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小菲家的故事。
既然讲到汪小菲,就不得不提到汪小菲那个超级强悍的大女主母亲,张兰。
张兰出生于1958年,家境原本不错。
父亲本是清华教授,一米八六的大个子,谈吐不凡,人很爽朗。
张兰母亲也是远近闻名的美人,长得像混血儿,会弹琴会跳舞,多才多艺。
两人相爱了,很快就结婚生子,先有了一个儿子,也就是张兰的哥哥。
之后,张兰母亲又怀孕了,就在这时,发生了一件改变全家命运的大事。
轰轰烈烈的“反右运动”打响了。
很快,张兰父亲被打为右派;而她母亲,为求自保,撇清了与丈夫的关系。
她无奈地离开,带着一双儿女回到了娘家,与张兰姥姥住在一起。
张兰奶奶总惦记大孙子,经常让人捎点蛋糕、核桃酥这些“高档零食”过去。
但是,这些东西都没有张兰的份儿。
一方面,是重男轻女的思想作祟,另一方面,张兰出生前,正好是她父亲被打为右派的时间。
于是老人家由此得出结论:这孩子不吉利,把家族的没落也归因于张兰。
张兰哥哥三四岁时,被奶奶派人来接走了。从此姥姥家只剩张兰一个孩子。
孤儿寡母留在娘家也不是长久之道。
而那时的张兰母亲依然年轻貌美,对于一个漂亮的女人来说嫁人似乎成了生活唯一的出口。
母亲有心再婚,便积极社交。
不久,张兰母亲在舞会上认识了一位帅气的工程师。
两人很快就恋爱、结婚,婚后又生了一个儿子。
而这个工程师就是张兰的继父。
母亲再嫁之后,总算解决了基本的生存问题。但是,继父却对张兰非常严格。
继父严苛到什么程度呢?
张兰每天的作息表具体安排到每一分钟,继父会掐着秒表让她执行。
6点起床,6点到6点15给继父擦自行车,6点15到6点半擦桌子。
中午只有一个小时午休,放学要跑回家给继父做面条,然后再跑回学校上课。
除此之外,她5岁还要学习用毛衣针给继父织毛背心。
当然学习方面要求也很严格,练字,一开始是每天30个,练熟之后加到50个,然后增加到100个。
只要完成,就开始加量。张兰回忆这样的严苛教育,总结说:
“继父对我的严苛,训练出我雷厉风行的做事风格,也培养出我做事专注的习惯,更磨砺了我的恒心。可是在当年,对于一个孩子来说,这样严苛的教育方式无疑是让人有些痛苦的。”
回想起来,继父是怀着一种复杂的初衷,将自己感情上的失落,和事业上无法实现的抱负,通通转嫁到了一个孩子身上。”
张兰本以为有了继父的庇护,自己就能和母亲过上安稳的好日子。
只可惜,命运还是没有放过这一家人。
张兰母亲因为出身成分不好,被人拉去扫大街。
有一回,母亲没留意,竟然把毛主席肖像拿倒了。
这下可不得了,有心之人马上诬陷她是“反革命”。
于是,母亲也无法逃脱时代的洪流,被下放到湖北,进行劳动改造。
而张兰的继父选择跟着妻子和孩子一起下放,于是,一家四口都离开了北京。
离开北京之前,继父决定辞职,并且把家里的宝贝——留声机和缝纫机,拆成一个个零件,再把文学名著撕成一页一页,写好编号,用那些书页包住零件,偷偷运到湖北。
在那样的时局动荡与精神高压的年代,继父的浪漫行为无疑给了张兰一个乌托邦式的精神家园。
尽管人性复杂命运叵测,张兰的童年依然还是明亮的底色。
我们总说性格决定命运,其实一个人的天赋秉性在很小的时候就有所显现。
优秀的人一定是从小就优秀,而不会平庸了四十年突然就变优秀了。
就像一个段子讲的,一个男人去算命,算命的说我有一个好消息和一个坏消息,你想先听哪个。
男人说先听坏消息再听好消息。
算命的说坏消息是你前四十年都平平无奇,不会有大作为。
男人问:好消息呢?
算命的说:好消息是后四十年你就习惯了。
从张兰的早年生活经历来看,她骨子里是个乐观坚韧,虚荣要强,泼辣胆大的人;然而为了达成自己的目标,又能屈能伸,刚柔并济。
张兰在自传《我有九条命》里写到过很多小时候的故事,其中有几件我印象特别深刻:
一件事是为了给弟弟增加营养,她学会了上房掏鸟蛋。
那是在湖北乡下,其他孩子都不敢上,就搬来梯子让张兰上,还摘了一大片南瓜叶子,让她拿在手里。
她爬梯子爬到一半,才知道,鸟窝里可能有蛇。为什么要拿南瓜叶呢?因为小孩子如果看到蛇,可能会情不自禁把嘴巴张开,蛇就会钻到嘴里。南瓜叶有倒刺,可以用它裹住蛇往外揪,不会打滑。
张兰当时也害怕了,但是梯子爬到一半,她爱面子,为了保住自己孩子王的地位,只好硬着头皮往上爬,绝不在其他孩子面前表现出一丝胆怯。
在湖北下放期间,张兰在当地一所学校上学。有一天,她突然收到一封信。张兰非常好奇,谁会给自己写信呢?打开一看,发现寄信人是她的亲哥哥!
哥哥在信里说,他和父亲也被下放了,在河北。张兰哥哥不幸得了夜盲症,辍学了。他们日子过得也很艰辛,但总惦记着张兰和她母亲。于是千方百计地托人问到了地址,试着给张兰写信。
从此,张兰开始偷偷地跟哥哥通信,她不敢告诉母亲。因为母亲身体非常虚弱,之前就患有风湿性关节炎,后来又发展为风湿性心脏病,受不了刺激。
然而,纸是包不住火的,张兰母亲还是发现了。自己日思夜想的大儿子终于有了消息,她一下子激动地晕了过去。
那时,文革进入尾声,周围有一些人已经想办法回北京了。
看到母亲身体如此虚弱,张兰暗下决心:她要想办法回北京!
张兰没把她的计划告诉任何人,独自带了点干粮,扒上了一辆运煤的火车。火车到了终点站,她就马上下车,继续寻找开往北京的车。就这么扒了一路,回到了北京城。
一到北京,张兰见了姥姥,这才打电话给湖北的母亲报平安。
母亲此前还以为自己的女儿被狼叼走了,伤心不已。这下,一颗悬着的心总算放下了。
15岁的张兰回到北京,两眼一抹黑,自己都还是个孩子,要怎么解决一家人回城的问题呢?
答案是直面困难。
在北京,张兰找到了自己的发小,开门见山地告诉对方,希望她父亲能帮忙,把一家人从湖北调回北京。
张兰天天跑领导办公室,软磨硬泡,她用姥姥做的红烧肉“贿赂”对方,又拉着发小一起哭诉:“我妈妈要死了,阎叔叔,你救救她吧!”
阎部长看着两个女孩儿哭得梨花带雨,又好气又好笑。
终于,他开了一张病退证明,告诉张兰:“快别哭了,拿去吧!”
一家人又调回了北京。可以说,张兰此举,改变了全家人的命运。
张兰直接找到妈妈单位的领导,那领导是她小学同学的爸爸。
她就每天去领导办公室死磨硬泡,哭诉妈妈的病情,又给领导送红烧肉,领导看在她一片孝心的份儿上,成全了这个15岁的小姑娘。
张兰终于拿到了一纸调令,让全家人得以返回北京。
可以说张兰这个举动,改变了一家人的命运。
有啥感悟呢?不论人际交往还是做生意,一定要少玩套路,年少时你也许会为自己一时的小聪明而沾沾自喜,却不知道你的每一个套路,都在为自己的日后挖坑。你的每一句谎,都要用无数谎去圆。做个实在人,朋友才会越来越多,路才会越走越宽。
少年张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