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依乎中庸,小人无所忌惮

虚空济 2023-08-28 09:25:23

万事有阴阳,人人都有优缺点。自卑过度,做人无主见,处事缺乏积极性;自信过度,则易傲慢自负、刚愎自用。所以,凡事要把握平衡、掌握好度,如此,行为才能中正、规范,结果自然无咎、完满。

《论语》讲,“以约失之者,鲜矣。”约即约束、简约,懂得适可而止。大意是,为人处事能约束自身行为,善于掌握分寸、把握尺度时,鲜少犯错误。

骄傲自负和妄自菲薄是两个极端,得意忘形与失意忘形,皆属心不正,如此,言行很难得体。

与人交谈,若不懂点到即止,不能约束表达欲,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容易落人口实,毕竟言多必失。反之,沉默不语,缄口不言,又失去了交流的意义。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讷于言,即言语小心谨慎,而谨慎并非闭口寡言,否则,便是矫枉过正,再度失衡。

暴饮暴食,毫无节制,则脾胃运化失利,容易头脑昏沉、心智闭塞。可若节食过度,又会导致气血不足,体力不支。

所以,约束是为了保持平衡,不倚不偏,不落两边。

成年人大部分过失,都是因为不懂“约束”二字。《中庸》讲,“君子依乎中庸,小人无所忌惮。”不懂修身,不能约束言行的人,便会肆无忌惮。

不懂得约束坏脾气,伤害了他人,结束了关系,断送了自己;不懂得约束口腹之欲,饮食无度,败脾胃、伤身体。不懂约束心念,嫉妒起,心不正,言行必然偏颇,不合时宜。

君子时时约束自我,处处谨言慎行。因为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因为心怀仁德,不忍伤人误己。反之,不理会对方的感受和情绪,心直口快、无所顾忌,是谓逞口舌之利,满足一己私欲。守好口,不扰人心,不乱人意;守住心,八风吹不动,不被外境牵引。

子曰:“克己复礼为仁。”懂得克制、约束自己,是修身的首要条件,是内有仁,外有礼的体现,是为人处事的护身符,是谦谦君子的尚方宝剑。

3 阅读: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