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员 邱延波
助学本为慈善事,岂能以血来交换。
据奔流新闻报道,近日,山西和顺县一血浆站推出献浆助学活动。活动规定:“凡在2024年6月15日至8月31日期间献血浆达到4次及4次以上的学生,于2024年8月31日后,凭学生证明(学生证、录取通知书等有效证明)在血源登记窗口核实后,可领取200元的助学补助。”
(图源:潇湘晨报)
有网友质疑该活动存在以现金诱导学生捐献行为。打着“助学补助”的名义,“邀请”涉世未深的学生献血浆,是否存在不妥?
和顺县卫生健康和体育局局长张志强回应称,18周岁是成年人,可以独立思考问题,目前他们正在统计有多少学生参加了此活动。
浏览网上新闻,发现有些报道存在一些常识性误区,把血浆站和血站搞混了,先简单介绍一下两者的区别。
此次报道中的采血单位,并非我们平常所认为的血站,而是单采血浆站。
血站,是不以营利为目的的公益性组织,要求无偿献血。单采血浆站,隶属于血液制品生产企业,不是公益性组织,是自负盈亏的企业。
血站无偿献血是无私奉献、救死扶伤的崇高行为,每次献血会发献血证,以后自己及亲人有优先用血的权利。血浆站献血浆是为血液制品企业提供生产用的原料血浆,血浆站每次都会给献血浆的人一定的营养费、交通费,大概在300元不等。
单采血浆不是无偿献血,用“献浆助学”的方式,去“诱导”学生献血浆,此举值得商榷。
献浆助学面对的学生虽然可能已经18岁了,有一定的独立思考能力,但现实中却仍然还是需要继续读书的孩子,对社会缺乏深刻的认识。在信息不对称与利益诱惑面前,即便是成年人,也未必能做出完全理性的选择。
更何况,他们是还未完全走上社会的学生,让学生在两个多月的时间内献血浆4次及以上,意味着十几天不到20天必须献一次,虽然符合“两次献血浆间隔不得少于14天”的规定,但频次高得几乎踩着规定底线。
这些学生是祖国的未来,用200元引诱他们冒着透支生命健康的风险去献血浆,有点过分了。不要忘了,半年前,同样是山西,“19岁少年疑8月内卖血16次猝死”事件曾引发广泛关注,涉事企业被停业整顿。
助学是爱的奉献,不是利益的交换。这种以助学金为名的献血活动,就像是披着羊皮的狼,看似温情脉脉,实则暗藏玄机。这样做可能会带来一系列负面影响,包括道德风险、法律风险和公共健康风险。
对于血浆站来说,如果要帮助学生,应该寻找更加合适和有效的方式,而不是将助学与献血挂钩。正确的做法是通过教育、奖学金、助学贷款、勤工助学等多元化的方式,为学生提供经济支持和学习机会。
献浆助学,拿200元助学金来“诱导”学生献血浆,不管价格高低,做法都难以服众。带“血”的爱心助学,不是慈善公益,而是精明的生意和算计。
目前,当地已经成立了由县纪委监委、县公安局、县卫健体局、县市场局等组成的调查处置工作专班,对相关情况开展调查,该企业已停止相关业务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