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打造无障碍药店“样板间”,源自残疾人志愿者反映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2-20 18:41:07

2023年9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无障碍环境建设法》正式施行,该法将检察公益诉讼作为监督管理的兜底保障措施进行了明确规定。2月20日,市检察院、市残联首次联合发布5个无障碍环境建设检察公益诉讼典型案例。

未达标停车场增设无障碍停车位

这些典型案例中,有一起是关于无障碍停车位的。石景山区某文体综合中心停车场共有136个车位,其中仅有1个无障碍停车位,无障碍停车位设置数量未达到“不少于总停车数2%”的国家标准,且该无障碍停车位设置不规范。

2024年3月,石景山区人民检察院在开展无障碍环境建设检察公益诉讼监督工作中发现了这一线索,立案后,主动邀请石景山区残疾人联合会参与开展现场调查,重点对医院、文体中心、商业区等10余家停车场进行摸排,发现包括上述综合文体中心在内的5个停车场未按《中华人民共和国无障碍环境建设法》等法律法规和国家标准设置无障碍停车位,存在无障碍停车位数量不足、地面未涂轮椅通道线、未设立无障碍设施标志标识、未能将通行方便且路线短的地面停车位设为无障碍停车位等问题。

2024年4月,石景山区院制发检察建议,督促相关行政机关全面履行监督管理职责,并加强对辖区其他无障碍停车位设置情况的排查整改。收到检察建议后,相关行政机关约谈涉案停车场企业负责人,联合属地街道共同对涉案停车场开展现场检查,共推动5家停车场增设13个无障碍停车位、规范设置18处无障碍标识和6处轮椅通道线。

打造无障碍药店“样板间”

“朝阳区有残疾人志愿者反映,辖区内药店无障碍环境不到位,药品说明书字体过小、难以辨认,买药用药不方便。”北京市人民检察院公益诉讼检察部主任于静在发布会上介绍了一起案例。

朝阳区检察院前往多家药店开展调查,发现部分药店出入口无轮椅坡道,未提供无障碍相关服务,药品包装、说明书字体小,难以识别使用,造成用药安全隐患。

立案后,朝阳区检察院与相关行政机关磋商,邀请区残联无障碍专家围绕药店提出的改造难点给予专业建议。随后,他们选取某连锁药店开展无障碍环境优化试点,强化无障碍硬件设施建设,包括增设无障碍坡道、低位门铃,配置无障碍服务台,并放置老花镜、放大镜;完善无障碍服务,提高药店人员服务意识和水平,主动讲解药品说明书,破解残疾人、老年人“看不清、读不懂”的难题,打造无障碍药店“样板间”,并向全区药店推广。

开展养老机构无障碍环境建设大摸排

检察机关也处理了一些涉养老机构无障碍环境建设公益诉讼。

“东城区部分公共服务场所,特别是社区养老服务驿站和养老助餐点存在无障碍环境建设不规范等问题,给老年人、残疾人享受相关服务带来不便。”于静介绍。

2024年3月,东城区人民检察院启动无障碍环境建设公益诉讼专项监督行动,聚焦老年人、残疾人等群体日常生活中的服务场景开展线索摸排工作并立案调查。

经调查,辖区内5个街道的社区养老服务驿站和养老助餐点不同程度存在门前有地面高差,出入口未设置坡道或坡道设置不规范,未设置低位服务设施、标识等问题。2024年11月,东城区检察院向相关行政机关制发检察建议,建议其依法全面履行职责,及时整改并启动专项排查。

相关行政机关收到检察建议书后,积极推动相关点位进行整改,同时还在辖区内开展了养老服务机构无障碍环境建设大摸排行动,建立并完善无障碍设施基础信息台账67处,推动未达到标准的无障碍设施进行整改15处,并建立长效监管机制。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记者:任珊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