泾川春晚这事儿说来挺有意思的,就好像一群人在寒冷的冬天里头,忙活着要给全县人民献上一道热腾腾的年夜饭,这饭里头有文化的香气,也有艺术的滋味,更多的可能是那种家乡的味道。
这事得从2025年元旦那天说起,那天阳光还挺好,桌子上堆着一堆策划案的草稿纸,写写画画的样子看着就让人觉得头大,因为这不是一个简单的晚会,而是要让三十五万泾川人都能看得开心的一场文化大餐。
策划案改了好多遍,每次改完都觉得还不够好,就像做菜一样,总觉得还缺点啥,最后定下来的主题叫灵蛇献瑞迎新春泾水欢歌启新程,听着是挺文绉绉的,但是想来想去,这个名字还真就挺合适。
节目单子定下来的时候,大伙儿都松了一口气,十五个节目,看着不多,但是每一个都得费不少心思,就拿那个《盛世乐章》来说,光是把各种乐器的声音调到一起,就让负责的老师熬了好几个通宵。
舞台上的事情看着光鲜,但是后台可热闹了,化妆间里挤满了人,有的在补妆,有的在排练,还有人在调试设备,忙得连喝口水的时间都没有。
道具组的人更是辛苦,为了一个小道具,可能要跑好几个地方去找材料,有时候找到了又觉得不合适,还得重新来过,就这样反反复复,直到每个细节都完美为止。
服装组的工作也不轻松,要考虑每个演员的身材特点,还要让服装符合节目的主题,有时候一件衣服改来改去,就为了让演员穿着更舒服一点。
技术组的人可能是最不起眼的,但是没有他们,舞台上就没有那么漂亮的灯光效果,也没有那么清晰的音响效果,他们就像是舞台上看不见的魔法师。
每个节目都有自己的特色,就像《蛇舞新春》,把传统和现代的元素揉在一起,看着既新鲜又不失传统的韵味,这种创新其实挺不容易的。
老年大学的《我送妈妈去上学》特别有意思,演员们虽然年纪大了,但是演起戏来一点都不含糊,把那种老年人重返校园的喜悦表现得特别生动。
《追梦》这个舞蹈节目,看着简单,其实每个动作都是反复练习出来的,演员们的汗水都快把地板打湿了,但是没有人喊累。
这场晚会里头处处都能看到泾川的影子,无论是《梦回泾州》里的古城风韵,还是《说泾川》里的方言趣事,都让人感觉特别亲切。
晚会结束的时候,台上台下都挺不舍的,因为这几个月的准备时间里,大家都付出了太多心血,就像是一起做了一场特别长的梦。
这场晚会不仅仅是个演出,更像是泾川人民给自己过年时候的一份礼物,虽然不是特别完美,但是很真诚,很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