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巩金瓯》
清朝宣统以前,中国没有《国歌》。宣统二年(1911年),清廷深觉在对外交往中,只能听到异邦国歌,唯独听不到大清国歌,有失颜面。于是,宣统皇帝批谕制定《国歌》。《国歌》由溥侗、严复等人编制,名为《巩金瓯》,于宣统三年八月十三(1911年10月4日)颁布实施。《巩金瓯》的歌词是:“巩金瓯,承天帱,民物欣凫藻,喜同袍,清时幸遭,真熙皞。帝国苍穹保,天高高,海滔滔。”歌词中的“巩”就是牢固、坚固;“金瓯”,瓯读ōu(欧),是金制的酒器,这里比喻国土;“天帱”,帱读chóu(稠),天覆盖万物;“民物”,指民众和万物;“欣凫藻”,凫,读fú(浮),水鸟,野鸭嬉于水藻;“遭”,遇到;“熙皞”,怡然自得;“苍穹”,天。歌词译成白话的意思是,巩固金瓯国土,承接天之恩佑。民众万物如野鸭嬉于水藻般欣悦。喜见同袍,有幸遇着太平盛世,真是和乐自得。帝国蒙上苍保佑,青天高高在上,大海翻腾不息!《巩金瓯》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首法定正式国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