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遇吉,字萃蓭,辽东锦州卫人
一六四四年,正月初三。
探马送来一份捷报,刘宗敏率领先锋部队已经打通黄河,进入山西地界。
李自成听后,虎躯一震。
正月初八。点将台誓师,百万雄师挥师东进,计划与“征北大将军”刘宗敏会师京畿,一举灭掉明朝。
明朝在孙传庭、卢象升、洪承畴一批名将下线后,已经无力与大顺抗衡,由主动出击剿贼转入战略防守状态。
李自成东征之路,势如破竹。沿着平阳、汾州、太原、忻州一路东进,几乎没有遇到实质性抵抗。尤其是在“闯王来了,不纳粮”加持下,所遇明将全是贪生怕死之辈,所到之处全部献城投降。
二月十六。高歌猛进的大顺军,行至代州,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抵抗。
代州守将是山西最后一任总兵,叫周遇吉。如果不是跟李自成的这一次遭遇,估计历史很难记住这个人。
山西总兵日常办公设在宁武关。为了阻止李自成东进,周遇吉率领精锐,进入代州,准备把李自成挡在宁武关外。
一开始,李自成挺有耐心。对周遇吉进行了多次招降。周遇吉铁了心不与贼寇同流合污。双方谈崩了,只能开打。
此时,大顺国运如日中天,明朝国运是强弩之末。闯军士气,不是宁武关一路总兵可以抵挡。几轮恶战下来,周遇吉无力坚持,只得退守宁武关。
宁武关是九边重镇。明朝在此设置了“三关”防御体系,由西往东,依次是偏头关、宁武关、雁门关。宁武关居中间,战略位置极为重要。
攻下代州后,二月十八日,李自成率领雄兵百万于,准备碾压宁武关。
宁武关只有6200步骑兵(步兵5000,骑兵1200)。加上临时募练的新兵,撑死不过一万人马。
愁人见面,分外眼红。大顺农民军在李自成的“大饼”激励下,发了疯一样,扛着云梯朝宁武关冲锋,明军在城头上用大炮轰炸。
周遇吉炮弹多,李自成人头多。一战下来,大顺人马伤亡过万,明军炮弹消耗殆尽。
但周遇吉仍有胜算的底气,他早已秘密联络400里外的大同总兵姜瓖。自己再坚持两天,姜瓖援兵一到,里应外合,闯军不是不可破。
周遇吉他天真了,严重低估了姜瓖的无耻。
纪效新书记载,明军步兵行军速度8里/小时,一天行军10小时,轻轻松松日行80里。如果情况紧急,速度还可以提升一倍。比如,嘉靖二十九年,俺答掳掠京籍,大同总兵仇鸾北上勤王,创造了昼夜急行150里的纪录。
十六日“代州之战”到二十八日“宁武关”开战,整整过去12天。姜瓖就是骑着乌龟也能走一个来回。
我为兄弟两肋插刀,兄弟背后插我两刀。周遇吉把希望寄托于姜瓖,等来的是姜瓖派人带着降表去了大顺军营。
三月初一。接到姜瓖的降表后,李自成知道周遇吉成了孤军,放心大胆玩起了“人海战术”。
打完最后一发炮弹,闯军开始反扑,轰开了宁武关城墙,双方在城内发生巷战。周遇吉夫人刘氏率领娘子军二十人,登上屋顶放箭掩护官军。
最终,兵力悬殊,周遇吉被闯军射成刺猬,夫人刘氏在屋顶拼死抵抗,被闯军放火烧死。
矢集如猬毛,被执,缚之高竿射杀。(周遇吉被射成刺猬,闯军不解恨,绑在木杆上又乱箭射了一遍)
无耻,在明末算不上“讽刺”。
讽刺的是,周遇吉和夫人是刘氏是蒙古人。第一个为明朝殉国的将领,居然是蒙古人。
至于大同总兵姜瓖,二月十九日投降了李自成,五月十日投降了英亲王阿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