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超市购物的时候,你有没有被那些包装精美、名字诱人的商品吸引过?
当你兴高采烈地把商品带回家,细细品尝后却发现,味道与想象中大相径庭。
甚至再仔细看看,才恍然大悟,原来自己被商品名给“忽悠”了。
这种微妙的感觉,你或许经历过不止一次。
最近,“千禾0”这个牌子的调味品成了热点。
许多消费者被这个“0”字迷惑,觉得是“零添加”的健康产品。
事实却是,这个“0”字,只是商标名称的一部分,并不代表产品成分。
从法律上讲,“千禾0”当然没错,但难免让消费者有误解。
你说这不就是在利用我们对健康的期待和对产品的粗略认识吗?
不过,这并不新鲜。
一位朋友告诉我,她在购买“海参炒面”时,天真地以为这炒面里有海参,但其实“海参”是厨师的名字。
尽管骗局并不至于损失惨重,但这种商家玩的“文字游戏”却在无形中耗尽了我们的信任。
“山里来的土鸡蛋”:商标引发的误会不久前,我看到一则新闻,说是某网友购买了一盒“山里来的土鸡蛋”,以为自己买的是来自山里的土鸡蛋,结果在细看包装时发现,“山里来的土”竟然是商标名。
这蛋和山鸡蛋一点关系也没有,只是个普通鸡蛋,却让他花了比普通鸡蛋高出不少的价格。
像这样的误导和误会,每天都在我们身边上演着,而制造这种误会的企业往往是打着“聪明”的算盘。
有意思的是,这家生产“山里来的土鸡蛋”的企业还挺执着,即使商标注册申请多次被驳回,依然不死心,继续申请。
这种坚持,让我在啼笑皆非的同时,也不禁思考:我们在购物时,是不是对商标和商品本身需要更多的关注和思考?
包装“谎言”:从“其他没了”到“长长长薯条”说到商标误导,简爱酸奶的“其他没了”又是一个经典案例。
其实这并不是什么口味上的特质,而是个商标名称。
虽然这款酸奶的配料确实简单,但从名称上来看,明显是想让人联想到成分的单一和纯净,无形中让我们觉得自己的钱花在了“天然”上。
你品,你细品,这个名字的背后可是一门营销学问。
再者,去年乐事的“长长长薯条”也让很多人啼笑皆非。
广告里说着切出“原薯长”,消费者满心期待买到超长薯条,结果回到家一打开,才发现所谓的“长长长”只是个名字,而实际长度和普通薯条无异。
这种“捉弄”,除了让大家出一口“被骗”的气,也让我们诧异于广告语言的包装魔力。
“一品牛肉干”的真相:揭开商标背后的秘密说实话,商标迷惑可能会影响到我们在购物时的判断。
“一品牛肉干”乍一听好像是顶级牛肉制作的美味,然而现实却是,这些“牛肉干”真正的原料却是猪肉。
这让人大跌眼镜。
记得上次我见到这类产品时,不禁在包装前愣了好久,心想,多少人和我一样会被这名字给偏离了方向。
这些商标不仅仅在食品类中“发挥”,在其他行业里也让人防不胜防。
像是美容产品、生活用品等,都免不了这种文字游戏。
每当你看到一个夸张且看似“高大上”的名字,心里总是多了一分警惕。
而这种警惕,对于避免被表面信息迷惑,确实是必要的。
生活中,我们的确会被商品包装和广告语言所吸引,这是正常的市场行为。
但在这种繁华背后,我们也应该锻炼自己的鉴别能力,看到商标不被浮云遮眼。
在超市、电商走一圈,信息量巨大而纷繁,在这种情况下,聪明的做法就是理智购物,不被光鲜外表所牵绊。
购物本是一件快乐的事情,了解多一点,思考多一点,更能让我们从中获得真正的快乐与满足。
我们的经验,是在每一次选择和判断中不断积累的财富,这让我们每一次消费都更加得心应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