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民国时期,女性文人的圈子中似乎总是暗流涌动。
杨绛、张爱玲、冰心和林徽因这四位才女,她们的才华和个性在那个时代显得尤为突出,而她们之间的关系也颇为微妙。
感觉就像是电视剧里的宫斗戏,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才华和智慧较量着。
01
杨绛出生在书香世家,父亲杨荫杭是维新派,曾留学美国并获得法学硕士学位,是一位学养深厚的大律师,杨绛的母亲也是知识分子,家庭环境充满了学术氛围。
而且家里没有重男轻女的观念,这在当时是非常开明的,杨绛得到了平等的教育机会,她聪明好学,深受父亲宠爱。
而且杨绛和丈夫钱钟书的婚姻也是琴瑟和鸣,两人在文学上相互切磋,生活上相互扶持,是民国时期知识分子的典范。
与杨绛的顺遂生活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张爱玲。她的性格孤傲,带着一种深刻的冷漠和疏离感,这既是她的保护色,也是她人生悲剧的根源。
张爱玲在《流言•天才梦》中自述,她是一个古怪的女孩,从小被目为天才,除了发展自己的天才外别无生存的目标。这种自我认知让她在人群中显得格外孤独。
张爱玲的家族虽然显赫,但到了她的时代已经衰落,这种家族背景让她有着高贵的血统,但同时也承受了家族没落的失落和无奈。
张爱玲的童年亲情缺失,继母对她不好,母亲又因为生活所迫放弃了她,这样的成长经历,让张爱玲充满了不安全感。
所以,当胡兰成这个成熟稳重的男人出现,张爱玲明知对方有家室,也难以割舍。但胡兰成终究不是她的良人,几经波折,张爱玲对这段感情彻底死了心。
这样看来,杨绛和张爱玲有着截然不同的出身和经历,有点儿偏见也是难免的。
杨绛曾在一封信里说:张爱玲被过高看待了。
杨绛的外甥女和张爱玲是同学,外甥女说张爱玲喜欢出风头,故意穿得奇装异服,但她长得并不好看,脸上长了很多痘痘,同学们都不太喜欢她。
杨绛评价张爱玲的文笔不错,但意境不高,张爱玲笔下的女性都是性欲很强的形象。
而且,杨绛还提到了张爱玲和胡兰成的关系,胡兰成是汉奸,张爱玲在知道的情况下依然情根深重,这让杨绛觉得不可理喻。
不过,尽管杨绛对张爱玲的评价不高,张爱玲倒是表扬过杨绛的作品。
1981年,杨绛的《干校六记》出版,张爱玲看了之后,说这本书“真好”,称赞它冲淡幽默,有种超脱世俗的感觉。
张爱玲的评价倒显得杨绛小家子气。
02
当然张爱玲也有自己不喜欢的人,比如冰心。
张爱玲,以其锐利的笔触和独特的文风,成为了文坛上一颗耀眼的星。
她的孤傲和霸气,让她在面对冰心时显得格外强硬。张爱玲曾直言不讳地表示,把自己和苏青放一块儿比比还行,但要是和冰心相提并论,那她心里就不太乐意。
其实,张爱玲是现实主义的写作者,喜欢揭露社会的阴暗面,写真实的人物和世界,而冰心的作品则更多地展现了理想化的美好世界。
张爱玲就觉得冰心这种风格有点儿假,说她的清婉风格有时候显得做作。
冰心作为一位资深的文学家,面对张爱玲的尖锐批评,却显得相对沉默。
可能是因为冰心作为前辈,对于晚辈的直言不讳选择了宽容,也可能是因为她自身的性格使然。
03
但是呢,冰心和林徽因之间的故事就有点儿复杂了,冰心曾公开发文,影射林徽因。
1933年,冰心在《大公报》上发表了一篇题为《我们太太的客厅》的小说,这篇文章在当时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很多人觉得她是在暗中讽刺林徽因。
因为林徽因就喜欢在家里举办文化沙龙,邀请各路文人雅士来交流。冰心这篇文章里的太太,被描绘成一个喜欢出风头、心机深沉的女人,这让很多人联想到了林徽因。
当时大家都知道徐志摩喜欢林徽因,但据说冰心对徐志摩也有点儿意思。
林徽因在看到这篇文章后,从山西回来,顺路带山西陈醋,拿出一坛醋让人送给了冰心,但对文章内容避而不谈。
这个举动可能是在暗示冰心“吃醋”了,因为“吃醋”在中文里既有嫉妒的意思,也暗示了一种不满和讽刺。
其实冰心曾和林徽因曾是朋友,一同游玩过,冰心和林徽因还留下过珍贵的合影。
她们之间的关系,真有点像我们现在说的“塑料姐妹花”,表面上和和气气,私底下可能就没那么和谐了。
但冰心与林徽因的关系恶化,部分原因是冰心对林徽因的“作风不正”越来越看不惯。
尤其是在徐志摩死后,冰心在写给梁实秋的信中暗指林徽因的“坏处”让徐志摩“牺牲”,把徐志摩的死怪罪到了林徽因头上。
林徽因16岁那年在伦敦遇到了徐志摩,并成了好朋友。
后来,林徽因对徐志摩说,她希望生活能有点浪漫,于是徐志摩就开始给林徽因写情诗。
他们俩还玩过传情书的游戏,徐志摩让林徽因对诗和爱情都有了感觉。但是,徐志摩已婚的事实最终还是让这段关系结束了。
林徽因和梁思成在北京定居后,金岳霖也搬到了附近,成了邻居。
他们三个都是知识分子,给那个小胡同增添了不少故事。林徽因的沙龙叫“太太客厅”,林徽因口才好,学识渊博,在沙龙上很受欢迎。
冰心和林徽因的性格截然不同,冰心内敛,林徽因的性格直率,可能出于嫉妒之心,冰心看不惯林徽因的锋芒。
04
这些才女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色和风格,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缺点。
就像托尔斯泰说的:“每个人都会有缺陷,就像被上帝咬过的苹果,有的人缺陷比较大,正是因为上帝特别喜欢他的芬芳。”
她们的独特性让她们的作品和个性都那么鲜明,也让她们在文学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无论是民国还是现在,女性都在用自己的方式书写着历史,只不过方式和环境有所不同。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特色,但女性追求自我实现的精神是不变的。
一朵花不会去和它旁边的花竞争,它只会开花。每个生命都有其自然的生长节奏,无需比较,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精彩。
看过林、张与冰心的同名作文“我的母亲",前面二位在沉痛诉说年少时的不幸,而冰心作为儿童文学的作家,却在弦耀着“幸福的童年"。感觉她们不是一路贷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