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籍华人吴健雄:曾给美国造原子弹,去世后墓碑刻着永远的中国人

秋恒看军事 2024-02-26 20:57:16

在阅读此文之前,辛苦点击一下右上角的“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来源/老狐话史作者/老狐话史

追求梦想没有性别之分,她庆幸在自己出生的那个年代。

开明的父母不顾重男轻女的闲言碎语全力支持自己的读书梦想。

没错,她就是核武器发展背后的那抹不可或缺的东方倩影;

一生中献身于核物理研究的华人女性科学家——“核弹女王”“原子弹之母”吴雄健。

虽然,在她的事业发展中,曾为美国制造原子弹。

但是,在她逝世后的墓碑上,赫然刻着一行醒目的字句。

“一个永远的中国人。”

一、雄心壮志 她梦想为国贡献

1912年5月,吴雄健在江苏省苏州市太仓浏河镇的一个红色家庭中呱呱坠地。

在当时那个重男轻女的年代里,作为一名爱国学者,吴雄健的父亲深知西方先进思想——男女平等对于我国社会发展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于是,他创办了“明德女子职业补习学校”,试图用教育的方式,将男女平等的先进理念灌输给中国的下一代接班人。

在父亲的影响下,吴雄健虽然在那个温柔的江南水乡里,操持着一口吴侬软语,心中却萌生了一个雄伟的梦想。

那便是为国奉献。

“父亲给我取名‘雄健’,就是希望我能够以女子之身担当起国家大任,巾帼不让须眉,谁说女子不如男。”

那时候,在“女子无才便是德”、“男尊女卑”的社会现状下,吴雄健父亲的行为遭到许多质疑。

大家七嘴八舌的认为他“没有儿子传宗接代所以变成了疯子”。

看着世人对于父亲的谩骂与不理解,吴雄健坚定地告诉父亲。

“我从没想过和其他女孩儿一样被束之高阁,等待着谈婚论嫁的日子到来。

我希望能够掌握自己的人生,成为像父亲一样推动着中国时代发展进步的人。”

得益于父亲的开明思想,吴雄健自小便与其他男孩们同坐学堂之中。

面对他人的嘲讽,吴雄健不屑一顾。

她知道这些看不起自己的人不过是嫉妒自己优秀的成绩,担心自己以后会生活的比他们更为优越。

1923年,吴雄健犹如一匹黑马,在近万名考生中斩获第九名的优异成绩,并顺利踏入苏州第二女子师范学校的大门。

在校期间,吴雄健积极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了解西方的先进思想与知识理论。

不久后,这所学校迎来了一个令吴雄健激动万分的人——胡适。

自幼时起,吴雄健就常听父亲将胡适先生挂在嘴边,整日称赞着胡适先生的才学与文化。

此时,看到胡适先生真正的站在自己学校,进行西方“男女平权”先进思想的演讲,吴雄健深受启发并倍感荣幸。

她知道,自己此前遭受过的非议都是人生的磨练,她选择了一条正确的道路前进。

演讲结束,吴雄健在老师的介绍下与胡适相识。

经过一番简单的交谈,胡适十分欣赏这位天资聪颖又刻苦努力的女学生。

1929年,吴雄健以优异的成绩从第二女子师范学校毕业,保送南京中央大学。

按照当时的规定,师范学院的学生必须要先进行为一期一年的教书服务,才能够继续就读于其他大学进行深造。

不过,在当时,这种规章条例并没有那么严格。

正当吴雄健准备服从安排前去教书时,她偶然间听说胡适先生在中央大学担任校长兼文理学院院长的消息。

经过多番打探,确认消息属实。

吴雄健当即告诉父亲自己要前往中央大学,成为胡适先生的学生。

既不荒废学业,又能得到胡适先生的指导。

吴雄健的父亲认为这是个好主意。

于是,不久后,吴雄健如愿以偿的成为了中央大学数理学系的一名学生。

二、怀揣梦想 她成为物理学泰斗

一经入学,吴雄健便因其优异的成绩与过人的聪慧名声大噪,她的名字甚至传入了胡适的耳朵里。

胡适

那时的胡适先生虽曾与吴雄健有过一面之缘,但印象不深。

此时的他对于吴雄健的初步印象,不过是“一个成绩优秀的学生”,他甚至猜想,吴雄健是否会因为他人的夸赞而迷失了自我。

后来,在中央大学的一场历史考试中,胡适一改自己曾经的猜忌,对吴雄健产生了深厚的兴趣与赏识。

那次考试由胡适与两位教授监考。

当时,吴雄健就坐在教室的最前排、胡适的面前。

看到这个女孩儿,胡适总觉得有些眼熟,却想不起来到底在哪里见过。

正当他还在苦思冥想是否真的见过面前的女孩儿时,吴雄健突然起身,将自己写满的答卷交给了胡适。

而此时,距离开考时间不过只过去了两个小时。

原本,这场考试的规定时间为三个小时。

而吴雄健仿佛“出风头”一般“骄傲自满”、提前交卷的行为引起了胡适的不满,当下便开始审阅试卷。

不料,当看完吴雄健的答卷,胡适激动地对现场的另外两位教授说。

“我从未看到一个学生对于清朝三百年思想史有着如此透彻的见解,我愿意给她一百分。”听完胡适的话,两位教授激动万分的告诉他,二人分别也认识了一个“天纵奇才”。

经过三人一番交流,竟发现——三人说的,竟然都是吴雄健!

自此,胡适开始多加留意这个天赋异禀的女孩,并且不时亲自指点她的学习。

在胡适的精心教导下,吴雄健飞速成长,成为胡适口中“最让自己骄傲的学生”。

1934年,吴雄健自国立中央大学毕业,来到浙江大学任职一年多的助教,随后在中央研究物理学院研究所工作。

此时的她还不知道,自己即将迎来人生中的第二个“贵人”——自密歇根回国的光谱学教授顾静徽。

经过在研究所一段时间的接触,顾静徽称赞吴雄健为物理学的“天纵奇才”,并激励鼓励她去国外深造,还贴心的为其办理好了出国的相关手续、证件。

就这样,1936年,吴雄健在接受了叔叔的资助后,出发前往密歇根州学习光谱学。

在途经美国旧金山之时,吴雄健来到伯克利大学拜访昔日的朋友。

怎料,这旅途中的小插曲竟然阴差阳错的改变了她的人生轨迹。

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吴雄健遇到一位交谈甚欢的年轻人。

对方得知吴雄健正在从事物理学研究工作,并准备前往密歇根深造时,强烈推荐吴雄健留在加州伯克利大学的物理系。

他告诉吴雄健,伯克利的物理系就在学校背后的山上,那里有座“辐射实验室”,可以去参观一下。

在吴雄健与朋友前去参观时,恰巧偶遇正在实验室忙碌的著名物理学家、伯克利物理学教授劳伦斯。

得知她们的来意,劳伦斯对吴雄健说:“现在核物理正要谱写新的篇章,如果你想要学习物理,留在伯克利学习核物理对你来说是一个前途无量的选择。

现在的光谱学已经成为了一个较为古老的学科,希望你可以慎重考虑。”

正当吴雄健犹豫不决时,劳伦斯已经多方打听到了吴雄健在国内的优秀成绩。

为了留住,这个“物理天才”,劳伦斯雷厉风行的为吴雄健办理了入学手续。

吴雄健就这样留在了伯克利大学,攻读核物理专业。

三、学有所成 她成为核弹研究人员

1938年,吴雄健正式踏入原子核物理实验的大门。

在这个全新的领域中,她求学若渴、如痴如醉,不分昼夜的进行着物理实验。

终于,在赛格瑞的指导下,吴雄健在进行轴原子核分裂产物的研究中取得了不错的研究成果。

而这项成果也在后来为美国制造原子弹,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对于美国成功制造原子弹做出了巨大贡献。

1940年,吴雄健获得博士学位,其学位论文更是发表在物理学界的权威期刊《物理评论》上。

那时的吴雄健就是物理学核武器研究界的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

她的名字响彻伯克利学院的每个角落,成为了同学与老师口中的“传奇人物”。

1941年,吴雄健受到美国军方邀请参与“曼哈顿计划”——原子弹的研制。

起初,对于制造这种具有大规模杀伤力的武器,吴雄健心存疑惑,不愿受邀。

但是,在美国军方解释以此应对法西斯的残暴统治时,吴雄健欣然接受。

1945年8月6日,在吴雄健等人的不懈努力下,人类历史上第一枚原子弹在日本广岛上空爆炸。

见此毁灭性的力量,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二战也就此结束。

1956年,杨振宁与吴政道首次提出了“宇称不守恒”定律。

杨振宁与吴政道

当时醉心其他实验的吴雄健在看到二人的论文报告后大受触动,立刻停止手上的其他工作,带领一个小组反复试验这条定律并最终证实了它的准确性。

这则定律的报告一经发表,便引起了国际物理界的大轰动。

因为他们推翻了曾经被奉为金科玉律的“宇称守恒定律”,而这一结果无疑是物理学的一大跨越性发现。

1958年,吴雄健当选美国科学院博士。

后于1975年,出任美国物理学会会长,并于同年获得由美国总统福特授予的美国最高科学家荣誉奖——国家科学勋章。

1997年2月16日,吴雄健在美国因病去世,享年85岁。

这位物理学泰斗的逝世在当时的中、美乃至世界科学界都引起了一场巨大轰动。

她的骨灰被护送回苏州老家,以示自己“永远的中国人”身份。

在她的眼中,比起保留那些“物理天才”“原子弹之母”“核物理女王”的称号,都不如保留“中国人”这个朴素又骄傲的身份来得重要。

原创首发,严禁搬运!搬运必究!

0 阅读:21

秋恒看军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