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名花与美人”,李白写下3首奉承之作,空灵飞动,成千古绝唱

菜合子 2023-06-25 10:08:07

如果说读诗怡情的话,我首先让孩子选择读李白的诗,因为李白的诗可以让人不畏惧人生的困难,一句“天生我材必有用”就点亮了每个人的心灵,让无论前途困顿、还是天资迟缓的人都能遥想明天的希望,活着就有一份自信。李白的诗好,他被后世冠以“诗仙”的大名,是当之无愧的。

但对李白平生遭遇的评价,有很多人为拔高和误读的因素。

比如,后人总爱说李白性格高岸,不屑取悦统治者。

其实,这是一个误区。

古代的文人,清高的不少,但清高不是他们单一的本色。

人的性格是多重的,文人会赞美的很多(消极说就是拍马),而且比一般人拍得响、拍得巧妙、拍得有艺术。

李白在宫廷写了很多赞美唐玄宗和杨玉环的诗,《清平调(三首)》就是明证。

其一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

其二

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其三

名花倾国两相欢,常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沉香亭北倚阑干。

这三首《清平调》是一组应制诗。

根据唐代笔记记载,唐玄宗曾在皇宫中种植了四株珍稀的牡丹,春日开花时携杨贵妃同赏,游兴正浓之际,命令时任翰林待诏的李白进献几首新曲助兴。

李白正在宿醉之时,听到命令,立即大笔一挥,写下了这三首《清平调》。?

虽然是应制之作,但李白在这几首诗中,都扣住了“名花与美人”的主题,进行了巧妙的构思。?

第一首诗想要夸赞杨贵妃比花更美,却并不明说,而是通过“云想衣裳花想容”的句子,用花儿的嫉妒衬托贵妃的美艳,显得更有说服力;

想要夸赞杨贵妃貌比仙女,却不直接使用“仙女”的字样,而是用“群玉”和“瑶台”两个与仙境有关的典故进行暗示,既让人知道是奉承,又不会感觉过于直露刺眼。?

到了第二首诗,先将杨贵妃比作含露盛放的鲜花,又将她比作缥缈而温柔的巫山神女,显示出她超凡脱俗的气质。

接着,又将她与汉代著名美女赵飞燕比对,认为即使是赵飞燕,也只有在“倚新妆”的时候,才能勉强“得似”杨贵妃。

虽然没有明说,但显然已经将杨贵妃形容成古今第一的美女。?

与前两首的含而不露相比,第三首诗作为组诗的收束,前两句没有再做比喻,而是直接写出了唐玄宗对杨贵妃的宠爱。

不过,如若组诗就此结束,未免有虎头蛇尾之嫌。

因此,在诗的最后两句中,李白又恢复了含蓄的作风,用“沉香亭北倚阑干”作结。

虽然这里只点出“倚阑”的动作,没有任何对具体姿态与容貌的描写,但是有了前两首诗的铺垫,读者自然能想象出美人凭栏观花、娇羞无限的美景。

就好比一场丰富豪奢的盛宴最后,端上一碗奇淡无比的清汤,单喝虽然寡味,但在口中已是鲜香杂处、五味交陈之时,自然能品出清和悠远的滋味来。

也正是有了这一句作结,才能让这组应制奉承之作,显示出空灵飞动、清便婉转的风调来。

其实,从以上这三首诗中,我们就可以看出,后人一直说李白不会拍马屁,不愿讨好权贵,这个说法是不符合真实情况的。

李白写诗赞美帝王、赞美妃子、赞美王公大臣是蛮有一套的,他赞美永王的诗也写得非常好。

李白不是不食人间烟火的仙人,他也有俗的一面。

他的性格也是有缺陷的,他不像那些官宦之家的孩子,长期受到正统的教育,行事规矩内敛。

李白从漠北走来,从马背上的民族生活区走过来,而且他从小学剑侠,豪气多于理趣,任性大于规矩。

为何后世要故意这么过分拔高、美化李白?难道不拔高他,他就不能光芒万丈?

估计统治者是出于政治的需要。把一个好端端的诗仙打扮成一个政治斗士,也许能满足某些人的某种心理。

还原真实的李白,并不会矮化他的高大形象。

李白诗带给我们的,不仅仅是艺术的滋润,更重要的是思想上的启迪。

李白,是上天送给我们的独一无二的宝贵财富,他不需要一顶官帽来衬托他的威仪。一顶诗仙的桂冠,足以让他永放光芒。

0 阅读:51

菜合子

简介:我是中规中矩的菜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