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网约车不少乘客在打网约车时,都会遇到实际支付的账单,远高于下单时系统显示的价格。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呢?
近日,有位乘客在社交平台上曝料,其通过滴滴下了一网约车订单,平时都是30元左右的价格,但当天由于一直打不到车,最后追加到41元时,才有人接单。
但过来接驾的是阳光出行的司机。乘客当时为了赶时间也没太在意,在忙完一下午后,晚上看手机时,却发现支付费用变成了50元。
这让乘客有点恼火,声称天天打网约车,却被平台杀熟。对此,其向平台进行了投诉,但没有任何作用。
不甘心的乘客,随后选择在12328小程序上再次进行投诉。第二天阳光出行客服主动打来电话,直接在后台改了价格,并退还了差额。
其实,这位乘客遭遇了典型的平台卖单行为。即订单被某平台转卖给其他平台,最终由被转卖的平台司机完成服务,但两个平台都会进行抽成,加一起的比例远超30%。
可以说,网约车平台相互之间卖单的行为,已成为整个行业的一大恶疾,导致司机实际收入减少的同时,乘客感受到的服务质量和体验也受到影响。
如何杜绝这种恶像,除了监管部门加强对网约车平台的监管,规范抽成比例外,乘客自身的维权意识,也要强化起来。
一旦遇到类似现象时,乘客应第一时间拨打12328投诉电话,保存证据后对平台进行投诉,从而持续不断给到压力,迫使它们进行改变。
对此,你怎么看呢?欢迎评论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