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代的医政医事情况如何?

青年中医李铎 2024-05-11 19:14:30

公元前221年,秦王赢政统一中国,建立了中央集权的封建专制主义国家。秦朝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统一车轨和度量衡,统一文字,任用商鞅变法,奖励耕战,使国家很快富强起来,这对当时的政治、经济和科学文化的发展颇有促进作用。至二世灭广(公元前206年),其间虽仅一十五年,国祚甚短,它的医政、医事似无可记述,然秦自公元前881年始封以来,自春秋五霸,至战国七雄,前后长达六百余年,武功、文治都很可观。

论其医事制度,规范西周,医术之盛,甲于列国。春秋时的医缓、医和、医竘,都名噪一时、并世无双,邻邦有疾,多求医于秦;秦医之良,信于诸侯、称于韩非子。考究文献所载,秦国医官有:太医令、太医令丞、侍医等名号,其医政组织相当完备。秦始皇以暴虐称,曾对反抗者采取“焚书坑儒”的残酷镇压手段,于公元前213年“焚弃《诗》、《书》百家语,并颁挟书之禁,惟医药、种树之书,不在禁令之内”。说明秦国对医药事业有着特殊的关注。这或是上古医药文献如《内经》等得以幸存的一个原因。又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法,不得兼方;不验,辄死”。我们姑且不论“兼方”的是非,仅以不验辄死这一立法来说,亦足以反映它将医药作为大事列入施政条令之中,是很明显的。

在这一时期,不仅师承授受关系存在,而且在学术上已经有了不同的见解,这在《内经》与《难经》二书中对某些问题的见解不一可以为佐证。对于“命门”的认识,对于“关格”一病之病机认识,对于三焦的认识,《内经》与《难经》学术观点是各持己见不一致的。清代医家徐大椿曾说“《难经》其说不本于《内经》,而与《内经》相发明者,此则别有师承,不得执《内经》而议其可否”。“别有师承”这一看法是正确的,也证明早在战国时期,学术争鸣已经存在。

既然这一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师承授受关系,又有着不同的学术理论见解,出现学术上的争鸣,说明早在汉代以前,具备了产生医学流派的条件。现存史料《汉书·艺文志》记载有医经七家,经方十一家。医经七家计有:《黄帝内经》、《黄帝外经》、《扁鹊内经》、《扁鹊外经》、《白氏内经》、《白氏外经》、《白氏旁篇》。经方十一家有:《妇人婴儿方》、《五脏六腑痹十二病方》、《五脏六腑疝十六病方》、《五脏六腑瘅十二病方》、《风寒热十六病方》、《秦始黄帝扁鹊俞拊方》、《五脏伤中十一病方》、《客疾五脏狂颠病方》、《汤液经法》、《神农黄帝食禁》、《金疮疭瘈方》。说明当时对医学的研究,已经有了不同的研究方向,有侧重于理论者,也有侧重于临床治疗者。医经家可谓研究中医理论之一派,经方家可谓研究临床之一派。

诚然,远在战国末期百家争鸣的洪流中,医学流派的产生便已逐渐兴起,打破了‘医之门户分于金元’之说,这是在医学流派产生时代这一问题研究的新观点,还有待于今后经过不断深入的研究,而达到统一。

【文中素材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0 阅读:10

青年中医李铎

简介:解读专业医学知识,传播健康养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