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看好的魏延,诸葛亮为什么刻意打压,魏延到底死的冤不冤?

小也妹子 2023-12-25 17:47:39
前言

在三国历史的演绎中,魏延是备受刘备器重的将领,然而,当刘备驾崩,诸葛亮却似乎刻意对他采取打压态度,这种转变令人疑惑。魏延,一生英勇善战,却在历史中承受了不公正的评价,他的死因也成为了历史谜团的一部分。

那为何刘备看好的魏延在诸葛亮手下受到冷遇,以及魏延的死因是否真的那么简单,他究竟是死得冤屈还是命运的无情捉弄?

一介布衣,跟随刘备游击

魏延的早年经历并无太多记载,只知他是南阳义阳人。当时天下大乱,各路英雄豪杰纷纷举旗而起,建立自己的势力。因避难或谋生,魏延离开家乡,来到冀州一带。

公元191年,刘备在汝南起兵响应天子讨伐董卓,魏延或许就是在这一时期追随刘备的。当时刘备尚是一个依附于各路诸侯的小角色,魏延不过是他麾下一个无名布衣,日子并不轻松。

公元194年,刘备在徐州失利后,只得南下江东依附于袁术。这期间魏延跟随刘备颠沛流离,风餐露宿。曾有一次袁术部下搞了个宴会,魏延跟着刘备也去凑热闹,却被门卫粗鲁拦住,差点打了一顿。这让他倍感屈辱,心中对刘备也产生了些许怨言。

然而刘备对魏延一直都很信任。刘备性情宽厚,待人厚道,从不掩饰自己的软弱,这让魏延也渐渐释怀、重新信服。

公元198年,刘备在徐州自立,依附于他的魏延也算有了个落脚处。这段时间魏延跟随刘备四处征战,渐渐也积累了一些军事经验。

雒城破,攻入蜀中

公元207年,刘备在长坂坡之败后,不得不逃往江东。这对魏延是又一难关——他再一次沦为流亡失所者。

公元211年,刘备应刘璋之邀入蜀帮助对付张鲁,魏延作为一名部曲跟随前去。刘备得到益州这片立足之地,魏延也暂时有了个落脚点。

公元212年,刘备与刘璋翻脸,发动夺蜀之战。此战魏延表现十分突出,以才识和勇猛见长,为刘备攻下广汉,被授予牙门将军一职。

公元214年冬,蜀中重镇雒城坚守已久。刘备亲自坐镇,与守将张任对峙。城中粮尽援绝,局势危急。这时魏延请缨出战,只带数十骑突入敌军重围。他左右横扫,杀出一条生路,为援军误入城中创造了机会。最终雒城被攻克,刘备得以顺利进入成都。

魏延在此役中以少胜多,立下赫赫战功。此后他也逐渐在蜀军中崭露头角,受到刘备的赏识。

拜领汉中,领兵出征

公元219年,蜀汉夺得汉中之战告捷,刘备自领汉中王爵位。当他考虑到谁最适合镇守险要的汉中此地时,群臣都推荐当仁不让的人选张飞。然刘备却思虑再三,最终宣布命魏延为汉中太守、镇远将军,全权负责这里的防务。

此举令众人大吃一惊。魏延资历尚浅,居然能跃升至如此重要的位置,着实令人难以置信。于是刘备当众询问魏延对担此重任有何打算。

魏延毫不谦逊地说道:“即便是曹操亲自领兵攻来,我也能固守;若是其手下名不见经传的小将带着十万大军前来,我定会将他们全数吞灭。”

群臣对此回答颇感满意——魏延既表达了必死守土的坚定决心,也留有后路,不会轻言大话。至此,魏延正式成为蜀汉防守西北门户的主力,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公元221年,刘备称帝,封魏延为镇北将军。 公元223年,刘备驾崩,临终遗命李严辅助亲子刘禅。魏延也在政治斗争中获利,受封为都亭侯。

此后数年,魏延一直镇守在汉中,与敌方多有小规模冲突,也积累了丰富的战事经验。

227年出兵北伐,屡建战功

公元227年,蜀相诸葛亮亲自坐镇前线,发动北伐战争。他重新调配军队,以魏延为凉州刺史、丞相司马,率部参与作战。

此次北伐之前,诸葛亮召开军议,听取臣属对策。会上魏延献计,要分五千精锐步兵和五千挑夫,从子午谷暗渡,直取长安。他认为敌人必定认为蜀军不会选择这条险道,加之谷中枯草树木可以伪装,此举势在必得。然而诸葛亮否决了这个冒险计策,让魏延很是不满。

首次北伐时,诸葛亮安排马谡守卫街亭,意在考验此人。谁知马谡不遵命令击鼓报警,导致街亭被敌军夺取。如果当初选择让魏延守此要地,也许结果会大不相同。魏延性格直言,绝不会有马谡那样轻率的举动。这也成为日后人们讨论诸葛亮是否误用人才的一个论点。

虽然第一北伐以失败告终,但魏延在后续战事中屡建奇功。公元230年,他奉命出击,大破敌将郭淮和费曜,称霸一方。

此功绩让魏延声名鹊起,他也终于在多年努力后迎来人生巅峰——被提拔为前军师、征西大将军,封为南郑侯。魏延由一个无名小卒,逐步晋升至如此崇高地位,堪称当世传奇。

同年,在著名的涪城之战中,魏延与高翔、吴班等猛将力战,大破敌军,斩获三千余级,击溃了司马懿的北伐大军,是这场胜利的最大功臣。

可惜好景不长,就在魏延事业如日中天之时,隐藏在背后的政治阴谋已经逐渐成型,逐步将他推向绝路。

从猜忌到内讧,政治斗争终结传奇

公元234年,蜀汉再次北伐,不料大帅诸葛亮突然去世。临终之际他命令魏延为后队,负责断后撤军事宜。

诸葛亮的手下也深知魏延性情难料,于是试探其志向。谁知魏延不但不思退兵之计,还公然宣称“丞相虽死,吾在焉”。

他的意思再明确不过——我等于还活着的诸葛亮,大局仍由我主掌。此言一出,立刻招致许多臣子的猜忌和不满。

随后魏延与长史杨仪发生激烈争执。孰料杨仪不卑不亢,态度十分强硬。两人险些兵戎相向,最终都向朝廷告状,你我互相指责对方谋反。

刘禅一时难断,但杨仪安排大军先行撤退。暴怒的魏延率军追赶,一路焚毁栈道,妄图阻止杨仪返回成都。

很快,魏延的亲信王平率军前来劝阻。他对魏延大声斥责,说你们这些忘恩负义之人,竟然在丞相尸骨未寒时就内斗不已,真是可耻!许多受魏延感召的年轻将士也感到惭愧,纷纷放下武器,魏延的势力遭受重创。

此后魏延退守汉中,杨仪则派马岱等追击剿杀。终于,在汉中郊外的一场追战中,马岱成功斩杀了魏延,送其人头于城下。杨仪见了魏延的首级,愤怒地将其当球踢来踢去,口出恶言。

最终,蜀廷追究魏延叛乱之罪,诛灭其全族。就这样,这个才华横溢却屡屡犯错的悲剧英雄,在昔日立下赫赫战功的汉中城下结束了短暂而传奇的一生。

成功需要运气,成就需要命运

很多人都认为,魏延之死冤枉已极。的确,若没有政治阴谋的纠缠,也许他就此功成名就;若没有与杨仪最后一次争执,也许他还能再立奇功,为蜀国效力;甚至有人认为,若没有魏延的离去,蜀国或许还能支持更长的时间。

然而细究之下,我们会发现,魏延之死并非全无因由。性格上的缺陷,让他走上了一条与许多同僚针锋相对的道路。他固执己见,轻视他人;他目空一切,自视甚高;他从未真正将自己融入集体,只想独当一面。

在成功道路上,这样的人或许可以凭借个人才华闯出一番事业;但想要长久地立足,却也需要适应环境、关照他人的意见。不然,运气一旦不济,只怕便会毁于一旦。

再说,一个政权的兴衰,又岂会系于一个人的生死?蜀汉之所以走向灭亡,实乃是历史趋势使然。即使魏延全力以赴,恐怕也难逆天命而为蜀国再多争取几年生机。

不过,纵观魏延的一生,我们也不能不为其中那些璀璨的战功所折服!尽管最终死于非命,但那些峥嵘岁月已足以流传千古,成就一段不朽的传奇。

3 阅读:266

小也妹子

简介:每天更新有趣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