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介石败退台湾前,族长问:您何时再回来?蒋介石伸出3根手指

青梦聊国际 2024-05-26 01:33:30
作者|宁镜诚

1949年4月25日,浙江奉化溪口。

第三次“下野”的蒋介石臂挂拐杖,呆呆站立在母亲墓前,沉默不语。

逃离溪口前,前来送别的族长问蒋介石:“您何时再回来?”

蒋介石先是一愣,迟疑片刻后伸出3根手指头。随后,他默不作声,黯然离去。

后来,很多人对蒋介石的手势都做过“解读”,但是此事距今已然过去70余年,仍众说纷纭。

要想窥得一二,我们还要从蒋氏宗祠开始说起。

一、蒋介石的故乡情

蒋氏宗祠分新老两座:老祠堂始建于清朝康熙年间;新祠堂则是20世纪30年代由蒋介石主持修建的。现如今,溪口蒋氏的祭祖活动都在这里举行。

位于三里长街中段的丰镐房,是蒋介石家的祖屋。蒋介石、蒋经国两代人的婚礼,都是在祖屋里举行的。

丰镐房旁边的玉泰盐铺,不仅是蒋介石的出生地,也是蒋介石的祖父蒋玉表发家之处。生意传到蒋介石的父亲蒋肃庵手中,后者颇具生意头脑,盐铺的生意愈发红火。

这些建筑对蒋介石来说,是“故乡”这一概念的重要元素。

蒋介石的故乡,就是浙江奉化溪口。

提起此地,早在民国时期,尤其是蒋介石三次下野期间,溪口一度成为国民党指挥中心。当时,南京和溪口两地,军政要员频频往返,其重要性可见一斑。

1927年8月13日,在国民党内遭到围攻的蒋介石首次下野,回到溪口休养生息。

当时,蒋介石住在山上的雪窦寺里,吃得鲜货如大黄鱼、河鲫鱼等,都由总账房唐瑞福采购。唐瑞福回忆说,当时他每天都能看到不少国民党军政要员,从溪口坐轿,上山去见蒋介石。人数最多时,高达百人。

访客如云,蒋介石有些难以招架。无奈之下,他后来特意在上海《申报》上刊登“谢绝来访”的启事:“中正辞职以来,辱荷各同志、各团体函电纷驰……恕失款接。”

至此,溪口“民国第一镇”的名声传扬在外。

蒋介石第二次下野,源于1931年11月22日,他提出的“攘外必先安内”的言论遭到全国反对,加上国民党内矛盾激化,蒋介石只能再次回到溪口暂避风头。

后来,日军侵占东北,中国国内形势日益严峻。国民党群龙无首,只得纷纷跑到溪口,请蒋介石回来支持大局。

大家给台阶,蒋介石就顺着下来了。40多天后,蒋介石重返南京。

蒋介石第三次下野,就是在1949年1月22日。面对解放军的攻势,国民党军队溃不成军。蒋介石自知败局已定,于是被迫下野。

蒋经国后来在日记中记录了回到溪口的心境:“悠然度过了那多年来未曾有过的宁静的一夜。上午10时,全家随伴父亲乘机离杭,于10时35分抵达栎社机场。回到家乡的奉化溪口,突然又体味到十分温暖的乡情,而且尽量享受了天伦的乐趣。这是父亲第三次引退的一段简单经过。”

可是,蒋介石仍在溪口架设了2部电台,遥控南京国民政府,指挥战事。众人都知道,蒋介石心中恐怕早已一团乱麻。

二、手势之谜

1949年清明节,蒋介石带着蒋经国夫妇去母亲墓前祭拜。

扫墓时,蒋介石嘱咐儿孙们“多磕几个头”。此时的蒋介石或许早已意识到,这样机会以后恐怕不多了。

那年4月21日,解放军跨过长江,国民党军队溃不成军。

4天后,蒋介石带着家人,黯然登上离乡的渡船。临行前,蒋介石喃喃自语:“何时再得归哟!”蒋家上下,难掩凄凉。

蒋介石离开溪口前拜别祖坟

据蒋经国日记记载:1949年4月24日下午,蒋经国的妻子蒋方良,带着儿子蒋孝文、蒋孝武、蒋孝勇和女儿蒋孝章,离开溪口,在宁波登船,先行赶往台湾。

蒋介石、蒋经国父子,则于4月25日下午3点拜别祖堂,其后辗转于上海、福建、广东、四川等地,于12月10日下午2点飞离成都,下午6点30分抵达台北。

蒋介石父子离开溪口前,就出现了文章开头笔者描述的那一幕。面对族长的问询,蒋介石伸出3根手指。

起初,有后人猜测:蒋介石的意思应该是“3年”。因为虽然败退台湾,但他寄希望于美国,打算先在台湾休养生息,再“反攻大陆”。

可是,蒋介石非但没能实现“反攻大陆”的目标,还陆续丢掉诸多沿海岛屿。若不是毛泽东保留了联系大陆的纽带——金门岛,蒋介石恐怕也会失去此地。

当然,也有人猜测:蒋介石的意思是“30年”。可是,离开家乡26年后,1975年4月5日,蒋介石在台北士林官邸逝世。

不可否认的是,蒋介石败退台湾后,对于台独与分裂主义,一直予以严厉打击。在蒋介石心中,“一个中国”的原则是不可撼动的。

第三种猜测,有人分析说:蒋介石指的是“蒋家第三代”。因为蒋经国的儿子蒋孝严(章孝严)曾先后四次去溪口,并在第四次又正式认祖归宗,改章姓为蒋姓。

可是按照常理,蒋介石不可能“未卜先知”,这种猜测犯了逻辑上的错误。

从蒋介石1949年离开溪口,距今已经过去70余年,对于蒋介石的手势,仍是一个谜。

三、中华民族必然统一

1949年5月6日,溪口解放前夕,毛泽东电告解放军前线指挥机关:在占领奉化时,要告诫部队,不要破坏蒋介石住宅、祠堂及其他建筑物。

毛泽东之所以要保护蒋介石的住宅,就是要留下蒋介石思乡的根,让他牢记:尽管跑到了台湾,但两岸还是一家。祖国统一是迟早的事,这一点毛主席心知肚明。

如今看来,毛主席的战略眼光,让人钦佩。

5月25日,首先进驻溪口的部队是七兵团21军61师。

据《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七兵团战役总结》记载:“61师于5月16日由萧山一带出发,经绍兴,21日攻克三界镇、章镇、仙居、浦口等据点。22日晨占嵊县,续冒雨占新昌,守敌东窜。25日,全部占领奉化溪口一带。”

溪口解放时,留下了一张颇有意义的老照片——解放军首次进入溪口的场景。

解放军二十一军六十一师进入溪口“上街”

照片中,解放军衣着整齐,军纪严明,扛着长枪呈两列纵队。照片右下角蹲坐着四个孩子,似乎一脸好奇地看着解放军入城。

解放溪口之后,解放军在进驻溪口镇蒋介石祖居丰镐房的日子里严守军纪,吃穿都是自己采购,从未动用过蒋介石家中的任何东西。

一些老战士回忆,当时蒋介石祖屋内挂满了火腿、香肠,放着几十坛好酒,蒋介石撤走时来不及收拾,都搁置于此。即便当时条件艰苦,但是战士们仍未动弹分毫。

当时,师长胡炜、政委王静敏还亲自到蒋母墓庐查看,命师警卫连派人协助看管,加以保护。部队官兵从上到下坚决贯彻执行了毛主席关于保护蒋介石故居的这一指示,秋毫无犯。

部队临走时检查纪律执行情况,封存的物品一件不少。

那一年,败退台湾的蒋经国在日记中记录下自己的苦闷心情:“昨晚夜色澄朗,在住宅前静坐观赏。海天无际,白云苍狗,变幻无常,遥念故乡,深感流亡之苦。”

蒋家父子对故乡的思念,始终未曾减退。

后来,蒋经国曾说“两岸毕竟是血脉同根,政治歧见,难道一直能让台湾海峡成为阻隔民族来往的鸿沟么?”为此,他多次派秘使前往大陆,谈论两岸统一的问题。

1958年,人民解放军炮击金门期间,章士钊曾特意给蒋介石写了一封信,告诉他“溪口花草无恙,奉化庐墓依然”。

蒋介石读罢,感慨万分。

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此后,中央就拨专款修缮和恢复蒋氏遗迹。

1981年,胡耀邦在纪念辛亥革命70周年大会上,宣布“溪口茔墓修复一新,庐山美庐保养如故”,引起海内外轰动。

蒋经国看到有关报道后,多次感叹:“这笔钱应该由我来出。”

1984年,蒋氏遗迹作为旅游景点正式开放,溪口的蒋介石故居现如今已经成为研究中国现代史宝贵资料。

值得一提的是,蒋介石生前始终坚持“一个中国”的立场,这在很大程度上与毛泽东产生了共识,受到了毛泽东的赞许。

最后笔者想说,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中华民族必然统一。

参考资料:

《重走宁波解放路:毛泽东指示保护蒋氏故里》 宁波晚报

《两位战友共忆“打过长江去” 毛泽东指示保护蒋氏祠堂》 扬州晚报等

一一END一一

0 阅读:0

青梦聊国际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