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雄信被处死前,众兄弟为他送行,为什么他只喝了程咬金的酒?

斋小晗评文化 2024-09-12 12:26:38

单雄信,乃隋末唐初的一位名将。

瓦岗寨起义时,其与众兄弟啸聚山林。

本以为这样幸福的局面,可以一直延续下去,却不想后来兄弟们选择了不同的阵营。

他选择,走到王世充的身边。

而秦琼、程咬金等人,却选择了秦王李世民。

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就注定了,王世充与李世民之间必然会发生一战。

且不是,你死就是我活的生死战役。

单雄信作为王世充麾下大将,必然要为上阵与曾经的兄弟对峙。

当兄弟的情意与忠心相遇时。

一个人重情重义的人,势必会陷入两难自处的境地。

本来他可以活捉李世民,或者当场将其斩杀。

不成想徐茂公出来制止,单雄信义气,选择了停手。

众所周知,后来王世充失败了,单雄信成为了俘虏。

李世民几次劝说其投降,此人皆果断拒绝。

最终,他选择抗慷慨赴死。

临死前,众兄弟皆手捧一碗酒走向他,而他唯独喝下了程咬金手中的一碗。

这到底是什么原因?

难道他与其他兄弟之间有嫌隙?

评价

或许,正是因为单雄信的做法,致使今天还有一个俗语流传甚广:

宁学桃园三结义,不学瓦岗一炉香。

同样结拜,同样是许下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

看看刘关张三兄弟。

一听说关羽被害,看看人张飞和刘备怎么做的。

再看看瓦岗寨的众兄弟是怎么做?

两者真是无法比较。

问题是,单雄信为什么不愿意投奔李世民呢?

历史上的李世民绝对算一个明主,也不会干出那些“飞鸟尽,良弓藏”的事情。

之所以,不愿意投奔,是因为单家和李家之间有血海深仇。

历史记载,单雄信的父亲单登,曾为东昌太守。

彼时,杨坚造反需要攻打东昌,这一任务就落到其外甥李渊的头上。

两军交战,岂能不死?

单登就这样死在了李渊是手中,杀父之仇,不共戴天。

如果这是因为国事,可以被原谅的话。

那么,杀兄之仇就无法被原谅了。

其兄长单雄忠,行走在路上。

彼时李渊正在逃跑,以为其为后面的追兵,便弯弓搭箭向后射去,其兄长当场毙命。

父兄两人,全部死在此人之手。

试问换做谁,能向仇人投降?

有人说不如先假装投降,之后在伺机动手,不是成功的几率更大吗?

为什么不这么做呢?

单雄信为坦坦荡荡的汉子,不屑于做这些背后捅刀子的事情。

因此,在本可以杀掉李世民的情况下。

面对兄弟徐茂公的求情,不得不选择放其一条生路。

他这么说,并非是忘记了当年父兄的仇恨。

是因为李渊尚且在世,用不着孩子替其还债。

李世民无需替父亲付出自己的生命。

人生有些事情,就是这样的玄妙。

后来其自身被秦王抓获时,只有徐茂公挺身而出,甘愿替其求情,至于其他兄弟,则十分默然。

如何评价一个人

徐茂公曾当其面说过,并非是愚兄不愿与你共赴黄泉。

实在是人在江湖,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缠身。

活着,比死去更有价值。

单雄信死后,也是他替其抚养遗孤,让单家的孩子们有了一个锦绣的前途。

这才是真正的兄弟。

死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有时候活下去更不容易。

为了不负当年的结义之情。

他主动割下腿上的一块肉,以全了兄弟之间的情意。

至于那些说“不学瓦岗一炉香”的人,或许是受评书影响太大。

毕竟,评书都是经过艺术加工的历史,这些历史往往与真实之间有些出入。

所谓的单雄信临死前,只饮下程咬金一个人碗中的酒。

历史上确有其事吗?

在真实的历史记载中,没有发现类似的事件。

只有一种可能,为了进一步彰显瓦岗兄弟们的薄情寡义。

说评书者,才加了这么一个环节。

他们自然也给出了解释。

程咬金生性敦厚,光明磊落,从不背后害人。

在刑场之上,当单雄信即将被处决时,他正义凛然地说道:

“数十年后,你又是一条好汉,来生可杀尽那些薄情寡义之人。”

单雄信听其言,豪情陡然升起,一口饮尽了碗中酒。

为什么这个事件不够真实呢?

首先要搞明白,为什么大家都没有替单雄信求情呢?

伴君如伴虎,李世民铁定要杀的人,求情有用吗?

人主之逆鳞,岂能轻易触犯?

如果大家,一起去向李世民求情,就等于是几乎整个武官集团向其求情。

结果可想而知,李世民必然更加愤怒,单雄信更加没有救。

估计这是智囊徐茂公的主意,由他只身前去求情。

只是,李世民不可能饶其性命,就像元世祖忽必烈不可能饶文天祥一样。

两家之间毕竟有世仇。

为了个人的安全,以及江山的永固。

留下他,终究是一个心头大患。

因此,单雄信必须死,和求情与否没有必然联系。

光是通过表面看事情,往往会得出一个错误的判断。

一个做事情要看看他为什么这么做?

是出自于公心?还出自于私心?

确实为了个人的前途,还是为朋友着想?

《唐诡2》中苏无名也做了一件事。

亲自前往太子府,揭露卢凌风与公主之间的真实身份,他对外宣称就是为了换取一个好的前途。

可是明眼人都知道。

他若是真的为了自己的前途,凭借其情商和智商,压根儿不需要这样做。

他这样做的真实目的,就是保全卢凌风。

太子已经知道这件事情。

最好的解决方法就是由自己出头,把当初不透露秘密的锅甩给自己,对卢凌风才是最好的。

如果单单看事件本身。

从单一事件评价此人,岂不冤枉了好人?

因此,真实的历史是一个系统的存在。

割裂系统,而片面地评价某个事件。

只会得出一个偏颇的评价,让真实退居幕后,而让邪祟之言成为流行的说辞。

2 阅读:317

斋小晗评文化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