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8月,日本开始排放核废水,尽管受到多国谴责,日本仍一意孤行。
中国为保证水产品安全,对日本水产下了禁令,并努力劝告日本改正自己的错误行为。
随着日本水产品大量滞销,日本多次与我国商讨,希望中国解除水产禁令。
如今,日本做出让步,与中国达成共识。那么中国下一步会解除对日本水产品的禁令吗?中日达成了哪些共识?
排放核污水现状
自2023年8月24日起,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开始向太平洋排放核废水,这一决定在全球范围内引发了广泛的争议和担忧。
时至今日,核废水排放仍在持续进行,其影响正逐步显现,引发国际社会的高度关注。
据日本东京电力公司公布的数据,截至2024年3月,已累计排放超过20万吨核废水入海。这一数字虽然只是计划总排放量130万吨的一小部分,但其潜在的环境风险已引起全球警惕。
日本政府声称,经过多重处理的核废水已达到安全标准,可以安全排放,但这一说法遭到了国际社会的普遍质疑。
有科学界人士及环保团体表示担忧:即便经技术手段净化,核废水中诸如氚之类的放射性残留依旧难以彻底清除。此类有害成分恐将在海洋食物网中逐渐富集,并逐步扩散至整片海域,长远看必将危及整个海洋生物多样性。
近期的研究表明,核废水中的放射性物质可能会干扰海洋生物的生理功能,影响其生长、繁殖和行为模式。特别是对于一些长寿命的海洋生物,如鲸鱼和鲨鱼,长期暴露于低剂量辐射可能会导致基因突变和癌症发病率的增加。
同时福岛核废水中的放射性物质可能会随着洋流扩散到更广阔的海域。这不仅威胁到邻近国家的海洋环境和渔业资源,还可能对全球海洋生态系统造成深远影响。
气候变化专家强调,作为全球最大碳库,海洋在稳定全球气候中至关重要。核废水或会扰乱海洋生物光合及碳循环,削弱其吸收CO2能力,从而不只威胁局部海域,还可能加剧全球气候变化,构成重大环保隐患。
鉴于日本此举实属“损人不利己”,中国基于食品安全考量,在日方启动核废水排放后,随即宣布禁止进口日本水产,以此保障国内消费者健康,维护市场秩序。
中国的水产品禁令对日本造成了哪些影响?
水产品禁令的影响
在日本决定处理核污水引发广泛争议前,中国作为日本海产的最大买家,两国间这种商贸往来不仅是双方经济纽带深厚的具体表现,同时也彰显出中国市场对于日本渔业产业举足轻重的地位。
据日本财务省统计,2022年中国进口日本水产品总额达到879亿日元,占日本水产品出口总额的22.5%。这一数字不仅远超其他国家,更体现了中国消费者对日本海产品的青睐。
2023年8月24日,中国海关总署宣布全面暂停进口日本水产品。这一决定如同一记重锤,直接打击了日本的水产业。
禁令实施后,日本水产品出口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冲击。根据日本农林水产省的数据,2023年9月,日本对华水产品出口额同比下降99.3%,仅为3000万日元。
禁令的影响远不止于出口数据的下滑,日本国内水产品价格也因供过于求而大幅下跌。以往畅销中国的扇贝、鳗鱼等高价值水产品,如今在日本国内市场滞销,价格跌幅高达30%-50%。这不仅损害了渔民的收入,也打击了整个水产加工业的信心。
许多国家和地区的消费者开始对日本水产品的安全性产生怀疑,即使在没有实施禁令的市场,日本水产品的销量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滑。
虽然日本政府推出了一系列支持措施,包括提供补贴、低息贷款等,以帮助受影响的渔民和水产企业渡过难关。但这些措施更像是一种权宜之计,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基于这一严峻现实,日本开始努力寻求机会,希望中国能够解除对日本水产品的禁令。
日本寻求解除禁令
日本多次与中国展开谈判,试图说服中国解除禁令。自2023年8月禁令实施以来,日本外务省和农林水产省的官员多次与中国相关部门进行接触。
这些谈判涉及核污水排放的安全性、水产品检测标准等技术性问题,同时也涉及两国关系的大局。
日本方面一直强调,核污水经过处理后已达到安全标准,排放不会对海洋环境和水产品安全造成影响。他们提供了科学数据和第三方机构的评估报告,试图消除中国方面的疑虑。
但这些努力并未立即取得突破性进展。中国方面坚持,需要更多的科学证据和国际监督机制来保证核污水排放的安全性。
面对谈判的僵局,日本政府采取了更高层次的外交行动。多位日本高官频繁访华,试图通过面对面的沟通来推动问题的解决。
2023年11月,日本外相上川阳子访问北京,与中国外长王毅就水产品禁令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
2024年初,日本首相岸田文雄也表示有意访华,将核污水问题和水产品禁令列为重要议题。
面对持续的经济损失,日本商界人士也开始采取行动。日本经济团体联合会等商业组织多次向政府提交建议书,呼吁加快与中国的谈判进程。一些大型水产企业的高管甚至亲自赴中国,试图通过商业渠道推动问题的解决。
近日,中日再次就核污水排放问题进行探讨,中日达成了四点共识。
中日达成共识
这四点共识主要包含双方同意建立长期沟通机制,定期交流核污水处理和排放的相关信息。其次,两国承诺加强科技合作,共同研究核污水对海洋环境的潜在影响。
第三,双方同意邀请国际原子能机构等第三方机构参与监督和评估工作,以增加核污水处理过程的公信力。
最后,中日两国承诺在确保食品安全的前提下,逐步恢复正常的水产品贸易。
但即使达成共识,中国仍然保留了最终决策权。
这一表态反映了中方虽然愿意与日本对话合作,但并不意味着会轻易改变现有政策。同时,中方反对核废水排放的基本立场并未改变。
日本水产品也必须在条件满足的情况下才有可能进入中国市场。
总的来说,中日在核污水问题上达成的共识是一个积极的开端,但距离彻底解决问题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这需要双方保持耐心,继续加强对话和合作。
在全球化深入发展的今天,环境问题已经超越了国界,需要各国通过协商合作来共同应对。中日两国作为亚洲最大的两个经济体,其在核污水问题上的互动和合作,不仅关系到双边关系,也将对区域乃至全球的环境治理产生深远影响。
结语
核污水问题虽然一度成为中日关系的障碍,但近期的共识为两国开启了新的对话窗口。这不仅是一个环境问题,更是两国关系发展的试金石。
中国需要保持警惕,继续关注核污水排放对海洋环境和食品安全的潜在影响。日本则应该履行承诺,确保核污水处理的长期安全性。
未来,中日两国只有通过持续的对话、科学的研究和真诚的合作,才能找到既保护环境又促进发展的可持续之路。
信息来源:
羊城派2024年2月24日——日本水产品进口禁令将满半年,中方回应
中国青年报2024年8月23日——日方呼吁中方取消从日本进口水产品禁令,中方回应
光明网2024年8月25日——日本一年排放超6万吨核污染水
环球网2024年9月20日——外交部:中日双方达成共识文件,并不意味着中方立即全面恢复日本水产品进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