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喜讯:阳新县王英蔡贤双胞胎兄弟双双中榜

楚风雅 2017-09-30 15:30:28

冯立根和弟弟冯立基背着篓子在桑树下摘桑叶,然后一片一片喂给蚕宝宝。冯立根和冯立基是一对双胞胎,在今年高考中,兄弟俩分别以584分、592分被天津财经大学和西北工业大学录取。“别看它小,一只蚕一生可以吐出3000米长的丝。”13日上午,站在一片桑树下,18岁的冯立根说,他们很想像蚕一样,“吐出”人生的精彩。养蚕兄弟的心愿去过阳新王英镇蔡贤村的人都知道,这里是阳新的桑蚕之乡,盛产蚕丝被、桑葚酒。1999年,冯立根兄弟俩就出生在这里。兄弟俩分别取名“根”“基”,父亲冯文进希望两个儿子将来有一番出息,为这个家族立下根基。冯文进是村委会的一名普通干部,妻子费珍贤在家务农。蔡贤村一直有养蚕的历史传统。从小学起,兄弟俩放学就会帮父母干活。田地的收成只能勉强挣点口粮。为了生计,家里种了几亩桑树。每年,父母靠养蚕的微博收入供兄弟俩读书。蔡贤村位于幕阜山南麓,一抬头,兄弟俩看见的是连绵不绝的南山崖。上山砍柴、打猪草、抽竹笋、捡蘑菇,村民会干的事,兄弟俩也没少干。在学校,由于是双胞胎,老师让他们在同一个班,一来是互相有照应,二来可以互相竞争。不过,读书这事,兄弟俩可从来没让父母和老师操心过,从小学到初中,兄弟俩一直在年级名列前茅。暑期打工挣学费2014年,兄弟俩以优异成绩考上了阳新一中。上高中,意味着要交学费,意味着要独立生活。在此之前,兄弟俩最远也只是到过县城。在学校,相对文静的冯立根选择了文科,活泼爱动的冯立基选择了理科。到了新的环境,面对优秀的同学,兄弟俩比以前更加勤奋了。寒暑假时,为了减轻父母的负担,兄弟俩还去做过家教。在阳新县城和国和一带,带一个孩子一天收几十元钱。今年高考结束后,兄弟俩到深圳一家有亲戚在里面干活的工厂打寒暑工。在电子厂的车间流水线上,兄弟俩一站就是八九个小时。“干了半个月不想干了,站得受不了。”冯立基说,原本,高考成绩出来后,一家人都很高兴,他和哥哥想好好过个暑假,可是面对学费,还是咬咬牙干了下去。外面的世界很大收到录取通知书的时候,村子里沸腾了。双胞胎同时考上重点大学,这在蔡贤村还是第一次。送走前来道贺的乡邻,冯文进却陷入沉默:眼下,家里有82岁患老年痴呆的父亲;母亲有高血压,每个月还要吃几百元的药;自己在村里一年的工资只有一万余元。除去日常开销,单靠养蚕的收入根本不够交学费。那夜,冯文进喝醉了,兄弟俩深知父亲的心情。第二天,母亲又赶回阳新光谷那家餐厅打工——就在兄弟俩念高三这一年,为了照顾兄弟俩,母亲特意在阳新一中旁边的餐厅打工,月薪1600元。7月16日,兄弟俩从深圳打工回来。在深圳时,兄弟俩特意去了深圳高新技术产业园和海边。冯立根报的是财务会计专业,他的理想是将来做一名一流的会计。“外面的世界很大,感觉自己好渺小。”冯立基说,他报的专业是通信工程,将来有能力,定要为家乡多作贡献。

0 阅读:0
楚风雅

楚风雅

诗文风雅:惟楚有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