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自控力差?延迟满足勿滥用,一个前提条件很重要|父母必读

快乐的墨墨妈妈 2019-08-14 22:15:52

由于结婚晚、生孩子也晚,很多朋友的二宝都比我家彤宝要大上几岁。

但也有好处,可以向他们学到很多带娃经验,比如最近他们就在讨论如何让孩子坐下来好好做作业。

有的朋友发牢骚说,眼看着暑假就剩下半个多月了,作业却还有大半没做。

一说写作业,一会儿要去上厕所,一会儿渴了要喝水,一会儿又偷着玩玩具,就是不能安稳地坐在那里写作业。

但也有朋友说他家孩子为了能出去旅游把作业早早写完了,还有朋友说他家孩子每天都会按时写作业。

看到别人家的孩子如此省心,成天因为孩子不好好写作业弄得家里鸡飞狗跳的朋友,真是羡慕嫉妒恨呀!

☺自我控制力对孩子的重要性。

为什么有的孩子不能安静坐下来写作业?

为什么有的孩子能做到放学回家第一件事就是先把作业完成?

为什么有的孩子上课总走神?

为什么有的孩子可以做到时刻认真听老师讲课?

为什么老师会说其实这孩子很聪明就是不用功?

为什么老师总夸奖别的孩子注意力集中?

出现这两种相反情况的孩子,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源于他们自控能力的强弱。

自控,即对外界诱惑及自身行为习惯的一种控制。

比如能不能安稳坐下来写作业这件事,如果孩子自我控制力强,他就可以不去想着玩玩具,不去想着用喝水、上厕所这些借口逃避。

即使孩子再聪明,如果不能很好地控制自己抵御外界诱惑,那么就会出现人们常说的“其实这孩子很聪明,只要稍微用点功,比×××同学还厉害”的尴尬结果。

差那么一点点就可以更好,是很多自控力不好的孩子要面对的问题。

延伸到孩子长大步入社会,因为自我控制力不好,很容易被外界的不良风气所诱惑。

工作了也会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影响工作效率,从而可能导致“做啥啥不成”。

☺棉花糖实验——能接受延迟满足的孩子,自我控制力更好

上世纪60年代,心理学教授沃尔特·米歇尔(Walter Mischel)做了一个著名的“棉花糖”实验。

实验的对象是幼儿园里的孩子,实验的方法是用15分钟的时间考验孩子对一颗棉花糖的诱惑。

孩子们只要能坚持下来就可以多吃到一颗棉花糖。

结果只有约三分之一的孩子勉强坚持到了最后。

随后的二三十年里,陆陆续续对当年参加实验的孩子做了回访,结果显示,那些能抵御棉花糖诱惑的孩子,无论是在学生生涯,还是工作后,都表现得较优秀,甚至身材都会维持的比较好。

米歇尔和同事在 1988 年发表论文表示,能够延迟满足的孩子“不容易在压力面前崩溃”。

通过这个实验可以看到,能接受延迟满足的孩子,相对来说自我控制能力要好很多。

☺锻炼孩子延迟满足能力的注意点以及方法。

一、年龄会限制孩子延迟满足的能力。

根据科学研究,2岁以下的孩子大脑皮层抑制功能还没有完全发育完善,所以他们不具备接受延迟满足的能力。

这个是正常的生理发育现象,家长们不用着急。

另外,说句题外话,面对哭泣的婴儿不要再有“怕惯坏”的想法,任由孩子哭,请抱起来哄哄吧。

二、说明等待的原因,以及等待后会得到什么。

教育过程中,最忌讳的就是家长只下达命令,不说明原因。

“让你做就做,哪有那么多理由”,“我说你听着就好”,“和你说也不懂”……

这样的话只会让孩子接受的不情不愿,逆反情绪也会越来越大。

锻炼孩子的延迟满足能力,第一步就是要让孩子对等待有期盼。

三、不要对孩子有求必应。

有的家长比较宠孩子,凡是孩子提的要求,几乎都会答应。

这样的习惯只会让孩子觉得得来的很容易,不会珍惜,更不会觉得有必要等待。

四、培养孩子一个需要注意力集中的爱好。

有的孩子不能很好地做到接受延迟满足,是因为耐心不够,性格比较急躁。

我觉得练习书法尤其是毛笔字,是个不错的选择,既能让孩子修身养性,又能练一笔好字。

还有下棋类的,围棋、象棋等,都比较锻炼人的耐心和专注力。

五、制定规则。

比如,吃东西前要洗手;晚上9点多要上床睡觉;不可以在家里跳绳……

制定规则的意义,就是要求孩子在规定时间内做规定的事情。

六、模仿棉花糖实验。

有一个同学说,他对他家孩子提出的要求会选择性的拒绝,或者推迟答应。

比如,有一次孩子特别想要一套乐高积木,同学答应了会给他买,但是要等到期末考试结束。并承诺如果考试成绩有进步,还会把他喜欢的一套漫画书也买给他。

接下来的日子,孩子不仅每天按时完成作业,还给自己制定了额外的学习计划。

在期末考试中考取了不错的成绩。

同学说,很早前他就开始了对孩子进行延迟满足的锻炼。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延迟训练过程中,家长对孩子许诺的事情一定要做到。

七、转移孩子的注意力。

棉花糖实验中那些坚持到最后的孩子,很多就是用转移注意力的方法。

在家长不想让孩子沉浸在一个想法时,可以用另外一件事情来吸引他。

比如就在刚才,彤宝非得要出去玩,天气特别热,怕中暑,便没有答应。

可她仍嚷着要出去,我便玩起了她喜欢的玩具,并装出很好玩的样子,她被成功吸引过来。

这样做使她可以更好地接受等凉快一点(延迟)再出去的目的。

八、家长注意言传身教的榜样力量。

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父母的影响是巨大的。

有一个同学在同学圈里快混不下去了,为什么呢?因为他借了钱不还。

是家庭经济困难吗?一家人吃穿用度都很讲究,每年还都要出去旅游几趟。

熟悉他的人都知道,他爸爸妈妈的生活观念就是“过好当下”,借着钱、贷着款“享受”生活。

在这样的影响下,他也养成了这样的习惯,在物质享受前根本没有自控力。

九、家长不要过于严格要求,不要操之过急。

对于自控力不好的孩子,不可能经过一两天的时间就能改善,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

家长太严格,可能会出现事与愿违的现象;而急切的心态会让孩子倍感压力。

孩子总会有其它优点,时不时地赞扬他优秀的地方。

同时运用“期盼效应”心理,告诉孩子,相信他一定可以成功增强自己的自控力。

☺再谈棉花糖实验——孩子接受延迟满足的前提条件

棉花糖实验成果一经发表,便成为了测试孩子们自控能力好不好,预测他们长大后会不会有成就的标准。

一度引起家长锻炼孩子“延迟满足”能力的风潮,甚至还有专门的培训机构。

可是渐渐地,人们发现了实验的漏洞,比如在后续调查时,找到的曾经参加实验的185人中只有94人提供了SAT成绩,报告的样本本身就是有偏差的。

看到这里,可能有的读者会问,既然对延迟满足这个实验有疑问,你为什还写了那么多锻炼孩子的方法和注意点呢?

▼首先,我觉得这一成果虽然有争议,但是在儿童教育方面意义还是很大的。

▼其次,孩子自控力差,的确需要家长督促教育改进。

▼再次,我们可以把“延迟满足”当作一个教育方法来用,而不是用它测试孩子日后成就大小的试金石。

话说回来,后来又有很多心理学家及机构进行了进一步的实验,希望完善这一研究成果。

2012年美国罗切斯特大学的研究人员重新做了一次棉花糖实验,并把研究结果发表在了2013年1月的《认知》(cognition)上。

他们的结论大意是这样的:

吃或不吃这件事可能跟延迟满足、自我控制能力的关系并不大,反而跟孩子的信任感有关系。

为什么得出这样的结论呢?

他们在重新做棉花糖实验时,改变了方法,进行正式测验前,做了些小小的“准备”活动:

孩子们被分成两组,研究人员先后两次承诺了孩子们事情,其中对一组孩子全部兑现了承诺,对另一组的孩子以忘了或者记错了等借口没有兑现承诺。

之后开始了正式的棉花糖实验,结果显示:

得到承诺兑现的那组孩子,比没有得到兑现的那组孩子,等待的平均时间要长4倍。

这个结论给人们打开了新的一扇大门:

那些在短时间内吃掉棉花糖的孩子,很可能是因为没有足够的安全感、信任感。

❤彤宝妈心语小结:

使用延迟满足的方法锻炼孩子自控力时,首先想到的应该是你有没有给他足够的信任感。

另外我也不支持有的家长滥用延迟满足,对孩子的每个承诺、每件事情都不及时响应。

天长日久,孩子干什么都要等待,还有什么快乐可言?

0 阅读:14

快乐的墨墨妈妈

简介:想要养育好孩子,父母就得一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