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推行“慢行交通一体化”,打造畅行城市“松弛感”

陕西警方 2024-11-12 12:46:03

改造完成的边家村十字,用绿色划分出了非机动车直行等待区。  (记者 张佳 摄)

学校附近设有荧光提示牌,以保障非机动车和行人安全。

提高城市通行效率、缓解交通拥堵、减少交通事故隐患,这几点是交通管理的重点与难点。如何兼顾这些方面,同时还能给城市带来新的出行体验?目前,西安正在通过城市“慢行交通一体化”新思路,探索市民出行和交通管理的新突破。

一体化

让交通出行更顺畅

“以前过边家村十字,最怕左转的电动车和自行车,最近有了左转非机动车红绿灯和隔离护栏后,好走多了。”11月10日晚高峰,网约车司机陈峰余驾车沿友谊路通过边家村十字时,看到这里新增的一些交通设施,很高兴。这变化得益于西安正在推进的“慢行交通一体化”改造。

什么是“慢行交通一体化”?日前,在西安市公安局交警支队举办的“古城新韵·慢享出行——探索城市慢行一体化设计新思路”主题沙龙上,记者了解到,“慢行交通一体化”是将非机动车和行人作为同一类型的慢行交通对象进行考虑,利用不同的路面结构和铺装方式,区分非机动车道与人行道。同时,采用绿化、物理隔离设施、标线等方式,实现机动车与慢行交通的分离。这样做可以避免非机动车在交叉口的右转弯机动车道上通行,保证交叉口车辆、行人有序通行。

交警大数据显示,近年来西安市民绿色出行、个性化出行意愿不断提高,非机动车出行的群体明显增多。但由于城市道路通行空间有限,非机动车通行连续性、舒适性和安全性都有待进一步提高。

西安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副支队长李宇表示,针对此类现象,通过城市路口“慢行交通一体化”设计,拓展非机动车等候空间、科学设置隔离设施、推广非机动车左转一次过街、引导非机动车有序等候等措施,可大幅减少行人、非机动车和机动车的通行干扰。

此番,运用新理念改造的边家村十字,通过路边新设置的引导牌、彩色沥青铺装的路面以及斑马线上醒目的安全区,将非机动车道与机动车道明显区分,行人与机动车有效隔离,已经初步实现了车与人在“慢行交通一体化”道路上有序通行。

人与车

各有其道通行无阻

让难走的路变得好走起来,是大多数城市交通规划的终极目标。

交通与发展政策研究所(ITDP)东亚区副首席朱仙媛,常年从事“慢行交通一体化”研究,她在“古城新韵·慢享出行——探索城市慢行一体化设计新思路”主题沙龙上表示,慢行交通一体化首先要改变的是“重机动而轻慢行,重汽车而轻行人”的理念。加强步行和自行车道路的建设,提供舒适的通行空间,更好满足行人和非机动车的需求。这将鼓励更多人选择步行和骑行,减少对机动车的依赖,从而减少交通拥堵和空气污染。

正在改造的大庆路上,未来多个路口都会创新使用非机动车“蓄水式”通行,让行人和非机动车的体验感更好。市公安局交警支队秩序处规划科科长张肸说:“设置左转和直行非机动车前置等待区,可以从空间上分离机动车与非机动车,以及左转、直行不同流向的非机动车。非机动车起步快,可快速优先通行,消除交叉口机非混行、抢道现象,最终保障出行效率与安全。”

公共交通与慢行交通的衔接非常重要,更好的步行和自行车接驳设施,可使公共交通成为人们出行的首选。在近期的改造中,西安公安交警也创新性提出了保障公交“优先路权”的理念。在现有公交专用道基础上,实施“公交优先出站”交通组织形式,引导社会车辆进入或驶离公交优先出站区域时,礼让公交车,减少公交车行驶堵点。

此外,在已经改造完成的友谊路上,很多市民发现,隔离护栏迎车方向和交通事故易发点段,都新增了高亮反光“水滴形”标志、荧光黄绿警示柱、反光膜、反光道钉、爆闪灯等组合设施,有效增强了夜间警示效果,提高了夜间慢行交通的安全性。

慢下来

古城更具“松弛感”

西安市规划设计院交通分院副院长朱凯,正在作西安慢行交通发展的研究课题,他掌握的数据显示,2023年西安慢行交通的出行比例达到38%,中心城区5公里内总出行比例高达61%。而中心城区每日出行总量为1287万人次,其中步行314万人次,自行车183万人次。

朱凯研究发现,西安城墙范围内是最适合发展慢行交通的区域,这里的45条历史街巷,是天然的步行+自行车活动的天堂。如果能做好“慢行交通一体化”设计,让大多数人在中心城区选择非机动车出行,那么这将为解决这个区域的交通拥堵提供一条捷径。

美团单车的大数据显示,5公里内的出行,是大多数单车用户的骑行里程。因此,在交通领域的研究中,电动自行车和自行车被称为“五公里之王”。

正是看到了“五公里之王”在未来交通发展中的地位,西安公安交警在此次“慢行交通一体化”设计中,超前规划和增设了各类非机动车引导设施。在非机动车道出入口前,施划非机动车蓝色引导箭头标线,遇通行不畅,在绿化或护栏端头,增设非机动车引导标志,保障其通行的连续性。在无灯控斑马线前,设置“阶梯式停止线”,通过将每条车道的机动车停止线依次后移,保障行车安全视距,增加驾驶人反应时间,使车辆与过街行人保持安全距离,有效预防“鬼探头”交通事故发生。

中交第一公路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城市与综合交通规划中心主任罗京,看到了“慢行交通一体化”发展中,目前西安遇到的一些实际问题。他说:“结合西安实际,大功率电动自行车与非机动车混行所带来的安全隐患问题不能忽视。应从道路规划建设和交通管理工作出发,严格执行电动自行车准入标准,从源头杜绝超标电动自行车上路,这将极大提高慢行交通的安全感。”

据了解,除了已经改造完成的友谊路,目前大庆路、太华路等9条慢行示范路段正在加紧施工,长乐路、雁南二路、含光路等11条路段的提升方案也在加紧编制中。西安公安交警将逐步开展“慢行交通一体化”出行环境优化行动,全面推动区域慢行交通品质提升,为西安营造更为舒适的绿色出行空间。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