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旅行家徐霞客到界首后,在他的游记中有这样的记载:这“是个有千户人家的集市,南半边属兴安县,东半边属全州。”当时的界首,为湖南全州与广西兴安的交界之地,界是分界,首是开关,想必界首之名便是这样来的。全州这边称下界首,兴安那边称上界首。但全州下界首这边比兴安上界首要繁华,直到解放后,全州这一半“界首”才划归兴安管辖。
界首三官堂渡口
界首渡口是中央军委一纵队与二纵队的过河之处,是中央红军突破湘江的重要渡口之一。
讲解员介绍红军过界首渡口
当全州属湖南时,下界首属全州。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八月,韩观奏请将全州改隶广西桂林府。自此,全州为广西属地。下界首仍属全州。
红军堂原称三官堂,听说原由湖南商人所建
解放初,不知是什么原因,各县边界划分比较频繁。下界首就是这个时候划归兴安县的。据史料记载, 1950年,将全县所辖西南边界的新田、百里、下界首3村(街)划归兴安县,1951年把南部边境的大龙、国豪、罗塘3村划给灌阳县管辖。1957年秋,凤凰区宅福小乡的宅福村、仰田、紫福田、屯川村;畔毗小乡的龙井塘、铁炉塘、水岗头、月亮山、枫木山李家划归兴安县。还有畔毗小乡的畔毗村、松山里、老金塘、新金塘,刘家、秦家、鸭婆殿、枫木山秦家、沙里塘、老房子、炭盆岭、学里、湾里、石子桥、塘边亦划归兴安县,但这些村的群众不愿归属兴安县,不久又划归凤凰镇。
红军堂前《湘江祭文》
红军堂前《湘江祭文》为罗瑞卿长子罗箭所写。
红军堂前看对岸60-130米
三官堂是指供祭的天官、地官、水官
三官堂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红军堂外围有保护栏
红军堂前有可供大巴停留的停车场
过去在水运繁荣的时候,全州境内有句俗语,叫"上界首,下庙头",全州人是把界首作为全州的头,庙头古镇作为全州的尾来说的。这两个古镇与全州镇成为水运繁荣时全州湘江河畔最繁华的三大古镇。一些全州人与笔者说,将界首全州划出,真是有些遗憾,感到全州不那么完整了。
关帝庙,红军曾在这里开展活动
这屋子便是红军当年演戏的戏院
下界首从全州划出已经有六十多年了,想必作为曾经的全州人,对那段往事已经淡忘了。
关帝庙
关帝庙内
前来参观的人们
界首老街,也称红军街
听说界首镇繁华时有10条老街,但现在只余一条了。
老街民居
老街漫步真是一种享受
千年古镇的老街似乎没有当年的繁华
一个一个的码头
在讲解员的引导下前行
墙壁上的字仍能显示当年的繁华
义利庄
双层楼房,古老的马灯
通向军委纵队的过渡处
中央领导机关过渡之处
湘江战役旧址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再看关帝庙
光阴似箭,往事如烟,走访一下界首老街,真是令人思绪万千!
蒋廷松原创
学南宁, 桂林也搞一分钱乘公交, 但市民乘车待遇似乎比不上南宁哦
沿着红军长征足迹走进美丽的越城岭蕉川, 这儿盛产富硒稻米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