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长白山茫茫林海的怀抱中,抚松作为人参文化的重要发祥地,孕育出源远流长的人参文化。这里的传统习俗,像是岁月长河里沉淀的珍宝,从古老而神秘的采参仪式,到民间代代相传的参养智慧,以及那些严谨的采参禁忌和独特的人参炮制工艺,无不镌刻着先辈们的生活记忆,承载着深厚的精神寄托。如今,时代浪潮汹涌澎湃,抚松人参文化并未被雨打风吹去,而是积极探寻传统与现代的契合点,借助创新的力量在现代传承之路上稳步前行,于传统习俗与现代创新的交融碰撞间,徐徐展开一幅独具魅力且充满生命力的文化画卷,吸引我们深入其中,去领略它的深邃与广博。
千年采参习俗:放山人的坚守与传承
长白山采参习俗是抚松人参文化的核心组成部分。放山,作为采参的别称,在抚松已有千年历史。过去,这是一项对胆量、智慧、体能和道德均有极高要求的艰辛劳作。茫茫林海中,野兽横行、瘴气弥漫,但为了生存和寻找人参,放山人结队进山。拉帮时,由经验丰富、懂山规、讲道德的参把头负责组织,人数多为三人、五人、七人或九人以上,忌二人和四人,讲究“去单回双”,体现了对挖到人参的美好期望。进山后,祭拜山神爷老把头是首要之事,人们用三块石头搭成“老爷府”,祈求平安发财。
在山林中搜寻人参的压山过程中,放山人分工明确,手持索拨棍,不放过任何一个角落,同时遵循着诸多规矩,如不准乱喊话、不能坐树墩等。发现人参时的喊山、接山、应山、贺山等环节,充满了仪式感。抬棒槌时,先用棒槌锁锁住人参,精心采挖并妥善包裹,还要砍兆头纪念。下山时,放山人将搭建的戗子留给他人,留下米、盐和火种,体现了平等、互助、友善的传统美德。这一整套习俗经放山人师徒之间口传身授,世代相传,不仅是一种生产方式,更是一种文化传承,展现了中华民族的人文精神。
人参节庆盛事:传统节日的现代演绎
除了采参习俗,抚松还有众多与人参相关的传统节日。“三月十六老把头节”是抚松人民特有的节日,人们会举行秧歌表演、文艺表演、祭拜仪式等活动,以祭祀放山老把头。1987年起举办的中国抚松长白山人参节,至今已连续举办38届,通过举办参王大赛、人参故事大赛、人参美食大赛等活动,推动了人参文化的传播与发展。抚松长白山开秤节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长白山采参习俗”的重要组成部分,每年9月举办,传承了古老的开秤习俗,2020年还将其编排成舞台剧《开称》上演,并通过直播销售人参。开山节则体现了早年抚松进山搞山利落的人们对土地公公、山神爷等的祭拜,如今虽形式有所变化,但人们依旧会在正月初六至正月十六期间到参地或山上祭拜,祈求人参丰收。
文化创新融合:人参文化的现代活力
在现代社会,抚松人参文化在传承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抚松县深度挖掘人参文化资源,将人参文化与旅游产业深度融合,打造“人参之路”特色旅游路线,推出旅游打卡地,如中国人参博物馆,通过“境·天地长白”“参·百草之王”“人·人形品贵”“科·继承发扬”“城·福泽永续”五大板块,系统展示长白山人参文化。
此外,人参故事、传说、民间说唱、民间剪纸等文化表现形式不断丰富,人参娃娃、人参姑娘等形象展现了参乡群众的优秀品质,反映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抚松人参文化在传统习俗与现代创新的交融中,焕发出新的活力,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去探寻其奥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