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是太阳系中唯一的一颗恒星,但也许并不是从一开始就如此,一些天文学家认为,在遥远的开始,太阳或许有一位兄弟:一颗伴星。
拥有伴星,这对于宇宙中的恒星而言,并不是一件稀奇的事,根据观察,在所有已知的与太阳相仿的恒星中,有一半以上都拥有伴星。当然,不能因为别的恒星有伴星,就推测太阳也有伴星,最初让天文学家们产生这种想法的是一颗隐藏在奥尔特星云之中的未知行星,一些人将其称为“行星九”。众所周知,在冥王星被踢出了行星的队列之后,太阳系之中就剩下八颗行星了,哪里来的行星九呢?这还要从海王星说起。
科学家们在研究海王星的轨道时发现,它的实际运行轨迹与理论轨迹存在着很大的偏差,而且这种偏差并不是海王星所独有的,在它的周围,好几颗矮行星的运行轨迹也存在着同样的问题。
是什么导致了这种偏差的出现呢?有一种最为简单且十分合理的解释,那就是在临近海王星的奥尔特星云之中,隐藏着一颗大质量的天体,它是一颗行星,且质量大概在地球质量的10倍左右。
因为这个大质量天体的存在,海王星以及临近几颗矮行星受到了它的引力影响,所以轨道才出现了偏差,而这个想象中的大质量天体就被称之为“未知的行星九”。
行星九的猜想很好的解答了海王星轨道偏差的问题,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个新的问题:如果行星九存在,那它为什么会存在呢?奥尔特星云作为太阳系的边界,与太阳的距离是十分遥远的,大概是2000个天文单位到10万个天文单位之间,在如此遥远的距离之上,太阳的引力作用已经比较微弱了,如此大质量的天体是如何被捕获并束缚在这里的?
行星九的存在与否,以及为什么存在,都是未解的谜团,而奥尔特星云本身也存在着诸多的谜团。
首先,奥尔特星云的形状与太阳系本身的形状并不相称,太阳系是一个典型的圆盘状结构,而奥尔特星云却是一个弥散的球体,从各个方向将地球牢牢包裹,而这种结构明显不符合已知的星系形成理论。再有,奥尔特星云之中的天体都是从哪里来的?奥尔特星云之中的一部分天体来自于太阳系本身,是太阳系形成之后剩余的一些边角料,但其占比最多不会超过三分之一,也就是说奥尔特星云之中的绝大部分天体都是从外界捕获的。
奥尔特星云,特别是星云的外围,距离太阳已经达到了10万个天文单位,太阳微弱的引力在这里根本不足以吸引如此众多的天体来投,那么这些小型天体为何会聚集在这里呢?
这些谜团都太过难以解释,但如果进行一个大胆的假设,所有的谜团便会迎刃而解,这个假设就是:太阳曾经拥有一颗伴星。
如果在太阳形成之初,这里并不是一颗恒星,而是两颗,它们相互绕行,组成了一个双星系统,那么这个系统就拥有足够的力量在外围构筑一个球状星云了。
无论是大量的小型天体,还是如行星九一般的大质量天体,都会在这个双星系统的引力作用下被捕获,而且由于这些天体来自四面八方,所以很自然地便形成了一个球状的结构。在此之后不久,或许是一颗大质量的流浪恒星经过这里,用强大的引力将太阳的兄弟拉了过去,并带走了一部分奥尔特星云中的小型天体,使得这片球状星云变成了现在这副稀疏的模样。当然,这一切都只是猜想,或许未来我们会发现宇宙真实的情况比我们的想象更加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