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莞莞类卿”,古人之言诚非虚。2011年,俄罗斯一位女富豪便真实上演了这般情节。
罗元平面对富婆的金钱诱惑会如何选择?热度过后,他又过得怎样?此前,罗元平生活平凡,特别之处仅在于极度贫困,48岁仍为农民,未曾娶妻。
罗元平出生于安徽合肥的一个普通农村家庭,为四口之家增添了负担,他有一个哥哥,是家中的幼子。奇特的是,他与哥哥外貌迥异,鼻子突出,鼻梁高,且眼珠呈蓝色。
罗元平的与众不同让他在成长中常受小伙伴欺负,渐成孤僻性格。更不幸的是,少年时父亲病逝,母亲也卧病在床,她艰难地抚养着两个儿子。
为大儿子勉强完婚后,家庭经济急转直下。至罗元平适婚之时,家中已无力承担其成婚费用,分文难出。
罗元平沉默寡言的性格,使他在相亲市场中不受欢迎。受多重因素交织影响,罗元平的婚姻大事因此被长久地搁置了。
罗元平只能与母亲相依为命,母亲离世后,他独居父母遗留下的老屋。后来,是哥哥嫂子心生怜悯,将他接至家中共同生活。
寄人篱下的日子颇为艰难,亲兄弟间也不例外。罗元平尽力多帮兄长干些农活,以此回报兄长对他的关照。
劳累与岁月使罗元平头发日渐稀疏且泛黄,或许因营养不足。待村里大学生归家时,他们惊讶地发现,罗元平的模样酷似俄罗斯总统普京。
一旦有人提起,众人便纷纷效仿,且罗元平与普京大帝确有相似之处。不知何时,罗元平失去了本名,被称作“普京哥”。久而久之,全县都知晓村里出了个名人“普京哥”。
玩笑意外传至安徽一位记者处,他深知热度的重要性,敏锐察觉“普京哥”事迹中的流量潜力,于是急忙整理新闻稿,打算对罗元平展开采访。
初见时,记者被罗元平震惊,其形象酷似普京大帝。更令人惊奇的是,罗元平身高也与普京相近,两人同行,几难分辨真伪。
接着,罗元平协助记者完成采访。不久后,该记者撰写了一篇题为《我非俄罗斯总理,实为肥西普通农民》的文章。
报道后,普京哥罗元平迅速走红。合肥媒体争相采访,随后他更获北京某商业公司活动邀请,人气飙升。
这家公司慷慨解囊,给予罗元平5000元商演费用。对罗元平而言,这无疑是笔巨款,他当即爽快地接受了邀请。
月底,罗元平现身北京某商场,引发轰动。众多市民闻讯赶来,携带相机,争相与这位酷似普京的人物合影。
活动结束后不久,罗元平接到了山东卫视的邀约。该卫视营销巧妙,特邀俄罗斯主持人伊莉莎,意图通过她的反馈间接展现罗元平与普京的相似之处。
节目开始前,伊莉莎对见面对象一无所知,导演组保密工作严密。录制开始后,经包装的罗延平在保镖护送下,惊喜现身节目现场。
罗元平此刻已非田间劳作的农民,身着黑色西装亮相,经过一番打扮,竟颇有几分神似普京大帝的风采。
见到罗元平,伊莉莎立刻站起。随后,他们用中文简单交谈。经过交流,伊莉莎确信罗元平与普京无关,仅是巧合长得相似。
经伊莉莎宣传,罗元平在俄罗斯走红,受邀参观并登上俄罗斯电视台。其亮相即刻吸引俄民众目光,甚至有位富婆向他表达了爱慕之情。
这位俄罗斯富婆对普京总统颇有好感,但因差距悬殊,转而采用“替身文学”。她频繁在社交平台示爱罗元平,期盼他能接受自己的追求。
然而,罗元平拒绝了俄罗斯富婆,因她要求他留在中国,这他无法接受。拒绝求爱后,罗元平返回中国,继续其商演生涯。
流量时代若未及时转型,机会终将消逝,罗元平便是例证。回国不久,他便渐被遗忘,不仅商演稀少,就连求合照者也寥寥无几。
罗元平迅速调整心态,再次现身时已是一名工厂工人。尽管这样的自食其力生活颇为艰辛,但他却感到前所未有的踏实与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