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积电7nm芯片断供背后:中国AI大模型与芯片技术的双重突破!

文聘说科技生活 2024-11-17 12:52:49
导读

7nm米以下制程的芯片供应面临中断,台湾媒体透露了确切信息,指出三星已经停止供应7纳米以下高端工艺的芯片,主要影响的是人工智能芯片领域。

关于台积电的情况,也有相关消息流出,不过据知情人士透露,公司正在审核所有合作伙伴的投片资格。

换句话说,这是在检查哪些企业有资格接收芯片供应。然而,断供的现象已经悄然发生,并非波及到所有企业。

芯片竞争加剧

最近一段时间,关于芯片行业的新闻可谓是层出不穷,尤其是断供事件的发生,让人感受到国际芯片竞争的激烈程度已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地步。

在AI领域,情况尤为明显。

大家都知道,AI技术的进步对计算能力有着极高的要求,而芯片则是AI技术的核心动力。

可以说,谁掌握了先进的AI芯片,谁就掌握了AI技术的制高点。

在开源大模型、论文以及专利方面,中国已经超过了美。

美就早限制先进的AI芯片出货,像AMD、英伟达,尤其是英伟达A100和H100等产品,即便是英伟达特供芯片,也不能自由出货。

各国在这一领域的竞争已经白热化,尤其是中美两国。

我们可以看到,原本在芯片领域实力相当的大国,开始出现明显的分化,中美两国在芯片市场上的对立愈发明显。

根据相关机构的数据分析,今年中国的进口芯片总额预计将减少1000亿美元,这一数字对于芯片产业来说无疑是个巨大的打击。

但另一方面,中国芯片企业的出口额却大幅增长,据统计,今年前9个月出口芯片的总额同比增长了19.8%。

这说明国内企业在自研芯片方面已经取得了显著的进展,自主研发的能力正在逐步提升。

国内企业早已预见到可能的供应链风险,因此纷纷投身于自主研发AI芯片的行列,这不仅包括了互联网巨头,也涵盖了新能源汽车制造商。

企业如阿里巴巴、地平线机器人、科大讯飞,以及汽车行业的小鹏汽车、蔚来汽车和华为等,都在积极开发自己的AI芯片解决方案。在这些企业中,华为的AI芯片技术尤为领先。

面对英伟达的出口限制,许多国内企业转向华为的昇腾系列芯片作为替代品,这一转变不仅体现了华为技术的实力,也展示了国内企业在AI芯片领域的自主创新能力。

虽然失去了部分进口渠道,但是国内芯片企业凭借自身的技术积累和研发能力,已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这一缺口,并且还实现了逆势增长。

表面上看,这似乎是一种双赢的局面,但仔细想想却让人不安,因为这种双赢的背后,很可能暗示着中美两国在芯片领域竞争加剧的事实。

尤其是在AI芯片这一细分市场,可以说华为、寒武纪等国内企业已经成长为仅次于英伟达的第二梯队,如果不出意外的话,很快就有可能反超成为全球最大的AI芯片供应商。

但是这种竞争越是激烈,对于整个行业来说,未必是件好事。

因为一旦竞争失衡,就很有可能演变为恶性竞争,最终导致整个市场陷入混乱。

出口大于进口

我们来分析一下当前芯片市场的格局。根据《2023年半导体行业报告》的数据预测,今年中国大国半导体进口将出现明显下降,预计全年进口规模将减少1000亿美元左右。

这本来是一个让人感到不安的数据,因为在目前国际形势尚不明朗的情况下,芯片作为核心技术,一直以来都是各国重点保护和发展的一项战略性产业。

然而让人感到意外的是,在进口减少的中国芯片企业的出口却出现了逆势增长。今年前9个月,中国半导体出口规模达到了1680亿美元,同比增长19.8%。

这个增长幅度在所有出口行业中,甚至可以说是增长最为迅猛的一项。

由此可见,中国不仅没有因为断供事件而在芯片领域遭遇滑铁卢,反而凭借自身的技术积累和研发能力,实现了弯道超车。

这其中固然有政策扶持、资金投入等外部因素,但更重要的是,中国企业自身已经在技术上取得了突破。

以华为为代表的一些企业已经不再是曾经只能依赖进口芯片度日的弱势群体,而是具备了与国际巨头抗衡的实力。

有观点认为,如果这种趋势持续下去,那么未来很有可能会出现“出口大于进口”的局面,这对于整个国产芯片产业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鼓舞。

中美分化

但是我们也要看到,这种“出口大于进口”的局面背后,隐藏着一种更为复杂的市场情绪。尽管中国企业在自研方面取得了显著进展,但与以美国为首的国际巨头相比,我们仍然存在差距。

虽然有很多媒体报道国内企业已经掌握了4nm工艺,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工艺并不等于技术。

即便我们已经在4nm上取得了突破,但这并不代表我们的技术水平已经追赶上国际领先水平,因为封装技术、设计架构、材料选择等环节同样至关重要。

而张忠谋在台积电日前举办的运动会上明确表示,“全球化和自由贸易已经死了”,这句话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解读。

很多人认为,他这是在暗示出货限制将会变得更加苛刻,这对于以出口为主的中国芯片企业来说,无疑是个坏消息。

如果未来台积电等国际巨头对中国企业采取更为严格的审查制度,那么我们的出口增长势头很可能会被遏制。

更何况,根据相关机构的数据分析,当前全球半导体市场已经开始出现明显的中美分化。

以中国为主的大部分国家和地区,主要集中在消费电子领域,比如手机、平板电脑等终端产品。

而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则主要集中在汽车、工业控制等领域。虽然表面上看,两者的发展方向并没有太大的问题,但实际上却暗含着危机,因为消费电子市场的发展空间远不如汽车和工业控制市场。

一旦出现技术壁垒或者贸易壁垒,而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所占据的市场份额则会继续扩大。

国产芯片崛起

此外,中美两国在AI芯片领域几乎可以说是你追我赶,各自都是对方最大的竞争对手。

根据最新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中国企业在AI芯片领域已经取得了多项重要技术突破。

以华为、寒武纪、比特大陆等企业为代表的中国公司已经具备了与英伟达抗衡的实力,并且有可能在不久之后实现反超,成为全球最大的AI芯片供应商。

这份报告还指出,中国企业在自研芯片方面已经取得了显著进展,很多企业甚至已经具备了独立完成设计、生产和封装测试等全部环节的能力,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

中国就已经成为仅次于美国之后的第二大半导体消费市场,而如果按照这个趋势发展下去,那么中国很有可能在未来三年内超越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半导体消费市场。

而随着消费市场规模的扩大,中国也逐渐成为了全球半导体产业链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在这种情况下,自主研发能力的提升对于整个行业来说意义重大,因为它不仅能够增强中国企业自身的竞争力,还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稳定。

技术决定未来

那么,未来中国芯片产业会向着什么方向发展呢?

一点,我们必须要继续加大自主研发芯片的力度,这是提升整个产业竞争力和保障供应链安全稳定的重要途径。

我们也要关注新兴技术和应用场景的发展,比如量子计算、边缘计算等新兴领域都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而AI技术则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个方向。

根据《2023年半导体行业报告》的数据分析,AI领域对于计算能力和芯片性能有着极高的要求,这就决定了AI芯片将会成为未来竞争的核心。

如果能够在这一领域取得突破,那么整个产业的发展势头将会得到质变。

结语

对于芯片行业的未来,我认为我们确实需要更加关注自主研发的进展,毕竟这不仅关乎技术实力,更关乎国家的安全和发展。

虽然当前的竞争形势严峻,但我相信只要我们继续努力,就一定能迎来更好的明天。

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分享你们的观点!

4 阅读:722
文聘说科技生活

文聘说科技生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