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年交警拦下陈赓要求蹭车,陈赓下令开到市政府:把吕其恩叫下来

让人更广泛的 2024-12-05 16:46:54

1953年的哈尔滨街头,一名交警蛮横地拦下了一辆车,完全不知道自己面对的是开国大将陈赓。

而陈赓则直接让车开到了市政府,还找到了市长吕其恩。

他们说了什么?事情又是如何处理的?

街头拦车

1953年,哈尔滨街头,行人三三两两走在路上,忙着各自的事情。

就在这条喧嚣的街道上,一辆黑色轿车缓缓驶过,车内,一位中年男子坐在后座,面容刚毅,眼神却透着些许疲惫。

他正是开国大将陈赓,此刻正盘算着如何推进军事学院的筹建工作。

突然,一声急促的哨响划破街道的嘈杂,司机脚下猛踩刹车,轮胎与地面摩擦发出尖锐的声响,车子微微一震停在路中央。

车内的人被这突如其来的动作弄得身体前倾,陈赓微皱眉头,抬眼看向窗外,疑惑地问:

“出了什么事?”

一名身着警服的年轻交警迈着步走上前来,神情颇为严肃,他径直走到车门旁,毫不避讳地拉开车门,一句话都没解释,便直接坐进了后排的空位。

“去警察局,快点!”他一边调整坐姿,一边大声命令道,好像把这辆车当成了自己的专属交通工具。

司机愣住了,警卫员的脸色更是刷地一变,陈赓却似乎完全没有受到影响,他略微抬手制止了警卫员的动作。

他端详了一眼这名交警,发现对方完全没有察觉到自己刚刚“拦截”的这辆车里坐着的是谁。

“正好顺路,那就一起吧。”司机立刻发动引擎,汽车缓缓驶向前方。

后排的交警却丝毫不觉得气氛有什么不对,甚至还饶有兴趣地伸手触摸了一下车门把手。

陈赓不动声色地看了他一眼,没有说话,而警卫员的脸色则更加复杂,几次想开口都被陈赓微微摆手制止。

汽车驶过几条街道,最终停在了哈尔滨市政府大楼前。

坐在后座的交警这才发现不对劲,他的表情从得意转为惊愕。

“你们搞错了吧?这是市政府,不是警察局!”他皱起眉头。

陈赓并未理会,转头对警卫员吩咐道:“去,叫吕其恩市长下来一趟。”

交警彻底愣住了,嘴巴张了几次却没发出声音,他这才意识到,自己可能惹上了不该惹的人,但他始终没弄明白,眼前这位看起来如此普通的人到底是什么来头。

不多时,市长吕其恩急匆匆地走出大楼,显然对这次突然造访感到疑惑。

当他看到陈赓时,快步走到跟前问道:“陈将军,您怎么亲自过来了?”

陈赓抬手一指后座的交警,平静地说道:

“这是你们的人,随意拦车,还滥用职权让司机送他去警察局,吕市长,你看该怎么办吧。”一交警额头的汗水顺着脸颊往下流,他几乎不敢抬头。

吕其恩看了一眼交警,脸色铁青,但仍然压着怒火,低声向陈赓道歉:“请陈将军放心,我一定严肃处理!”

陈赓点了点头,没有多说,转身走进了市政府大楼。

留下瑟瑟发抖的交警和一脸怒容的市长。

从将军到校长

1952年的时候,陈赓来到中南海,他一路从朝鲜战场赶回,便被紧急召见。

大厅里,毛主席、周总理和朱德总司令已经端坐在桌边,陈赓赶忙立正行礼。

毛主席开口了,首先询问朝鲜战场的情况。

陈赓一丝不苟地汇报:“战士们浴血奋战,但与美军的装备差距确实明显,很多缴获的先进武器因无法操作变成摆设。”

话音刚落,毛主席点了点头,顺势抛出一个问题:“如果我们办一所军事技术学院,你觉得怎样?”

陈赓有点愣住,他是个实干的将军,打仗冲锋在前毫无问题,但“办学校”这三个字却让他大脑一片空白。

他连连摆手,急忙说道:“主席,我只是个行伍出身的军人,对教育一窍不通,这差事怕是干不好。”

毛主席却笑了:“陈赓啊,你别急着推辞,你在黄埔军校读过书,也曾办过红军步兵学校,有这样的经历,谁比你更合适?”

周总理在一旁附和:“你还有苏联顾问的支持,有困难尽管找我,我们一起克服。”

面对领导们的信任和期待,陈赓最终无法拒绝,从这一刻起,陈赓将军的肩上又多了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回到办公室后,陈赓开始着手这项全新的工作。

要将一所军事技术学院从无到有地建设起来,谈何容易。

他首先需要一个校址,这就如同盖房子需要地基,没有基础,一切都是空谈。

最终,哈尔滨被选为校址,这里不仅有国内数一数二的哈尔滨工业大学,还靠近苏联援建的大量工业项目,尤其是国防建设企业。

这些资源将为学院的教学和实习提供得天独厚的条件。

定下校址只是第一步,接下来的任务更为繁琐。

学院的名字如何定?陈赓请示周总理,总理从保密角度出发,建议去掉“技术”二字,最终定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

为方便记忆,大家简称“哈军工”。

接下来是筹措师资,陈赓四处奔走,拜访各地专家,耐心劝说那些迟疑的人:

“国家需要你们!咱们这代人不做点贡献,怎么对得起后代?”

在向中央申请调配人才时,陈赓甚至与周总理“硬磨”了一回。

一次,总理正在会议间隙上洗手间,陈赓就堵在门口,递上一份申请文件:

“总理,这些人对哈军工太重要了,您一定要批!”

周总理一边接过文件一边笑道:“你陈赓真是有办法,这都追到厕所来了。”

不仅如此,陈赓对学生的来源也做了周密规划。

比如,让高官子女带头报考哈军工,以此引导社会风气,激励更多青年学子投身国防事业。

陈毅元帅听后第一个响应。

经过无数个日夜的筹备,哈军工终于在1953年破土动工。

官僚作风的零容忍

回到哈尔滨市政府门前,陈赓将军走后,吕其恩随即转身看向那名交警:“跟我进来!”

他低着头,跟在市长身后走进大楼,整个人如同被抽空了灵魂。

这起事件很快成了吕其恩手中的“典型案例”,新中国成立初期,政府机关百废待兴。

但一些旧社会遗留的作风依然在某些基层部门滋生,比如官僚主义、滥用职权等问题,这让吕其恩深感忧虑。

几天后,一场声势浩大的“整风运动”在哈尔滨展开。

从市政府到基层派出所,各级机关都被要求重新梳理作风。

吕其恩特意召开了全体干部大会,他在会议上将“交警拦车”一事公之于众,并指出:“这是典型的滥用职权行为,谁给了他这样的胆量?难道我们机关单位的纪律只是摆设?”

会议结束后,吕其恩开始亲自带队,深入各部门调研。

他没有提前打招呼,而是直接出现在窗口单位或基层办事点。

每到一个部门,吕其恩都要仔细观察工作人员的言行,并随机抽查档案和工作记录。

凡是发现问题的,他从不留情面,当场点名批评。

他还特别强调:“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政府,怎么能轻慢百姓!”

而陈赓将军的这场“交警风波”,也成了整风运动的催化剂。

更为重要的是,这次整风运动不仅解决了眼前的作风问题,还建立了长期监督机制。

吕其恩下令设立了举报信箱和专线电话,方便市民反映问题。

虽然这不过是一个小插曲,却展现了那个年代干部对官僚作风的零容忍,以及他们为人民谋福祉的坚定决心。

而陈赓将军,也继续在另一件事上殚精竭虑。

陈赓将军与哈军工

在哈尔滨一片平整的土地上,机器轰鸣声和工人们的吆喝声此起彼伏。

在这里,一所现代化军事工程学院正拔地而起,这是陈赓将军费尽心血、亲自规划建设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后世人们更习惯称它为“哈军工”。

陈赓将军仔细打量着不远处的一排新建的教学楼,他的目光中带着些许疲惫,却难掩心底的喜悦。

在陈赓的规划中,哈军工并不是一所传统意义上的军事院校,而是一座国防科技与实战技能相结合的现代化大学。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他亲自参与制定了教学大纲。

他要求课程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还必须结合实际需求开设专业技术课程,比如导弹制造、雷达探测和战机维护等。

他特别强调学生的基础训练,尽管课程安排紧凑,学员们在学习期间常常挑灯夜战,但陈赓依然严格要求每一名学生,不仅要学会动手操作,更要掌握科学思维的方法。

许多学生后来回忆起这段时光,都感叹道:“哈军工的日子苦得让人咬牙,但也让我们真正成长。”

在生活中,陈赓则像一位亲切的长者,对师生们关怀备至。

哈军工的学生们是从全国各地选拔来的精英青年,肩负着国家未来的重任。

他们从哈军工走出,成为中国第一代国防科技的中坚力量,“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中有多人毕业于哈军工,而中国第一代核潜艇、导弹和战斗机的研发团队中,也少不了哈军工学子的身影。

0 阅读:0

让人更广泛的

简介:让人更广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