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吕雉在窗外看到刘邦用嘴咬开戚夫人肚兜的带子,她身子一沉,瘫坐在冰凉的石阶上。吕雉咬牙含泪,在心中暗暗发誓:“刘老三,你如此薄情,就别怪我不义,他日必将夺走你的江山!”
刘邦此时却浑然不觉,依然在房内和戚夫人作乐。
刘邦公元前256年出生于山东沛县,虽然出身贫寒,却生得一幅好相貌,很不喜欢干农活,生性豪侠,喜欢替人出头,虽然穷,但是人缘好得不得了。
他和吕雉的相识过程也是挺奇葩的,吕雉家是沛县的有钱人家,一日办喜事,刘邦假称送“一万钱”混进去蹭吃蹭喝。吕太公发现后,不但没把他打出门,反而称他相貌奇伟,日后必定大有作为,硬要把女儿塞给她。
吕老太太不同意:“前些日子,县令向你求娶女儿你没同意,反而要把女儿嫁给这么个无赖?”
吕太公却始终坚持己见。少女吕雉倒是什么也没说,听从了父亲的话,跟着刘邦回家了。
到了刘家,大小姐出身的吕雉看到刘家一穷二白的屋舍,也没抱怨,很守本分地洒扫庭院,侍奉公婆,非常贤惠。
刘邦虽然有些混不吝,可不是个缺心眼儿的,他当时就觉得,这小丫头话不多,但主意拿得定,不错,有主见。
后来,刘邦起事,打下的地盘越来越大,很快就和楚王项羽成了平分秋色的局面。项羽为了打击刘邦,便把刘邦的一家老小都给抓了,整整关了一年多。
也不知道项羽是不是故意想离间刘邦夫妻,他专门把刘邦的好哥们审食其和吕雉关在一起,让审食其照顾吕雉。
审食其和吕雉在患难之中相守,也不免对彼此动了真感情,这些事肯定是会传到刘邦耳朵里的。
后来,楚汉两军正面交战,刘邦被楚军追击,路上遇见了逃出来的儿女刘盈和鲁元,孩子们急忙爬上父亲的车,没想到刘邦竟一脚将他们踹下车,并吩咐马车夫快逃。
当时的护卫夏侯婴看不下去,几次将孩子从车下抱上,几乎和刘邦干起来,刘邦最后只得让步,让两个孩子坐上了自己的车一起逃跑。
当时的人都说刘邦是个冷血无情的无赖,为了逃命,连亲生儿女都能抛弃。事后刘邦也挺后悔的,他是因为听说了吕雉和审食其的事情,心里有气,便把气撒到孩子身上。
事后想起来,不免担心吕雉会就此事责问他,没想到两人见面后,她一句话都没提,就好像从未听说过这件事一样。
他心里却更加不舒服,觉得连夏侯婴这样的外人当时都看不下去,甚至干冒忤逆的风险坚决为孩子出头,作为孩子母亲,对这件事竟不闻不问,他也不知道吕雉到底在想什么。
心里就觉得吕雉心机太重,夫妻俩的嫌隙就此种下了。
天下平定后,吕雉封后。她对政事表现出很大的兴趣,经常置喙朝堂之事,这让刘邦很不舒服,但是到底两人是相遇微时的夫妻,他也不好直接禁止她干政。
当两人的儿子刘盈,也就是太子,一天天长大,刘邦发现他性格过于温驯,一点也不像自己时,刘邦更加担心了,他几乎能想象得到,他去世后会发生什么事:吕雉肯定会拿捏住儿子,自己把持朝政的。到时候,天下是不是还能姓刘,就难说了。
他开始考虑重新立储。宠妃戚夫人也天天在他枕边吹风,要他立刘如意为太子。
这天深夜,吕雉在窗外看到刘邦用嘴咬开戚夫人肚兜的带子,她身子一沉,瘫坐在冰凉的石阶上。吕雉咬牙含泪,在心中暗暗发誓:“刘老三,你如此薄情,就别怪我不义,他日必将夺走你的江山!”
此时屋里的戚夫人又旧事重提,要刘邦立儿子如意为太子。刘邦他一心要讨宠妃开心,二则这本来也是他自己的意愿,便满口答应,随后就和戚夫人嘻嘻哈哈地行乐起来。
刘邦下定决心换储之后,就放了个口风出来,想试探下朝臣的反应。
没想到遭到众口一词的反对,理由是“废长立幼”不合纲常理法。这些也不过是明面上的托词罢了,刘邦很清楚,众朝臣是畏惧吕家的势力。
而与此同时,吕雉为了巩固儿子刘盈的地位,她暗中做了部署。
在刘邦还想再图它计,另立如意为太子时,忽然看到一幕,令他很是吃惊。
这天,他看到儿子身后跟着四个须发如银,气度高洁的老人,不禁大吃一惊,那不是他请了多次都不肯出山的“商山四皓”吗?如今既然肯为太子刘盈所用?
看来真的大势已去了。他对戚夫人说:“以后吕雉可就真的成了你的主人了。”戚夫人一听大哭不已。
虽然换储没能成功,刘邦还是不想让自己打下的江山改姓,到底还是暗中做了部署。
他临死前,吕雉在床边问他:“萧何去世后,谁来接替相国的位置?”
刘邦说:“曹参。”
“曹参之后呢?”
“王陵,但是需要陈平和周勃的辅佐。”
“王陵之后呢?”
刘邦冷笑一声,说:“王陵以后的事,你也不会知道了。”
后来,刘邦死后,吕后果然大肆诛杀功臣,分封吕家亲戚,导致了后来的“诸吕之乱”,但这场闹剧,最终还是被陈平和周勃等人平定了.这时候再来看这对帝后夫妻最后的对话,才发现实在大有深意。
只是令人慨叹的是,刘邦和吕雉这对夫妻,相遇微时,能共患难,却不能共享福。到了后来,夫妻情分早已消失殆尽,只剩下了权利和心术的博弈,真是可悲可叹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