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发脾气的孩子,是在“求救”?心理学揭示背后原因,父母看看

布谷妈妈 2024-12-07 20:33:06

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场景:孩子因为一件小事大发脾气,比如因为玩具没有拿到,或者游戏没赢就立刻情绪失控。

这种行为常常让父母无所适从,甚至感到挫败。

但你知道吗,孩子的发脾气,可能并不只是单纯的“耍赖”或“不懂事”,而是他们在用自己的方式向父母传递一个“求救”信号。

爱发脾气的孩子,其实是在“求救”?心理学揭示背后原因,父母看看。

一:发脾气的背后:孩子的心理需求

心理学家常说,孩子的行为背后,总有他们未被满足的需求。

美国心理学家玛莎•海因曼在其著作《内在的养育者》中指出,孩子的情绪行为是其内在世界的外在表达。

他们通过发脾气来释放压力,寻求关注,或者表达未被满足的需求。

具体来说,孩子发脾气的原因主要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①情绪调节能力不足

幼儿的大脑发育尚未成熟,尤其是负责情绪调节和自控能力的前额叶皮层。

在6岁之前,孩子在面对突发情绪时,很难通过理性思考来调节和表达情绪,因而会选择发脾气这种直接的方式。

哈佛大学的“零到三计划”研究表明,孩子的情绪调节能力在0-6岁之间处于快速发展阶段,而这个阶段最需要的是父母的引导和支持。

如果父母只是简单地呵斥“别哭”“不准发脾气”,不仅无法解决问题,还可能让孩子的情绪调节能力停滞不前。

②语言表达能力有限

对于年龄较小的孩子来说,他们的词汇量和语言组织能力还不足以准确表达自己的情感和需求。

例如,当他们感到不舒服、害怕或者被忽视时,他们可能不知道如何用语言来表达,只能通过哭闹或发脾气来吸引注意。

③压力或焦虑的表现

现代生活中,孩子同样会面临各种压力,比如学业要求、家庭矛盾,甚至父母无意识的高期待。

这些压力可能会让孩子内心充满焦虑,而发脾气则是他们释放这些压力的一种方式。

二:孩子发出“求救”信号,到底需要什么?

那么,孩子的发脾气到底是需要我们怎么做呢?

①需要更多的关注和爱

心理学家约翰•鲍尔比的“依恋理论”表明,孩子的行为与他们对亲密关系的需求密切相关。

如果孩子感觉到父母的关注不足或者爱不够,他们可能会通过发脾气来争取更多的关注,这其实是一种本能的求助行为。

鲍尔比还强调,稳定而可靠的依恋关系有助于孩子形成安全感,减少情绪波动,为其成年后的健康人际关系奠定基础。

②需要情绪的理解和共情

心理学家托马斯•戈登(Thomas Gordon)提出的“积极倾听”理论,是一种帮助父母与孩子建立深层次沟通的有效方法。

他指出,积极倾听的核心在于父母用真诚的态度理解孩子的感受,而不是急于纠正或判断。

当孩子发脾气时,他们并不总是希望通过争吵或抗议来获得结果,而是希望父母能够关注他们的内心需求。

通过积极倾听,我们需要传递一种信息:"我看见了你的感受,我理解你的难过或者愤怒。"

这种方式不仅有助于缓解孩子的情绪,也能培养他们表达和调节情绪的能力,从而减少日后情绪化行为的频率。

③需要明确的规则和安全感

孩子发脾气有时候并不是故意“顶撞”父母,而是他们内心在喊:“我不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

小朋友就像在大海中航行的小船,规则就像船上的导航系统。没有明确的导航,孩子就会迷茫,甚至害怕。

他们不知道哪些行为会让父母高兴,哪些行为是不被允许的。

这种“不确定感”会让他们感到不安,从而用发脾气的方式来“试探”父母的反应,看看自己的行为边界在哪里。

举个例子,当孩子乱扔玩具时,如果父母没有明确告诉他“玩具要放回原位”,孩子可能会继续乱扔,甚至因为父母没有反应而试图用更多行为吸引注意,比如扔得更远、更用力。

其实,他们并不是想故意让父母生气,而是在无意识中通过这种行为寻找“规则”,试探父母的态度和底线。

规则对于孩子来说,不是限制,而是一种“指路牌”,告诉他们什么是可以做的,什么是不可以做的。

有了明确的规则,孩子会感到更安全,因为他们知道自己行为的后果,并且能够更有自信地在这个范围内探索世界。

这种“安全感”对孩子来说非常重要,就像地基之于一栋房子,能够支撑他们未来的性格和行为发展。

三:父母应该如何回应?

面对孩子的发脾气,父母的回应方式至关重要。错误的处理方式可能会加剧孩子的情绪问题,而正确的引导则能帮助孩子建立健康的情绪管理能力。

1. 冷静回应,避免情绪化

当孩子发脾气时,父母往往也会被挑起情绪,但此时最重要的是保持冷静。

心理学家丹尼尔•戈尔曼在《情商》中指出,父母的情绪管理能力直接影响孩子的情绪发展。

如果父母也陷入情绪失控的状态,孩子不仅得不到引导,还可能学会用情绪化的方式解决问题。

在孩子发脾气时,我们可以深呼吸几次,给自己几秒钟的冷静时间。

用平稳的语气对孩子说:“妈妈知道你现在很生气,我们一起来看看怎么解决,好吗?”

2. 共情孩子的情绪

共情并不意味着纵容,而是让孩子感受到自己被理解。通过共情,孩子的情绪会更容易平复,从而更愿意听取父母的建议。

我们可以用语言描述孩子的感受,例如:“我看到你很生气,是不是因为这个玩具坏了?”

肢体语言同样重要,比如蹲下身子与孩子平视,轻轻握住他们的手。

3. 教会孩子表达情绪的方法

帮助孩子建立健康的情绪表达方式,是父母的重要职责。研究表明,当孩子学会用语言表达情绪时,他们发脾气的频率会显著降低。

教孩子用词汇描述情绪,比如“我很生气”“我很难过”。

通过角色扮演或绘本阅读,让孩子学习如何在冲突中用恰当的方式表达自己。

4. 设立规则并坚持执行

虽然共情和理解很重要,但父母也需要在孩子平静后,清晰地设定规则。例如,“我理解你很生气,但我们不能打人。”

发脾气的孩子,并不是“坏孩子”。他们只是在用自己的方式向你求助,告诉你他们需要更多的爱、理解和支持。

你平时是如何回应孩子发脾气的呢?

【图片来自网络,侵立删】

0 阅读:8

布谷妈妈

简介:每日一篇科普原创,解决育儿路上百种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