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版“安妮日记”:南京大屠杀暴行铁证

凤凰卫视 2024-12-13 09:51:08

2024年12月13日,是南京大屠杀惨案发生87周年,也是国家公祭日设立10周年。截至12月11日,今年有6位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去世,那场浩劫下幸存下来的人都已是耄耋之年,但中华民族永远不会忘记南京大屠杀的伤痛。

1937年8月15日,在“淞沪会战”开始后的第三天上午九点十分,日军轰炸机起飞向中国首都南京飞去。战争恐怖笼罩下的南京,饭馆的生意却格外好,急着把女儿嫁出去的人家也很多。

魏特琳 时任南京金陵女子大学主任

“这些天中国报纸登满了结婚启事,因为许多家长急着让他们已订婚的女儿完婚,这样,他们总算是把一个完好的女儿嫁出去了。”

然而轰炸,只是南京平民饱受战争凌虐的开始。

1937年12月13日,日军攻入南京。在之后的六周里,日军对手无寸铁的南京平民实施了惨无人道的杀戮与强奸。

位于南京市鼓楼区的南京师范大学,前身是创办于1915年的金陵女子大学。1937年南京大屠杀时期,这里曾是南京安全区内25个难民收容所之一。

当年,一位中国女人在此地写下了一本珍贵的日记,成为证明南京大屠杀历史惨案的关键证据之一。

撰写日记的人名叫程瑞芳,湖北武昌人,毕业于武昌护士学校。1924年她受邀到金陵女子大学担任舍监一职,负责管理学生宿舍和食堂。

1937年12月,在日寇即将攻破南京城前夕,金陵女子大学建立了金陵女大难民所,收留无家可归的妇女儿童。

时年60多岁的程瑞芳选择留守南京。从1937年12月8日开始,她在日记里详细记载了南京大屠杀时期日本侵略者的暴行。

12月13日这一天,程瑞芳记录道:

“下午二时,日兵由水西门进城了……今晚有人跑到学校里,来的不少。这些跑出来的人都是空手……这些人也骇死了……我辛(心)酸了……真是凄惨,不知明天还要闹出什么事来呢!”

——《程瑞芳日记》

然而,金陵女子大学也并非真正的安全之地,程瑞芳曾多次目睹过这些残忍的场景。

郭必强 历史学者

“她当时巡视到南山,看到日本人,大概是翻过墙来以后……看到躲在里头的妇女,当时日本人就准备强奸她们,光天化日之下,她说当时日本人毫无人类廉耻,就在那个肮脏的地方就做这种不耻的事情,她当时就上去阻拦。”

在难民所,时年已过60岁的程瑞芳终日超负荷工作,几度支撑不住而病倒。

孙建秋 《金陵女儿图片故事》作者

“她负责舍监,负责伙食,负责营养,负责卫生,还有就是给病人打针、注射。学校外面她也管,淞沪战役退下来很多病人,军人伤病员,她自己单枪匹马背着药箱就去给他们注射,还送去很多慰问品和食品。”

即便已经非常疲累,程瑞芳仍然坚持每天写一篇日记。面对日军不定期地搜查,程瑞芳必须小心谨慎地保存日记,以防被日军抄走。

郭必强 历史学者

“记载了以后她立马就收起来,因为不收起来,万一给搜走以后,她命也没有了。”

《程瑞芳日记》,是迄今发现的唯一一部保存完整的,由中国人以亲历、亲见、亲闻实时记录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暴行以及自己心路历程的血泪日记。因此,《程瑞芳日记》被称为是“中国的《安妮日记》”。

郭必强 历史学者

“我们有一份跟《安妮日记》一样的一份珍贵的档案。它是整个大屠杀期间所有安全区中间保留下来,不管外国人、中国人记的最完整的一份、最详细的一份(日记)。”

目前,登记在册的在世南京大屠杀幸存者仅32人,平均年龄超过94岁。随着时间流逝,这段惨痛历史的亲历者越来越少。然而正如《程瑞芳日记》中所记录的那样,历史的回响依然在我们的记忆中震荡,提醒着后人铭记过去、珍惜和平。

敬请关注凤凰大视野

《我们的1937——南京大屠杀的记忆拯救》

凤凰卫视中文台

来源:凤凰大视野

编辑:姜楠

0 阅读: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