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晨七点的阳光,刚缓缓地爬上窗台;厨房里飘着那煎蛋散发出来的香气。而沙发上那个缩成一团的小身影,依旧慢吞吞地揉着眼睛。
你第18次提醒他该穿校服了,得到的回应却是“等一下呢”。
这样的场景,难道不像极了你家的日常?
其实每个拖拉孩子的身体里,都潜藏着能量小火山,只是需要父母懂得正确的启动办法罢了。
给时间装上"导航仪"
孩子对时间的感知,就像是没带指南针的探险家。
半小时在TA眼里或许只有五分钟。
与其反复唠叨“快迟到了”,不如将时间化作看得见的礼物。
试着和孩子一起,把卡通贴纸贴在钟表上:米奇耳朵指向七点,那就是要起床的时候;奥特曼出现的位置,便是出门的时间。
当分针追赶着贴纸奔跑,时间便变成了有趣的追逐游戏。
周末全家围坐在餐桌前,使用彩笔,画出了下周的“时间藏宝图”。
将作业、玩耍、阅读都转化为藏宝点,只要完成每个任务,就能够收集小星星。
别小瞧这张花花绿绿的表格,其实当孩子自己制定的计划被严肃认真地贴在冰箱上时,他竟然会如同守护秘密基地一般,守护自己的时间承诺。
电子手表并非洪水猛兽,设置15分钟的沙漏,用以提醒写作业;利用番茄钟,来分割学习时间。
这些科技小帮手,可以让孩子看到时间流逝的样子。
当“再玩五分钟”变为可视化的倒计时时,拖延症居然不药而愈了。
点燃内心的"小太阳"
与其在屁股后面追着给“胡萝卜”,不如让孩子自行去发觉奔跑的愉悦。
仔细地观察TA摆弄乐高之际眼中的光芒,那种专注便如同开启兴趣宝箱的钥匙一般。
将数学题转变为超市购物游戏,使英语单词变为寻宝密码,倘若说学习披上了游戏的外衣,积极性竟好似春天的小草自然而然地破土而出。
给孩子准备个“我能行”百宝箱每次独立完成事情,就投入一颗玻璃珠。
攒够十颗,而且能够换睡前故事的选择权;攒够二十颗,竟然能决定周末郊游的地点。
这些看得清的成长印记,其实比空洞的“你真棒”更有说服力。当玻璃珠碰撞出清脆的声响,自信便在心里生根发芽。
每个孩子,皆是天生的哲学家。
其实与其替TA做出决定,倒不如抛出一些问题,以此钓出智慧。
比如“你认为几点开始写作业最为合适?”“书包若这般放置,到了明天找东西,是否会更快捷?”
这些问题,就如同魔法钥匙一般,能够开启孩子独立思考的那座宝藏箱。
把责任变成"超能力披风"
从今天开始,把"自己的事情"郑重其事地交到孩子手中。
准备个专属工具箱:小喷壶用来浇绿萝,卡通抹布负责书桌清洁,迷你扫把承包零食碎屑。
当工具握在自己手里,责任感就变成了可以触摸的真实存在。
家庭会议并非大人所独有的权利,让孩子拿着自己制作的发言棒,把心里话讲出来。
在制定“全家公约”的时候给TA留出签名栏,而且在执行规则的时候,也允许小法官提出不同的看法。
当孩子察觉到自己能够对家庭决策产生影响,主人翁的意识就好像春天的藤蔓那样自然而然地生长起来。
偶尔的“罢工日”,是绝佳的教育时机。
当忘带作业本,从而导致被老师提醒;当拖延出门,进而错过动画电影,这些自然结果,比父母的说教,更让人印象深刻。
要相信孩子天生具备纠错能力,就像小树苗总会向着阳光,自我修正。
改变从来并非瞬间的魔法,而是日复一日地、温柔地坚持着。当父母学会将催促,换成那充满信任的眼神;把包办之事,变为等待时所具备的耐心。
那个以往慢吞吞的小蜗牛,终归会成长为能够掌控自身节奏的羚羊。
记住在每个孩子的内心深处,都住着一个勤快的小精灵,我们所需要的并非鞭子,而是能够唤醒那精灵的月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