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神(三):古代树崇拜

读经典看 2025-02-03 12:26:57

从古到今,树一直是人类物质世界和世俗生活中的重要元素。

远古人认为,太阳是住在树上的。

《山海经》中的“建木”十分高大,是沟通天地人神的一座桥梁,伏羲、黄帝等都是通过这棵树在天界与人间来往。

据《山海经·海外东经》所载:有一种十分巨大的树,“长者二千丈,大二千余围”,其根部两两偶生,互相依偎,因此被称作扶桑。

“日出,下浴于汤谷,上拂其扶桑”,说的是太阳是从扶桑的方向升起来的。

《梁书》记载,在东方的岛国日本,有一个名为扶桑的古国,这里是十个太阳居住的地方,

这十个太阳轮流值班,一个在枝头的时候,其余的九个就蛰伏于树枝的下面:“汤谷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在黑齿北。居水中,有大木,九日居下枝,一日居上枝”。

在四川广汉三星堆镇出土的文物里,有一棵体量硕大的青铜神树,这件青铜文物一出土就震惊了世界。

青铜神树通高3.96米,用分段铸造法铸造而成,共分三个部分——底座、树和龙。

神树整体呈圆锥状,三山相连,铸有象征太阳的纹饰和云气纹。

树干矗立于从山的正中央,树分三层共九条树枝,每枝结有三枚果实,树枝上各立有一只鸟,共九只。

树下一侧是一条龙,龙的身体向上弯曲攀于树干,前爪则匍匐在树的底座。

这件青铜神树的造型,与《山海经》中对"扶桑"、"建木"和"若木"这三种神树特征的描述都有所关联,它们或许就是古蜀人心目中连接天地的通天之梯,起到沟通人间与神界的作用。

1977年河北平山战国墓出土的十五连盏铜灯,灯高83厘米,圆形兽座接插七层弓形灯架,顶端置盏,树间有鸟、猿,顶部有龙,树下有人,树干有攀援之龙。

1972年河南洛阳汉墓出土的东汉彩绘陶灯,灯高92厘米,灯座、灯体分别拟于山、树,象征神木植于神山,上饰各色人物与动物,又有乘龙升天之羽人。

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画“扶桑树”枝叶柔曼,巨龙绕树,树间有一大八小共九个太阳,最大的太阳内栖金乌,是"十日"神话形象化的定照。

四川新津汉代崖墓石函的图像中间为一株连理树,凤凰分居两,树间散布十数只飞鸟,一人张弓而射。此与"扶桑十日"与"羿射十日"之古代神话传说有关。

四川新津汉代墓石函画像左侧的树图像,应为古代神话传说中的神树,或认为是"扶桑"。

四川泸县石寨乡久桥村沙洞子3号汉代崖墓石函画像的石函正面浅刻浮雕的树图像,两树根枝交缠,一般认为即古代神话传说中所谓的"连理树"。

不仅是中国,其他地区的文明中也有树的印迹。

在西亚大国米坦尼出土的印章上,也有树的图像,树形物上方悬有翼日盘,这预示着树有通天之功用以及树与太阳之间具有一定的关系。

出自西亚美索不达米亚出土的一件石梳,距今约2300年,表现的是对鸟圣树。

公元前九世纪亚述时代的一件文物,描绘的是

西亚有翅神人朝拜神树,树顶上部饰有翼日轮。

“圣树与有翼日盘”,见于亚述圆筒形印章上。

"有翼日盘"是鸟与太阳结合的典型图样,揭示出宇宙树与太阳的密切关系。

印度太阳生命树是公元1336年—156年的印度青铜器。该青铜树中心为太阳和太阳眼镜蛇,枝头为太阳花和太阳鸟,树下为对牛、对猴(神牛、神猴)。

古印度的宇宙树长于原始海洋中的原始蛋上,三枝展开,各托一个太阳,另有一个太阳位于三枝分杈处,与中国古代"扶桑十日"的神话传说颇为相似。

北欧神话中的宇宙是一个完整的宇宙树形象,名叫“依德拉西尔”。树荫遮蔽整个宇宙,树根、干、枝将天、地及地下连为一体,树枝散布整个苍穹,叶是乌云,果为星辰。

北非腓尼基圆筒形印章上的“圣树与太阳”纹饰

该印章图像特征是树顶上方悬有翼日盘,表征树具通天之功用。

底比斯壁画创作于3500年前,其中神树中的树神在迎接死者,使其死而复活。

在埃及古代壁画上,荷鲁斯正坐于大莲花上。荷鲁斯是太阳神,故此画是有关宇宙树的典型纹饰之一。

古埃及人认为,天是一颗大树,诸神栖息枝上,星辰则为枝上的果实或枝叶,"天树"实即苍穹。

0 阅读:1
读经典看

读经典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