亓宏刚武汉隔离日记(五)

宣传战士 2021-12-23 19:36:38
亓宏刚武汉隔离日记(五)

亓宏刚武汉隔离日记

2021年12月22日

昨天早上是两个菜包子,今天早上是两个肉包子,相比肉包子,我更喜欢吃菜包子。吃肉包子,我喜欢吃小的。灌汤的我不喜欢吃,我喜欢杭州的小笼包,当然最喜欢吃我老家陕西乾县城里最有名的“虢家包子”,据说那个店已经开了有三十多年了,他们家的包子有一种特殊的香味。2018年冬天回乾县,凌晨2点多还被几个人拉着写作品,他们看我写得有点不耐烦了,就问我:“亓老师,你喜欢吃咱们家乡的什么特色?”我随口就说“虢家包子”。没想到没十分钟,他们就弄来了十几袋热腾腾的包子进来,果然是“虢家包子”的味。大冬天还能卖到凌晨2点多,他们家的生意可想而知。不过,现在每天早上能有两个包子吃,已经很满足了,至少是面粉做的。

午餐和晚餐依然是米饭,已经第五天了,我只能保证不浪费菜,米实在是没办法保证了。2007年刚来武汉上班那会,每天早上在湖北省文联食堂里买两个包子放在办公桌的抽屉里,到了中午打饭时,告诉食堂的阿姨:只打菜,不要米饭。然后自己端回办公室里,拿出早上的包子,就着菜吃。后来我们报社社长规定,不允许在编辑部里吃饭。每天中午,我只好揣着包子去食堂吃午餐。当时吃不到面很难受!特别想吃了,就去吃兰州拉面。我和同事孙超(山东人)去一家兰州拉面馆里,为了不重样,把菜单上的面,从第一种挨个吃到最后一种,又从最后一种挨个吃到第一种。来到南方,唯有面可以解馋,满足我们北方人的胃。

早餐

午餐

晚餐

今天练习了12张孙过庭草书《书谱》,创作了13张小品吉祥语。西安的朋友推荐的北京学仁社发布的桂震宇先生“易筋经—小练形”教学视频非常不错。写字写文章累了,就看着视频练一边,效果非常好,练习起来也简单。有好几个朋友留言说大家都很忙,真正属于自己的时间很少,我的隔离反而成了大家羡慕的事。钱钟书先生的长篇小说《围城》里说:在城里的人想逃出来,城外的人想冲进去。这句话好像在说现在的我和给我留言的朋友们。唐代高峰期人口也就1.4亿(日本学者的数据),而现在我们有13亿人,能保证有吃有喝已经实属不易了。城里的人挤在狭小的空间里,感觉上肯定有些憋屈。西安有几个朋友,只要有空就开车回老家了,喜欢住老家的大院子。以前在老家,草堆里、田地里都能睡着,也不觉得啥,现在条件好了,反而睡眠质量越来越差了。我们一直在努力,一直在拼搏,物质生活一天天变好,但我们的心在这个世界上却不知如何安放才自在……

不少朋友发来消息说:明天起,西安对所有小区、单位实行封闭管理。看来西安的疫情势头不小。希望在西安的朋友们能配合防疫工作,加强个人防护,把生命健康放在第一位。

晚上5:36分,5:38分,湖北省委宣传部文艺处副处长张娜,湖北省文联党组书记邓长青分别发来微信问候,希望我多多保重。

吃完晚饭,我把这几天积攒的脏衣服一口气全部都洗了。晚上6:36分,母亲打来电话,说要给我做些馍明天送来酒店。我说不用了,她说她都准备好了,明天就让我妻子开车送过来。电话里,我听得出她怕我拒绝她。最后,只好答应了。母亲身体不好,却常常担心家里的每一个人。我这些年总是在帮她宽心,只要她有什么担心,我就用各种方式打消她的担忧。母亲心里面清楚是我在给她宽心,但拗不过我坚决的态度,很多事表面看她没有说,好像放下了,其实她在心里还是搁着的。人老了,很可怜,想去心疼每个孩子,只可惜心有余而力不足。最近看到网上几个视频,有儿子打父亲的,有女儿打母亲的,实在难以理解。我们的教育漏洞是怎么形成的?确实应该深刻反省反省。

亓宏刚在隔离酒店创作的作品

作者简介

亓宏刚 陕西乾县人。九三学社中央书画院委、九三学社湖北书画院常务副院长、九三学社武汉书画院院长,青海师范大学客座教授、咸阳师范学院兼职教授、曲靖师范学院客座教授,莲竹书社社长、《书法人物》主编、雅元艺术馆馆长等。

长期从事文学、书法创作。出版有《书法如人生》、《滋心絮语》等。代表作有“老爷酥”、“童学馆”等。

曾多次担任全国各类书画展赛评委、主编过多部书画集。书法作品被北京通州博物馆、湖北省图书馆、湖北省档案馆、青海省文化馆等单位收藏。曾受邀在武汉大学、华中师范大学等进行书法讲座。

为国内数百家企事业单位、风景区等题写匾额。取名并题写的“秦见面”,影响广泛。新华网、人民网、《中国文化报》、《中国美术报》、新浪网、湖北电视台、《楚天都市报》等多家媒体对其个人艺术成就曾专题采访报道。

0 阅读: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