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县地处黄河流域中游腹地,平均海拔 1002 米 ,境内梁峁起伏、沟壑纵横,犹如大自然精心雕琢的独特画卷。这里光热资源丰富,全年干旱少雨,却有着凉爽的气候和显著的昼夜温差,这些看似严苛的自然条件,恰恰为五谷杂粮的生长创造了得天独厚的环境。
自古以来,兴县人民就与杂粮结下了不解之缘,种植杂粮的传统源远流长。独特的地理与气候,孕育出了种类繁多、品质卓越的杂粮品种。无论是金黄饱满的谷子、颗粒圆润的高粱,还是营养丰富的荞麦、豆类,每一种杂粮都承载着兴县这片土地的独特印记,也成为了兴县人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兴县,宛如一座天然的杂粮宝库,正等待着更多人去探索和发现它的魅力。
走进兴县的田野,仿佛踏入了一个五彩斑斓的杂粮世界。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孕育着生命的奇迹,每一种杂粮都散发着独特的魅力。
金黄的小米是兴县杂粮中的明星产品,它色泽鲜艳,颗粒饱满,煮出的小米粥香气扑鼻,口感醇厚,营养丰富,是兴县人民餐桌上不可或缺的主食 。
高粱也是兴县的主要杂粮之一,其颗粒饱满,淀粉含量高,不仅可以用来酿酒,还能制作成各种面食。兴县的高粱酒,香气浓郁,口感醇厚,在市场上颇受欢迎 。
豆类在兴县的杂粮家族中也占据着重要地位,大明绿豆粒大饱满、色泽墨绿,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多种维生素,具有清热解毒、消暑利水的功效,是制作绿豆糕、绿豆汤的上等原料;红芸豆色泽鲜艳,颗粒圆润,富含铁元素,是补血养颜的佳品,常被用来熬粥、做豆沙;此外,还有黑豆、黄豆、豇豆等各种豆类,它们各具特色,为人们的饮食提供了丰富的选择 。
燕麦和荞麦也是兴县常见的杂粮。可加工成燕麦片、燕麦粥等,是现代人追求健康饮食的理想选择;荞麦则含有丰富的芦丁,用荞麦面粉制作的荞面饸饹、荞麦凉粉等美食,口感爽滑,风味独特,深受当地人和游客的喜爱 。
兴县杂粮之所以备受青睐,离不开其卓越的品质。以兴县小米为例,它色泽金黄如阳光洒在田野,每一粒都饱满圆润,仿佛孕育着大地的精华 。熬煮成粥,米香四溢,弥漫在整个空间,入口细柔润滑,那醇厚的口感,让人仿佛瞬间回到了温暖的家 。
兴县的高粱,颗粒饱满紧实,呈现出诱人的色泽,散发着淡淡的清香。豆类中的大明绿豆,粒大而饱满,色泽墨绿鲜亮,仿佛一颗颗温润的宝石;红芸豆则色泽鲜艳,红得夺目,颗颗圆润可爱 。
燕麦粒大而整齐,散发着自然的麦香;荞麦果实饱满,有着独特的形状和色泽。这些杂粮,无论是外观还是口感,都展现出兴县这片土地赋予它们的独特魅力,让人一眼就能认出它们的与众不同。
如今,兴县杂粮产业已颇具规模,成为当地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的重要支柱 。全县杂粮种植面积稳定在 40 万亩左右 ,年产量可达 1.8 亿斤,那一颗颗饱满的杂粮,仿佛是大地给予兴县人民最珍贵的礼物 。杂粮产业链产值更是达到了 11 亿元,这一数字背后,是兴县杂粮产业蓬勃发展的有力见证 。
兴县杂粮产业的成就不仅体现在数据上,还体现在众多荣誉称号中。兴县先后荣获 “中国杂粮之乡”“中国杂粮美食之乡”“中国杂粮美食地标城市”“中国生态好食材杂粮基地”“杂粮美食厨师之乡”“山西优质杂粮之乡”“吕梁市杂粮专业镇” 等称号 。这些荣誉,是对兴县杂粮品质和产业发展的高度认可,也让兴县杂粮在全国乃至国际市场上声名远扬。
兴县杂粮,不仅是滋养生命的食物,更是这片土地上深厚文化的载体 。它见证了兴县人民的生活变迁,承载着他们的情感与记忆 。
在兴县的传统饮食文化中,杂粮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兴县油糕,以黄米面为主要原料,搭配香甜的枣泥馅料,经油炸后色泽金黄,外皮酥脆,内馅软糯,口感香甜,是兴县人餐桌上的常客,也是招待亲朋好友的必备美食 。每当有贵客临门,主人总会端上一盘热气腾腾的油糕,那扑鼻的香气,传递着兴县人民的热情与好客 。
兴县杂粮,这片承载着千年农耕文化和现代产业希望的土地,正以蓬勃的发展态势迈向未来 。它不仅是兴县人民的骄傲,更是大自然赐予我们的珍贵礼物 。希望更多的人能够关注兴县杂粮,品尝兴县杂粮,让这份来自黄土高原的美味,走进千家万户,为人们的健康生活增添色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