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水退去一月后,我们开学了

北青报深一度 2023-09-05 17:01:25

采写/戴雯

编辑/吕晓华

二年级学生在教室里举行开学典礼‍

“换了新桌椅,装了空调,墙的颜色也变了!”开学第一天,夏村小学的孩子们发现,自己的教室已经焕然一新。

只有墙面两米高处隐约留下的水痕,还记录着过去的这个暑假,这座乡间小学曾经历了怎样一场洪灾。

9月1日,北京市275所受灾学校全部如期开学。作为其中之一,房山区石楼中心校夏村小学负责接收附近三个村庄的孩子上学。

灾情发生后,北京字节跳动公益基金会“益校计划”通过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向夏村小学捐赠600多万元,用于恢复重建。同时,字节跳动2251名员工主动向夏村小学捐款,加上公司配捐,共筹款近73万元,在很大程度上助力了学校恢复重建。

不足一个月,这所小学换了新样貌。

更换了课桌课椅的新教室,让孩子们感到很兴奋

“我们开学了!”

9月1日,北京市房山区的夏村小学开学了。

7点30分左右,学生们三五成群蹦蹦跳跳进入校园,原本安静、空旷的校园立即有了生机。新入学的一年级学生从教学楼正门走入,那里用五彩气球装点着“我们开学了!”几个大字。

一位二年级学生一进门就告诉老师,“暑假作业被水冲走了”,她担心受批评,她的家就在学校对面,同样遭了灾。得到老师安慰后,她安静了下来。

夏村小学是房山区石楼中心校下辖的一所完全小学,负责接收附近三个村庄的孩子入学。

“新椅子、新桌子,还装了空调,墙的颜色也变了”,一层教室的变化让学生们眼前一亮。开学前一日,他们还领到了捐赠的新书包、文具和鞋子。

过了一个暑假,学生们都长高了,座位需要重新调整。教室外,二年级的孩子站成两队,伸手比着高低,高个的自觉往后排,在老师的安排下,他们很快各自找到了新座位。

一切都被7月31日的那场洪水改变,恢复重建和保开学的任务重而紧迫。夏村小学的领导、老师直到开学前的一刻,仍在做着最后的努力。

换新的课桌静静的等待着同学们的到来,一层的走廊和教室墙上,原有的班级文化展示墙已被粉刷一新。除了一楼外墙隐约可见的一层水印,教学楼里已难觅洪水侵袭的痕迹。

正式开学后,很多人悬着的心才放下。一位六年级学生说自己特别担心学校开不了学,“是不是要重新上网课?是不是要去石楼镇上学?”她惊讶于学校翻新的速度,“今天见到同学们,太开心了”。

对北京字节跳动公益基金会“益校计划”项目组来说,9月1日也迎来了重要阶段。目前捐助资金在很大程度上确保了学校如期开学,后续还将用于相关项目改造提升等长期恢复项目。

“孩子们一个个走进学校,很开心地和我们打招呼”,“益校计划”项目经理范真麒说,这也算践行了我们支持学校平安开学的初衷。

“开学第一课”上同学们观看校园如何被“抢”回来的纪录短片

“开学第一课”

9月1日上午9点,在“开学第一课”上,夏村小学的全体学生观看了一部真实记录学校受灾及灾后恢复重建的短片。通过短片,学生们看到了洪水如何侵袭校园,自己熟悉的校长、老师如何一点点将学校“抢”回来,以及社会各界伸出的援助之手。

短片中,体育老师许士伟的出现,把师生们的记忆又一次带回到洪灾发生那天。7月31日上午,担心体育设备被淹,许士伟和妻子赶到学校查看,冒雨疏通操场下水。听到村中喇叭召集村民到学校避险,陆续有村民扶老携幼赶来,他和妻子决定留下来参与救灾安置。

中午12点多,夏村东边的大石河发生决堤。许士伟正在校门口等着领取午餐,突然远远看见洪水顺着道路奔涌而来,“像一条大河,车都被推着走”,他赶紧往回跑,喊着“水来了”。

跑回教学楼没两分钟,水已经漫上楼前的6级台阶进入楼内。紧接着,“轰隆一声”,100多米的东墙坍塌,洪水再次经由操场漫入校园。

此时89名村民已被安置转移到二楼,时任夏村小学主任何涛突然想起,西边库房还放着电脑,立即跑回去,一脚踹开门,和另外三位教师往返五六趟,将电脑搬到二楼,此时水已经涨到大腿根。

下午5点多,洪水退去,何涛和老师们商量着撤离到更安全的地方。一楼的淤泥已到脚踝,地面湿滑,20多人用桌子将淤泥清出,用了两个小时才清出一条路来。

滞留在夏村小学的人员开始陆续被铲车转移出去,夏村小学的教职工最后一批撤离,已是深夜12点。此时,许士伟夫妇才想起,早上开来的汽车已被洪水冲走不知去向。

8月1日,石楼中心校党支部书记、校长姜复英与校级干部一起开车赶往夏村小学查看受灾情况,因洪水未退去,被迫返回。直到第二天早晨7点,碾过厚厚的淤泥,他们才进入夏村小学。此时,洪水已退至膝盖以下,校园内淤泥二三十公分深。从这天起,夏村小学的灾后恢复重建和抢险救灾正式开始。

也是在同一天,北京字节跳动公益基金会宣布捐赠1亿元人民币,为京津冀及福建等受灾严重的地区提供紧急救援,其中,“益校计划”重点资助受损严重学校的大规模修缮。

恢复重建工作并不容易。洪水过后,持续高温,校园内的淤泥又厚又臭,里边混着垃圾、动物的尸体和厕所的粪便,人力无法清理。中国中铁的青年突击队带着大型机械帮助夏村小学清淤,200多名武警北京总队机动第四支队的战士后续也加入其中,石楼中心校发布志愿招募后,40多名干部教师报名参加,仅用一周时间完成了清淤工作。

洪灾发生后,原定八月底接任完小主任的宋晓勇申请提前到夏村小学工作。提起参与救灾的教职工,石楼中心校副校长高贵兴感慨,“有的老师9月份即将退休,有的老师原计划利用暑假看病,还有的本身家里就遭受了洪灾”。

被淹房屋的物品或已损坏,或布满污泥,老师们翻出后一件件清洗、晾晒。一连清淤多日,音乐老师许淼的脚被泡肿,手至今还脱着皮。

夏村小学恢复重建的难度大,时间紧,按照教委要求,夏村小学需在8月25日之前完成大部分恢复重建工作,保证9月1日如期开学。在各级政府及区教育两委的关心指导下,8月2日起,学校围墙和教室的修缮、课桌椅和多媒体屏幕等教学设备的采购以及校园网等信息化设施的恢复工作陆续启动。

作为“大管家”,兼任后勤负责人的许淼赶到学校后,一脚踹开办公室,率先“抢救”出自己的电脑,那里存着学校管理的各项数据。所幸,晾晒几日后,电脑硬盘被“抢救”了回来。许淼全程参与学校的恢复重建,汇总统计了学校的财产损失,及时将损失统计上报、申请补充,保障物资及时到位。

宋晓勇时刻盯着项目的进度。8月25日,保开学项目基本完成,采购的设备也陆续进校,学生开学有了保障。

第一天进入校园的一年级孩子

感恩与成长

9月1日上午10点,开学典礼正式开始。许淼作为护旗手升起国旗,校长做了“感恩与成长”的演讲:“我们的如期开学来之不易,我们要珍惜这份美好,用感恩的心回馈老师、回馈社会、回报祖国”。学生代表现场朗读了写给武警叔叔的信,许士伟等老师的事迹被学生重新提起,致以谢意。

感恩的主题已融进校园生活,学校楼梯一侧的墙面,张贴着一幅幅抗洪重建的纪实照片。有经验的教师,不会错过每个教育的契机。52岁的谭涛是夏村人,在夏村小学执教32年,领取捐助物资时,她对学生们说:“咱们受灾了,有的孩子家被冲了,有的孩子书本都没了,咱们也做过捐赠,如今也获得了帮助,这就是‘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观看“开学第一课”的纪实短片时,学生们认出了自己熟悉的老师。一些学生也亲历洪灾,对灾难有着切身的感受,学校的灾情也牵动着他们的神经,学校、老师们的关心,让他们感受到了温暖。

得知班中有三个孩子家里受灾特别严重,担心学生心理状况,8月10日,谭涛和同事一起进行了家访。

一位男学生的家挨着河道,提前去亲戚家避灾,看到洪水将大门冲开进入院子,他特别害怕,水很快漫进一楼房屋,亲人们只得躲上二层。

直到8月2日,他和亲人脚踩着淤泥,躲过被水冲开的井盖,走了20分钟才被救援队转移到石楼小学,后又转移到石楼中学。

班主任谭涛和许士伟老师夫妇曾去石楼中学慰问,当时谭涛安慰他,“我们的家园还会重建,也会有人帮助我们,不要害怕。”

8月25日,他和家人唯一一次回到家中查看,地板砖塌陷了近20厘米,墙面出现一条大裂缝。开学当日,看了短片里学校受灾的情况,他感触很深,“原来学校也淹得这么厉害”。

六年级的杨桐雨就住在学校对面的二层小楼里,洪灾发生时,近10名亲戚和村民在她家中避灾。她的家也严重受灾,一楼客厅的门被冲掉了,房间地面陷了一个大坑,家具、电器、车辆都被泡坏了,水退后,留下满院厚厚的淤泥。

她从二楼的阳台看到学校被淹的情景,“围墙都快给没了”,她担心无法正常开学,只要在楼上,就会往学校的方向看。谭涛老师的家访,给她带来了安慰。

开学前两日,杨桐雨主动和同学一起来学校为班级画黑板报,即将入读一年级的妹妹也跟了来。杨桐雨说,今年开学让她特别开心。看到学校焕然一新,杨桐雨感谢帮助清理校园的老师和武警叔叔,她和同学在黑板报上写下了“心怀感恩,感谢有您”。

夏村小学顺利开学的背后,凝聚着各级政府和区教育两委对人民群众的关心,对孩子成长的高度关注。同时,还凝聚着社会各界的支持与帮助。北京字节跳动公益基金会“益校计划”在2021年河南水灾之后第一次发起,解决学校严重受灾后短期需要大量重建资金的问题。该项目经理范真麒介绍,开学后,他们还会持续支持学校后续的恢复工作,助力学校开展灾后安全教育,培育学生们的风险识别和自救互救能力,保证学校开学平安。

52岁的谭涛印象最深的就是和学生们在楼前的玉兰树下观察花的姿态,“微风一吹,香味就会扑过来。”如今,校园的花坛里,两棵挺立的玉兰树依旧枝繁叶茂。

【版权声明】本作品的著作权等知识产权归北京青年报【北青深一度】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0 阅读:1

北青报深一度

简介:为认知变革中国提供纵深阅读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