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随着临床诊疗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乳腺癌患者能获得长期生存,乳腺癌眼部转移的病例随之增多。当乳腺癌发生眼部转移时,患者容易出现视物模糊、视力下降等症状,会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影响。在2024眼底病学术交流会议暨国际视网膜研讨会(Retina China2024)上,《国际眼科时讯》有幸邀请到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孙大卫教授进行专访,孙大卫教授详细介绍了乳腺癌脉络膜转移的诊疗策略,强调了多学科合作的重要性。
《国际眼科时讯》请您谈谈,由乳腺癌转移而来的脉络膜转移癌的发生率如何?由各器官转移而来的脉络膜转移癌的临床表现是否相同?
孙大卫教授
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人们的寿命越来越长,但是各种危险因素越来越多,即便有许多预防性机制,肿瘤的总体发生率依旧持续攀升,原发肿瘤导致的转移癌的发生率也越来越高,其中至少有10%~20%的转移癌首先在眼部发现。以我们在本次会上报道的病例为例,患者并未发现其原发病灶,而是出现视力下降后来医院就诊,在眼科检查中发现视网膜脱离,眼部有占位性病变。我们首先排查其是否是原发于眼部的肿瘤,通过影像学、形态学分析,初步判断其不是眼部原发肿瘤后考虑进行转移癌排查。
乳腺癌是一种腺癌,其在眼部多表现为单发、局部且扁平。有些转移癌,例如黑色素瘤所导致的转移癌,色素增多,临床表现与乳腺癌所导致的转移癌有所不同。另外,恶性程度非常高的转移癌在眼部的表现可能不只局限在一个病灶区,可能涉及多个病灶区,并且同时伴有其他脏器的转移癌。
《国际眼科时讯》您认为如何才能更早地发现和诊断乳腺癌脉络膜转移?如何更好地开展与其他专业医师的合作?
孙大卫教授
现在多学科诊疗(MDT)已成为一个趋势,越来越多的医院建立了MDT诊室,除了常见的眼科和内分泌科的MDT以外,肿瘤科和眼科、血液科、老年病科等多学科的联合会诊也非常有必要。
原发在乳腺的转移癌在女性最为多见,因为女性的生殖系统和内分泌系统肿瘤的发生率比较高,所以对于女性患者眼部的脉络膜转移癌,应首先考虑乳腺为原发部位,肺部也有20%~30%原发灶的可能。因此,如果发现患者有肿瘤发生风险或有肿瘤家族史,眼科医师一定要认真排查,除了眼部检查以外,还要排查其他全身系统性病灶转移,MDT排查非常重要。我们在会上分享的病例中的乳腺癌脉络膜转移患者早期进行了相对无创的肿瘤标记物检查,结果显示CA153有约20倍的升高,所以我们首先考虑原发部位为乳腺或肺部,再经过诊断金标准-病理活检判定乳腺为原发部位。
《国际眼科时讯》您认为应该如何对乳腺癌脉络膜转移患者进行治疗?在治疗过程中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孙大卫教授
以往脉络膜转移癌治疗过程中存在许多误区,很多脉络膜转移癌患者在早期就放弃治疗,因为患者觉得肿瘤已经到了转移的程度,即便再治疗也无价值。此外,脉络膜转移癌的治疗损伤也很大,后期可能还会出现需要手术切除的转移癌。我们不希望手术治疗走入误区,如果患者的原发病未得到控制,只切除细枝末节的转移病灶对患者的生存率帮助不大。常常在后期进行多学科的联合诊治,包括局部放疗、经瞳孔温热疗法(TTT)、光动力治疗(PDT)、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治疗等方案。但是对于已有全身转移病灶的患者来说,单纯治疗眼部病灶并不足以消退其全身的原发病灶和转移病灶,它只是治标不治本的治疗方案,所以对于我们分享的病例中的乳腺癌脉络膜转移患者,我们实施了针对原发病灶的全身综合性治疗方案,包括化疗方案、乳腺癌背景下的激素治疗方案和靶向治疗方案。患者的原发病灶被很好地控制以后,其转移病灶也完全消退,这给了我们一个很重要的启示,我们首先通过转移病灶发现了原发病灶,又通过治疗原发病灶很好地控制了全身转移病灶,使患者的生存得到了保障,视力也得到了恢复。
《国际眼科时讯》您能否分享一下自身经验,如何才能尽早辨别出那些继发于全身性疾病的眼部疾病?
孙大卫教授
眼睛是心灵的窗口,实际上眼睛也是全身系统性疾病的窗口。眼睛是全身唯一能够直接看到血管的器官,眼科医师通过眼底检查能够发现很多全身系统性疾病,例如临床上越来越多的糖尿病导致的眼底病变,出血、血管迂曲扩张等表现均能观察到。很多糖尿病患者也是在做眼底检查时发现了糖尿病病变的端倪,而后去追溯患者的血糖情况,最终确诊患有糖尿病。高血压动脉硬化则可以通过眼底检查来判定严重程度,血液性疾病在眼底也都有标志性改变。因此我们特别建议,对于工作人群,尤其是特别劳累的人群和老龄人群,建议定期做眼底筛查,以便排查出全身系统性疾病,早期筛查,早期诊断,早期干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