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山东长清区双乳山的济北王墓惊现于世,这座凿山为陵的“甲”字形大墓,出土随葬品2000余件,单是黄金就达到了8斤。但弄清墓主人的身份后,考古人员却深深不齿。
民间有一句话:考古跟着盗墓走。说的是因为中国考古界在明定陵的考古失误后,秉承“不主动”原则,也就是说,考古人员即便发现了某处地下有古墓,但如果不是确定已遭到损毁或盗掘,一般都是先备案记录,而不是主动去发掘。因此,现代考古成果大多是跟在盗墓贼或包工头身后进行的“保护性挖掘”。而今天文章的主角,也是因为当地的工程。
双乳山位于归德镇境内,因双峰相对,犹如丰满双乳,所以得到了这个令人脸红的名字。但实际上,这两座山峰,是两座大墓的封土堆,而这一秘密,因为村民的炸山采石而被发现。
当地村民的采石行为持续了十几年,其中一座大墓的墓道暴露出来。山陵被发现,有考古专家前来探测,并认定这是一座汉代的诸侯级别的大墓。但因为考古条件不成熟,发掘工作搁置,直到1995年,此地的采石作业让山陵倍受破坏,抢救式发掘工作正式启动。
挖掘工作从1995年10月持续到1996年的7月,之所以进度如此“缓慢”,正是因为这座大墓的“硬派”作风。
发掘工作采用大揭顶手段,用推土机把残存封土向四周推平,将墓口完全暴露。一直清运了10天,上面的残土才清完。而接下来,考古人员面对的是坚硬的大石板、无尽的石块石渣,墓道里也是填满了大块石头,中间空隙还用泥浆和石屑填实……
经过种种努力,在持续几个月的作业后,考古人员发现,这汉墓从墓口到墓底深达22米!大墓总凿石量在8800多立米,加上封土,整个土石方达30000立方米。
不过,如此巨大的工作量都是值得的,在巨石深坑中,人们清理出了一座平面呈“甲”字型的竖穴岩坑木椁墓,墓室面积超600平方米,石圹总长85米,总深22米。墓椁室分成外椁与内椁,内外之间又成东、西、南、北4个边箱。
在外藏室,人们发现了随葬了3辆华丽真马车、1辆小偶车以及7匹真马的车马坑。在内椁中,人们发现了内置的3重漆棺,上面还有鎏金钉形饰,十分华贵。种种迹象表明,一座惊世汉王陵已重见天日!
经过清理,这座大墓共出土玉器、金饼、青铜器、鎏金、错金银器等文物2300余件,出土文物数量之多、器物之完整,均居山东秦汉时期考古发现的前列。
这次考古发掘出土了20枚金饼,其中19枚大金饼被放置在墓主人的头下玉枕南边,1枚小金饼放置在墓主人的下腹部位。大金饼直径最大6.7厘米,最小6.2厘米米;最重的246.9克,最轻的178.5克。最小的一枚小金饼直径3.2厘米,重66.5克。国内发现的西汉金饼中,双乳山汉墓的金饼重量居第一。另外,出这些金饼上多有刻文和符号,文字多数为“王”字,少数为“齐”或“齐王”,这些刻文和符号,更是让这些金饼超越了金子的价值!
此外,这墓中还出土了一件玉覆面。玉覆面出土时盖在墓主人的面部,其组合、形状、结构都很清晰,由额、腮、颊、颌、耳等17块玉片和玉鼻罩组合而成,各部件都是用玉料直接加工而成。特别是鼻罩是由一整块玉石雕镂而成,内琢空,鼻梁直挺,两翼微鼓,透雕有云雷纹,下端透雕两个三角形鼻孔,造型新颖,是至今为止所发现玉覆面中最为精致的一件。
陪葬品如此丰富,墓主人究竟是谁呢?
这汉墓葬具使用了二重椁、三重棺。据汉书中记载“天子棺椁七重,诸侯五重,大夫三重,士再重”推断,双乳山汉墓墓主人应该属于诸侯王级别。
史书记载,双乳山汉墓在济北国境内,在长清城区南约7公里的卢城洼应该是汉代济北国的国都,而双乳山汉墓就在卢城洼南约 5公里处。据此,墓主人应是济北国国王。
济北国自公元前178年始封至公元前87年国除,前后共有5位国王。双乳山汉墓中发现的20枚西汉五铢钱,为确定墓主人身份提供了重要线索。入葬时间在元狩五年之后的济北国国王,只有刘宽一人。
得出了墓主人的身份,这大墓中的种种不寻常也有了答案。例如,墓中虽然随葬品丰富,但彪炳墓主人尊贵身份的玉衣等却不见踪影,而出土的5件玉璧虽然形制贵重,但玉质一般,雕工也显得草率;这座大墓虽然气势恢宏,工程量巨大,但工程粗狂,墓道坑坑洼洼,墓道里的填充也是由乱石砌成,这工程显然不够讲究……
但考虑到墓主人的生平,这种种疑团都有了答案。
这刘宽可是一位历史奇葩。汉武帝四年,第三代济北王刘宽即位,刘宽即位后第12年的一天,他在后宫与自己父亲的王后和妃子淫乱的丑事被发现。这有悖人伦的行径,被记录在史书中——“与父式王后光、姬孝儿奸,悖人伦……”
不仅如此,公元前87年,刘宽又做出了一件惊世骇俗的大事,他用桐木削成汉武帝的形象,并在木头人的心脏,头颅等要害部位插上铁针,诅咒汉武帝……
诅咒天子和谋反没有区别,汉武帝正找借口削藩,刘宽干脆把理由送到了眼前。于是,皇帝派遣大鸿胪济北国问罪,但使者未到,刘宽先自刎先死,济北国国除。
因为入葬草草,所以墓室工程来不及精雕细琢,因为得罪了朝廷,自然得不到皇帝亲赐的玉衣了。而且,刘宽墓中的几个小细节,也表明了朝廷对这位荒唐诸侯的态度。
在刘宽尸骸残痕的脖颈处,人们发现了几块破碎的玉器,经过拼接,发现这是玉剑彘。
精巧而轻薄的玉覆面尚且保存良好,但玉剑彘却成了碎片,排除了在墓葬中因为自然原因损坏的原因,人为碎玉成了唯一答案。
在古代,人们对于坚固、美丽、不朽的玉石充满了崇拜,并认为玉石有保证尸身不腐、精神不朽的神秘效用。从商周时起,统治者便将玉比德,一直佩带于身,《礼记·玉藻》:“君子无故,玉不去身,君子于玉比德焉。” 意思就是说,君子啊,应该佩玉,君子的德操和玉的品性相类。
汉代爱玉且工艺提升,而且玉器的作用早已不仅仅局限于日用以及装饰两种用途,而是大致分成了礼玉、装饰品、葬玉、陈设艺术品和实用器具五大类。汉代人认为玉能够保护尸体不朽,灵魂不灭,可以让人得到“永恒”。所以带着美玉入葬,是西汉人的梦想,要是得到一具“玉衣”,那更是终极梦想了。
但除了象征特权和追求永生之外,玉衣对汉代贵族来说,还有着更深刻的含义。
在汉代独尊的“儒术”中,非常尊崇玉石,玉的质地细腻滋润,光泽柔和。玉的特点是瑕不掩瑜,玉不掩瑕,是君子应具备的高尚品质。于是,玉石也成为完美人格的化身。玉具剑由西周开始兴起,至汉代达到极盛。玉具剑是一种代表贵族身份的宝物,如果没有佩戴这样的器物出门,甚至会被人嘲笑。玉剑饰玉具剑一般有标准的四块玉质配饰,分别为玉剑首、玉剑格、玉剑璏和玉剑珌,是贵族身份与“品格”的彰显。
而刘宽墓中,故意打碎的玉石正是在暗示墓主人不光彩的品格!这碎玉,很可能是汉武帝授意使者监督放入的,显示了对他品德的贬低,也暗示了刘宽自刎的不体面。
一个秘密在地下埋葬了2000年后,因为考古事件重见天日,而这位荒唐的国君,令人不齿的行径也暴露在后人眼前,真是可叹。
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