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前,这样发,高级不落俗

解忧诗词 2024-12-18 21:19:16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寒来暑往,秋收冬藏。

伴随着时针的转动,日历翻过一页又一页,我们即将迎来今年的最后一个节气——冬至。

季节流转,刹那芳华,浮生若梦,且共从容。

“地下一阳何日复,千林枯木已欣然”,冬至前,这样发,高级不落俗。

01

南檐曝背一冬晴,忽听芭蕉叶有声。

记否雪花如掌大,围炉旧梦在春明。

——郑用锡《冬至前二日大雨》

那是一个晴朗的冬日,诗人坐在朝南的屋檐下,背对着太阳,尽情地享受这难得的温暖。

不知过了多久,空中飘来一片乌云,遮住了阳光。

紧接着,寒风骤起,吹过芭蕉,发出沙沙的声响。

不一会儿,便下起了雨。

听着窗外雨打芭蕉的声音,勾起了遥远的回忆。

还记得去年这时候,天上飘着手掌大的雪花,我们围坐在火炉前,温酒煮茶,谈古论今。

那是多么美好的日子啊!

这首诗,从南檐曝背,到芭蕉听雨,再到回忆中的大雪和围炉,几个镜头的突转突接,营造出一种动静结合、时空交错的意境。

现实与回忆相互交织,既有视觉上的美感,又有听觉上的韵律感,使得整首诗富有层次感,令人玩味不尽。

始终相信,即使是凛冽萧瑟的寒冬,也有一丝不绝的温暖,一抹别样的风情。

冬至,想与你围炉夜话,不言沧桑,只谈风月;

冬至,想与你倚窗听雨,且忘纷扰,共度清欢。

02

隐居慵出人嫌癖,乐静安闲只自怜。

窗眼白驹催短晷,案头黄卷遣长年。

南枝春信应先透,北陆寒凝势更坚。

地下一阳何日复,千林枯木已欣然。

——李洪《冬至前》

诗人隐居山间,远离红尘,不与外人交流。

很多人也许难以理解他的“怪癖”,但他却乐在其中。

不理会外界的评论,只是静静地享受这份清静与安闲。

每日徜徉在书的海洋中,不觉时光飞逝。

临近冬至,白昼越来越短,寒冷的气息也愈发凝重。

那又何妨呢?

冬至过后,阳气复苏,千林枯木将重新焕发生机,迎接春天的到来。

诗歌前两联描写了隐居生活,远离喧嚣,与书相伴,乐静安闲。

后两联,既写出了冬日的严寒,符合节令特点,又暗示着春的希望已在悄然孕育。

表达了诗人宁静自守,积极豁达的生活态度。

彤云酿雪岁将暮,万物冬藏待春来。

冬的背影里,潜藏着雪落丰年的希望;

冬的前路上,酝酿着春暖花开的温暖。

这个冬至,愿你心怀温暖,微笑向寒,静守流年,笑盼春熙。

03

故山千里几时回,又见初阳动琯灰。

酒不逢人还易醉,诗如得句偶然来。

——杨万里《冬至前三日》

又是一年冬至,阳气初生,吹动律管中的葭灰。

在这万家团圆的日子里,漂泊在外的诗人,想起了千里之外的故乡。

为了排遣那份无处安放的乡愁,独自一人,自斟自酌。

大概是因为无人相陪,畅叙幽情,所以很快便醉了。

醒来后,写下这首诗,以寄情怀。

冬至在古代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日,古人会在这一天进行祭祀、宴饮等活动。

“每逢佳节倍思亲”,很多文人都曾在这一日写下思乡之作。

杨万里这首诗开头一句便点明了思乡的主题,“几时回”三字,将欲归不得归的无奈与惆怅写到了极致,引人共鸣。

几番霜雪花难老,万里风尘思更长。

冬,落一场雪,在天涯;寄一缕思,望故乡;饮一盏酒,念故人。

执笔,落一笺清浅时光;问安,念一段温暖岁月。

这个冬至,愿你心有所栖,情有所依,所念之人皆欢喜,所求之事皆如意。

-END-

注: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1 阅读: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