,他要求儿子杨振宁花了几年时间去学中国古典文学。
父亲的做法,让杨振宁受益匪浅。在后来的多个场合中,杨振宁先生他提到古典文学熏陶对于他的帮助,在无形中对他的科研之路有了深刻的影响。
我想,被古诗滋养的孩子,得到的应该不仅仅是诗情和文才,他应该会被生活和命运多一份垂青。
现如今,我们也会发现:似乎全社会都在重视孩子的“古诗词”教育。
牙牙学语的孩子,能够背出一首又一首经典诗词;中小学则不断加重古典诗词的教学比例。就拿我们家娃七年级的暑假语文作业来说,布置的大头就是“诗词背诵”。
好的启蒙,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孩子的学习效果。
那么在古诗词教育的启蒙阶段,对于“古诗词”教育,我们又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
02
孩子几岁,适合学古诗词?
也许会有年轻的妈妈问:孩子几岁学古诗词,比较合适呢?
没有定论,但有一个方向:当然是越早学习越好!
有意识的家长,完全可以在孩子只有几个月大的时候,就让他熏陶在古诗词的氛围中。孩子醒的时候,把古诗当作儿歌念给他听。不必担心孩子是不是听得懂,有没有用,孩子听到了声音,感受到了韵律,再加上父母身上传递出来的暖意,这就是潜移默化的感染力。
家长也可以把古诗词当作哄睡的摇篮曲,轻轻拍,轻轻和,孩子耳熟能详,就是熏陶。
等孩子再大一些,则可以把古诗词当作游戏的内容,你一句,我一句来作对,经过家长的反复引导,诗词的感受力就融合在了孩子的体验里。
03
孩子对古诗词不感兴趣,怎么办?
也有家长会说:我家就是对古诗词不感兴趣,怎么办?
启蒙有早晚,孩子有差异,接受度有不同,但只要坚持一个原则:相信你的孩子,是喜欢读古诗词的。
就像音乐,它是藏在人天性中的一种心灵语言,没有人不喜欢音乐,只是类型不一样而已。
于古诗,我们之所以会有敬畏感,只是源于我们本身。受条件限制,我们在孩提时候,失去了启蒙开化的阶段,因为我们自己接触不多,才会敬而远之,觉得不喜欢。
把古诗词当作吃饭一样平常的事,孩子自然而然就会接纳并爱上。
心态决定思维,观念决定行动。
当然,对于启蒙阶段的孩子来说,让他们喜欢一件事,最好的方式就是:游戏。
家长“去功利化”,不把背古诗当作任务布置给孩子,而是和孩子一起听,一起诵读,一起背,一起对词……品读诗中的意境与美,孩子方能从心中接纳。
而让孩子爱上古诗词,还有一个重要的环节,那就是:坚持。
不必天天监督孩子,但可以随时随地学习。一旦孩子养成了习惯,不喜欢古诗,也难。
儿子小的时候,我们常常在散步的时候玩一个游戏,那就是:古诗词接龙。大家轮流出一个主题,看谁能接住的古诗最多,常常玩得不亦乐乎。
儿子小的时候,我常常“认输”;现如今,他长大了,每次散步,还会时不时缠着与我对诗,只不过如今,我是真的“认输”,谁让孩子的储备量越来越丰富。
04
孩子不愿背诗,该怎么办?
我们会发现生活中的一个现象,很多家长都喜欢孩子当众展现背诗的能力。这个方式,对于年龄小一点的孩子比较受用。
孩子在亲属面前表演背诗,会得到大人的鼓励与表演,这种荣誉感,会提升孩子背诗古诗的兴趣。如果孩子表现出极大的表现欲与配合度,家长可以适当用这种方式鼓励。
但如果孩子怯场,扭捏不愿意,家长千万不要强迫,甚至怂恿。
因为,背诵古诗词,其终极目的是让孩子吸收诗词的语言美、意境美、想象美,进而转化成为自己的东西。外在的任何虚荣和目的,都会让孩子因为负重而退却,失去了初衷。
05
该不该对孩子“讲解”诗词?
孩子入学后,古诗词成为语文学习内容中一个占比很大的内容块面。与分数挂钩,则不仅仅体现背诵能力了。
因此,会有家长问:孩子只会背,不懂其义,该不该在对孩子做古诗启蒙的时候,解释古诗词的含义,让孩子读懂古诗,再背诵古诗?
实际上,孩子学古诗,不必“过度解释”。
一是家长未必能够全面解释透,二是家长的“辅助”,反而剥夺了孩子的想象力。
就像著名学者、北大中文系教授钱理群先生说的那样:
我们传统的启蒙教育,发蒙时,老师不做任何解释,就让学生大声朗读经文,在抑扬顿挫中,就自然领悟了经文中某些无法(或无须)言说的神韵。
然后再一遍遍地背诵,把传统文化中的一些基本观念,像钉子一样地锲入学童几乎空白的脑子里,实际上已经潜移默化地融入了读书人的心灵深处。
然后老师再做解释,要言不烦地点拨,就自然“懂”了。
当然,如果孩子表现出非常想知道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讲述了什么事”时候,家长做“适度解释”, 反而会提升孩子学习古诗的浓厚兴趣。
当然,现代信息社会,孩子接触的学习资源太多了,引导孩子背一背唐诗、宋词、元曲中历代经典的作品,有那么100~500首打底,就足够了。
06
中国的古典诗词是我们中华传统文化宝库里的瑰丽,记录了中华民族的生活方式、精神追求以及人生智慧。历经几千年,流传下来,为后人提供了丰富的精神世界。
儿童时期是记忆的黄金时期,当孩子的脑中,还没有被太多信息填充的时候,引导他们阅读和背诵,这些内容就会深刻地印在他们的脑海里。
浸润在古典文化中成长的孩子,无形中提升了孩子的文化素养品位,让孩子受益一生。
我是诺妈,家有男宝,致力于亲子成长研究,为父母们提供有价值的育儿干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