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庭筠:花间鼻祖的“花样”人生

百晓声谈历史 2024-10-12 14:19:39

唐大中九年(855年),一起科举舞弊案震动朝野。

事情经过是这样的:这一年吏部组织的博学宏词科考试,发生试题泄密。京兆尹柳憙之子柳翰,提前搞到了试题,请温庭筠代为作答。

此事被人举报,御史台介入调查后发现,案情基本属实,于是对涉案人进行了处罚。这种事情要是放到明清,可能有人要掉脑袋的,好在大唐有容乃大,处罚绝对温和。

试题泄密案最终处理结果如下:

吏部侍郎裴谂免职,改任国子祭酒;

郎中周敬复扣罚两个月工资;

考试官刑部郎中唐枝贬为处州刺史;

监察御史冯颛扣罚一个月工资;

被录取的十人全部作废;

这时你可能会问了,对当事人,人称大唐第一“枪手”的温庭筠是如何处罚的?嗯,问得好。

上边处理的全部是朝廷官员,或贬官或扣工资,可枪手温庭筠只是一介布衣,一个四十多岁的油腻大叔而已,既没官可贬,也没工资可扣,更不够砍头的。难不成就放了他,任他逍遥法外?当然不行,我堂堂大唐不要面子的吗?

只要思想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经有关部门反复研究研究反复后“慎重”决定:温庭筠“以文为货”,贬为隋县(今湖北随州)县尉,即日上任,立即马上。

布衣贬为县尉?是的,你没看错,千真万确。

呵呵,不单单你我搞不懂,就连当时起草敕书的中书舍人裴坦也是一脸懵逼,“忸怩含毫久之”,尼玛,这任命书到底怎么写?

是表扬他呢还是批评他呢?表扬吧,他是犯了错误才被贬为县尉的,好像不太合适;批评吧,人家释褐着锦,从布衣变成了公务员,怎么看都是喜事。

当事人温庭筠收到任职通知时,更是蒙圈了:哦,老子当枪手几十年了,从我手上也“考上”不少进士,我有罪,我认罚,但你们不能这样戏耍小民吧?

哈哈,看到这里,也许有读者会会心一笑:来来来,俺穿的也是布衣,快把我贬成公务员吧,我保证不蒙,蒙了你们就把我贬京城去。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奇葩事情发生?这要从温庭筠的人生经历说起。

元和七年(812年),温庭筠出生在苏州一中小官员家庭,祖上是唐初名相、太原温氏温彦博,因时间过于久远早出了五服,老祖宗并不能给他提供实质性帮助。

温家跟社会上的普通家庭并没有什么两样。温庭筠十岁时,父亲去世,温家的生活越发艰辛,温母带着温庭筠姐弟几个艰难度日。

好在温庭筠天资聪颖,出生官宦的他,自幼饱读诗书,才思敏捷,《唐才子传》称他:“少敏悟,天才雄瞻,能走笔成万言。”

虽然祖上的荣光不能照进温庭筠的现实,但祖上的荣耀规定了他的人生方向,修齐治平的儒家观念,早已深深地融入了他的骨髓。

温庭筠对自己的才能颇为自信,有济国安邦的宏图大志,“经济怀良画,行藏识远图。”但他仕途蹇塞坎坷,一生都奔走在求仕的征途,历千险而不屈 ,经百折而不挠,是一个真正打不死的“小强”。

温庭筠才思敏捷,超越常人。我们知道,温庭筠有一个外号叫“温八叉”或“温八吟”,说的是温庭筠每次参加考试,只把双手往袖笼里一叉,靠在桌子上,根本不用打草稿,叉手八次就能作成八韵之赋,然后扔笔走人。

这件事被好事者记在《北梦琐言》:“才思艳丽,工于小赋,每入试,押官韵作赋,凡八叉手而八韵成。”

我们知道,温庭筠身上最大的标签是“花间鼻祖”,他是第一个大力倚声填词的人,是诗向词过渡的先声,开启了一个全新的词时代,使词最终成为一个独立的文体。

后世对温庭筠的评价为:“唐代词人,自以飞卿为冠。”

晚唐时势衰颓,“功名只向马上取”的龙马精神不复存在,留给文人书写的,只剩下闺房和心境,也就是所谓的“花间”。

说到花间派,温庭筠是执牛耳者,他胸贮万斛,笔吐千葩,一生写下了大量的词,流传至今的大约有70多首。

温词风流华美,浓艳精致,闺情词尤为见长。温庭筠就像一个高明的画家,手里拿着工笔,将女子的举止、神态、心理刻画得精细入微,秒至毫巅。比如下面这两首:

《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

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望江南·梳洗罢》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

后蜀人赵崇祚编选《花间集》,收录唐、五代间18位词人的词作500首,开卷便是温庭筠词66首,从此中国词史上第一个流派——花间派诞生。

温庭筠不仅仅会填词,他在音律方面也极具天赋,会作曲会演唱,还会弹奏各种各样的乐器,“有弦即弹,有孔即吹。”

花间派是后来婉约派直接源头,温词犹如基因,绵绵不断地融入了宋词血脉,后世李煜、晏几道、柳永、欧阳修、秦观、李清照等等词人,都从温词中汲取了营养。

明朝文人之间曾掀起过温词热,“人人读花间,年长诵温诗。”

本来,温庭筠的名字叫温岐,他觉得温岐这个名字配不上自己的才气,于是改叫温庭筠。温~庭~筠,充满着浓郁的文艺气息,温婉如玉,庭院深深,筠竹青青。

花痴的你,会有一种莫名的既视感:深深庭院,翠竹摇曳 ,一位美男,一袭白袍,玉树临风,款款向你走来-----

你小鹿撞撞,手足无措,眉目低垂,不胜娇羞。待走近一看,我去,什么美男,什么玉树临风,不过就是棵百年古松,“历代才子第一丑男”名不虚传呀。

切,怎么可以长这么丑,你以为这里是罗刹国吗?要不是看你会填词,人家早一脚把你踹太平洋喂王八去了。

正如网友调侃的那样,拖拉机的外表却配置了法拉利的发动机。

通过上文我们知道,四十多岁的布衣温庭筠还给人家当枪手,并帮助好多举子考中了进士。温庭筠既然这么有才华,还一心想当官,为什么偏偏自己考不中?好,接着往下看:

待年岁稍长,才情崩溢的温庭筠也学着李白的样子,仗剑远游。只是和李白不一样的是,人家李白可以“不逾一年,散金三十馀万”,温庭筠则囊中羞涩出不了手,有散金的欲望却没有散金的实力。

有一次,温庭筠漫游至江淮,他的表哥扬子留后姚勖十分赏识他的才华,就资助温庭筠一大笔钱,希望他能安心读书,早日金榜题名。

谁知温庭筠拿到这么一大笔天使投资,不是用来买笔买墨买课件,而是一头栽进了青楼,不出半月所得钱财挥霍一空,“多为狭邪所费”。

姚勖闻之大怒,“笞且逐之”,一顿胖揍后将他赶走了。此事传得沸沸扬扬,给温庭筠留下了坏名声,“薄行无检幅”,此后温庭筠数次落第也与此有关。

世界上所有的姐姐都是“扶弟魔”。温庭筠的姐姐一次偶遇姚勖,仇人相见分外眼红。

温大姐眼喷怒火,立刻上前死死抓住姚勖的衣领不放,哭诉道:我弟弟都成年人了,到迪厅摇一摇摆一摆,有什么不可以的?你为什么用鞭子打他?你在上海有五套房吗?你让我弟弟以后还怎么混社会?我弟弟屡屡落第,还不是因为你?

姚勖也是个读书人,哪见过这个阵势,被温大姐当众这么一顿秃噜,又气又恼,回去后竟然一命呜呼。“勖归愤讶,竟因此得疾而卒。”

太和三年(829年),18岁的温庭筠通过乡试来到长安,准备参加来年的科考。初至长安的温庭筠引发巨大轰动,士子们竞相追捧。长安到处传说他的才华,人们茶余饭后街谈巷议,全是温庭筠的新诗新词。

温庭筠终究是图样图森破,好了伤痕忘了疼,也没见过“捧杀”一词,在鲜花和掌声中欣欣然昏昏然。他和公卿裴度的侄子、令狐绹的儿子等无赖子弟放浪形骸、酣醉终日。

温庭筠和这些公卿子弟搞在一起,也是各有所图。公卿子弟看中的当然是温庭筠的才华,温庭筠的词写得实在是太棒了,雅俗共赏,带上他到哪儿玩都能抬高自己。

而温庭筠看中的则是公卿子弟背后的公卿,也想走个捷径,通过他们达到入仕的目的。《南歌子》词二首就是温庭筠和他们交往时所作:

一尺深红胜曲尘,天生旧物不如新。

合欢桃核终堪恨,里许元来别有人。

井底点灯深烛伊,共郎长行莫围棋。

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

谁知温庭筠入戏太深弄巧成拙,不仅没能走成捷径,反而落下了“士行尘杂”、“不修边幅”、“为侧艳词”等恶名。温庭筠这次的科考也以失利告终,他绝望地写下了:“绝飞驰之路,寒饮琢之途。射血有冤,叫天无路。”

温庭筠科考失利,当然不是能力问题,主要原因是他行事太过张扬,与公卿弟子过从甚密,饮酒赌博逐香车,被人贴上了只会写“侧词艳曲”的不良文人标签。

比如这首所谓的“侧艳之词”《瑶瑟怨》:

冰簟银床梦不成,碧天如水夜云轻。

雁声远过潇湘去,十二楼中月自明。

探花郎愚钝学浅,除了读到过他的一句“雪胸鸾镜里”,没发现温庭筠的词有多“侧艳”,为什么他就不为大唐所容呢?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温庭筠既名满天下,也谤满天下。

温庭筠一生大节无亏,他的个人习性甚至所写的诗词都成了罪名,就给他贴上“无行”文人标签,最终被“污名”化了,仅此而已。

但温庭筠毕竟声名远扬,以词赋才能获得太子赏识,被太子李永招至麾下。当然,温庭筠进入太子府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想通过太子入仕。进入太子府后的温庭筠也是如鱼得水,陪着太子饮酒赋诗、郊游猎宴,好不快活。

本来温庭筠得宠于太子,前程可期,以后有可能成为帝王师。只是温庭筠的运气不太好,太子“宴游败度”,被人举报到他的老爸唐文宗那里。

唐文宗勃然大怒,打算废掉太子,太子惊恐,不久暴薨。唐文宗嚎啕大哭:“朕有天下,竟不能全一儿乎!”然后迁怒东宫官员,处死流放了一大批人。

温庭筠虽然只是个临时工,但难免兔死狐悲,心生恐惧,赶紧出塞避祸,同时也是想通过从军而入仕。温庭筠在边塞奔波了一年多,遍访藩帅,希望能进入他们的幕府,借此踏上仕途,可是却四面碰壁连连吃瘪,没人愿意接纳他。

温庭筠此次出塞,除了留下好诗好词,一无所获。

《塞寒行》

燕弓弦劲霜封瓦,朴簌寒雕睇平野。

一点黄尘起雁喧,白龙堆下千蹄马。

河源怒浊风如刀,剪断朔云天更高。

晚出榆关逐征北,惊沙飞迸冲貂袍。

心许凌烟名不灭,年年锦字伤离别。

彩毫一画竟何荣,空使青楼泪成血。

期望建功立业流芳后世,可年年诗书伤离别,进入凌烟阁又有什么值得光荣的?只能让妻子悲伤流泪。

839年,温庭筠从边塞回长安备考,以京兆府第二名成绩获得参加进士考试资格。能在人才济济的京兆府考取第二名,足以证明温庭筠是多么地优秀。不出意外的话,温庭筠已提前预定了一个进士名额。

然而但是,人生总是和意外相伴相生。《唐摭言》记载了这次“意外”:“等第罢举”,意思是温庭筠获取了参加礼部考试资格,但后来又没有参加。

至于什么原因导致温庭筠没能参加礼部考试,史料未见记载。温庭筠自己则说因为生病了没能参加,这应该是温庭筠给自己留面子找台阶。

其实真正原因还是从太子游一事,被人嫉妒诬告,谣言四起:你们快来看呀,温庭筠从边塞跑回来了,太子就是温庭筠给带坏的,太子就是温庭筠给害死的-----最后温庭筠被取消了考试资格。

后来温庭筠在诗中写道:“积毁方销骨,微瑕惧掩瑜。”

科考钉子户温庭筠,之后又数次参加科考,无一不以落第告终。温庭筠所谓的士行尘杂、不修边幅、为侧艳之词、逐香车、与公卿无赖子弟过从甚密、从太子游等等,都成了他累举不第的原因。

那么,科考入仕的大门就真的彻底对他关闭了吗?

鸡汤曰:上帝给谁的都不会太多。

上帝给了温庭筠逆天的才华,却又偏偏给了他入地的情商。

上文说过,温庭筠和宰相令狐绹的儿子令狐滈整天厮混一起,就是为了能得到宰相令狐绹的提携,进而顺利入仕。令狐绹对温庭筠也貌似不错,准许他自由出入相府,他看中的当然是温庭筠的才华,也想笼络他,让他为己所用。

唐宣宗爱唱《菩萨蛮》,令狐绹为讨皇帝欢心,就找温庭筠替他写《菩萨蛮》,并告诫他代笔一事千万不要外传,温庭筠也答应了,并很快将写好的《菩萨蛮》交给了令狐绹。

令狐绹如获至宝,将《菩萨蛮》进献给皇帝,谎称自己作品。唐宣宗看后,连连夸赞宰相有才。

显然这是一种心照不宣的交易,也叫潜规则。你给宰相办了~事,宰相也会给你办事的,他要是不办,你就扔鞋砸他。

可是我们的温大才子,偏偏就是不按常理出牌,他转头就把这事给讲出去了:你们知道吗?宣宗皇帝听的《菩萨蛮》是我的原创-----巴拉巴拉个没完。

还说“中书堂内坐将军”讥讽宰相令狐绹学问差,一个文官头头,坐在中书堂却像一介武夫。气得令狐绹大骂温庭筠没契约精神,是个无赖。

还有一次,唐宣宗作了一首诗,上句有“金步摇”,对不出下句,就问令狐绹。

令狐绹回来后问温庭筠,温庭筠对出“玉条脱”。令狐绹不知“玉条脱”是什么意思,就问温庭筠玉条脱出自哪里,温庭筠回答他典出《南华》。如果对话到此结束,那就符合我们一般人的思维。

可是我们的温大才子不一般,他偏偏要加戏,接着说:《南华》也不是什么冷僻的书,宰相大人公务之余,要多读点书嘛。

你在教我做事?!令狐绹的肺都要气炸了,堂堂一国宰相竟遭布衣如此奚落,脸面何在?本来令狐绹就不是一个肚里能撑船的宰相,数次被温庭筠花样鄙视,他对温庭筠恨之入骨:就你这样的LOWB,还想考进士,屁咧。

后来,有一次温庭筠出差路过扬州,遭到钓鱼执法,被巡逻街卒打掉几颗门牙,已到扬州任职的令狐绹就是幕后黑手。“温李”cp中的李商隐也曾无意中得罪了令狐绹,搞得李商隐在仕途上也是郁郁不得志。

当然温庭筠绝对不是真的要羞辱令狐绹,他情商就这么低,领导夹菜他转桌,领导喝水他刹车,领导没醉他先醉。

后来温庭筠被令狐绹疏远拉黑。温庭筠一直在长安备考,连续数年,就是考不上。“有气干牛斗,无人辨辘轳。”空有一腹才华却无人赏识,这到底是为什么呀?!

有人提醒他得罪宰相大人啦,温庭筠细细一琢磨,这才回过味来,“因知此恨人多积,悔读《南华》第二篇。”后悔了吧?领导面前就显你能,用李白的话讲“耐可乘流直上天。”你咋不上天呢?

才气和傲气往往是对孪生兄弟。我们的温大才子,恃才傲物那是骨子里的,开水烫都烫不掉。

“立身须谨慎,文章须放荡。”温大才子文章够放荡了,做人就太不谨慎了。当然,我们也不必苛求他人情练达八面玲珑,如果那样,就不是才子而是俗吏了。

上面不是讲了温庭筠得罪宰相的事吗,这次更厉害,温庭筠又拿皇帝“开涮”了,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唐宣宗李忱有“小太宗”之称,在晚唐算是比较有作为的皇帝了。有一次,他微服私访,在旅社里遇到了温庭筠,温庭筠也不认识唐宣宗。

温庭筠看着唐宣宗总觉得他有点“拽”(人家是皇帝能不拽吗?),还比自己长得帅,觉得超过自己了,颇不服气地问道:你不就是一个小官嘛,牛什么呢,是司马吗?

唐宣宗:不是。

温庭筠:那你就是县尉了。

唐宣宗:也不是。

-----

整个对话过程,温庭筠以才子自居高高在上,使用的表情为三分讥笑三分薄凉四分漫不经心。尽问了一些司马、县尉之类的小官,等于嘲弄皇帝形容猥琐没气质,这自然又得罪了唐宣宗。

就这样,温庭筠先得罪宰相再得罪皇帝,之后数年累举不第,原因也就不言自明了。温庭筠呢也总算想明白了,霸才无主,就算自己考750分,也不会被录取的。“词客有灵应识我,霸才无主独怜君。”

本来温庭筠参加考试,就有帮别人答题的习惯,现在就更加积极了。以前温庭筠当枪手,从不收取任何费用,堪称业界良心。

而现在当枪手,除了做好事,还有泄愤和讽刺。很多及第的都是靠温庭筠的文章,而温庭筠自己却累举不第,这简直就是天大的混账。温庭筠因为频频地帮别的考生,得到了“救数人”的绰号。

有一年科考,有个叫沈询的考官跟温庭筠较上劲了。你温庭筠不是叫“救数人”吗,我倒要看看你是怎么救数人的。沈询对温庭筠特别“照顾”,特设一席于帘下,将温庭筠安排在自己的眼皮底下答卷,眼睛瞪得贼大溜圆,就像偷窥内个什么来的-----

温庭筠见沈询这样盯着自己,心里很不高兴,“沈”目睽睽之下,“无计可施”,只得提前交卷匆匆离场。

沈询看着温庭筠远去的背影,洋洋得意:什么救数人,也不过如此嘛,再狡猾的考生也斗不过考官我,哈哈,小样,我还治不了你。

谁曾想,第二天社会上流传着一条可怕消息——据路边社报道:这次考试,温庭筠尽管受到严密监控,但还是口授八人,捍卫了自己“救数人”的光荣称号。

在考官的眼皮底下,温庭筠到底是怎么做到口授八人的?对不起,这属于温氏独家秘方,概不外传。

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回到文首,温庭筠在一场试题泄密案中因替人答题,被人揭发,朝廷以“以文为货”、扰乱考场等罪名,贬之为隋县县尉。

温庭筠从此结束了自己几十年的“枪手”生涯,更是实现了自己从布衣到官员的跨越,他的人生理想竟然以这种方式得到实现。

要问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奇葩事情发生?

上文我们知道,温庭筠和宰相令狐绹的儿子令狐滈经常厮混一起吃喝玩乐,虽说是酒肉朋友,但令狐滈还有点哥们义气。

令狐滈在家里像家长,又有“白衣宰相”之称,令狐绹对儿子是言听计从百依百顺。温庭筠托了令狐滈从中转圜,而五品以下的官员任命,宰相令狐绹就可以直接做主,不需上报。

尽管令狐绹对温庭筠恨之入骨,这么多年来也一直在压制他,但面对宝贝儿子的请求,他不得不答应,施舍了温庭筠一九品小官。

855年春,已经44岁的温庭筠前往隋县上任,途经商山时,他给我们留下了千古名篇《商山早行》: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是千古名句,意象俱足,不事雕琢,言有尽而意无穷,道尽羁旅之愁,引发强烈共鸣。获得宋代欧阳修、梅尧臣和明代李东阳等大咖一致点赞。

只是温庭筠还未到隋县,就被其上司山南东道节度使徐商“截胡”,留任为幕府巡官。徐商和温庭筠有旧,彼此交往多年,徐商很是欣赏温庭筠的才华。

徐商幕府人才济济,温庭筠和段成式交往最多。段成式是前宰相段文昌之子,但段成式可不是令狐滈那样的纨绔子弟。

段成式博学敏捷,文章为一时之冠。温庭筠和段成式二人因才华相互欣赏,最终结成儿女亲家,这是文学史上的佳话。

补充说一下,温庭筠的弟弟温庭皓也在徐商幕府任职,温庭筠的墓志就是弟弟温庭皓写的。

在骈文创作上,温庭筠与李商隐、段成式齐名,因三人都排行第十六,所以合称“三十六体”。在诗文上,温庭筠和李商隐并称“温李”,在词上和韦庄并称“温韦”。

除了诗词、骈文方面的成就外,温庭筠还是小说家兼学者,他写有大量传奇小说和学术论文,他的书法也很有造诣,只因他的花间词太过耀眼,人们往往忽略了他其他方面的成就。

如宋代柳永,温庭筠无论到走哪里都能像磁铁一样,和歌伎们相互吸引。在幕府,温庭筠又和营妓们打成一片,他特别喜欢其中一个叫柔卿的,于是花了半年工资为她脱了乐籍,纳为小妾,飞卿娶柔卿,卿卿我我。

美酒佳肴,佳人相伴。温庭筠激情勃发,好词不断。

《更漏子·相见稀》

相见稀,相忆久,眉浅澹烟如柳。垂翠幕,结同心,待郎熏绣衾。

城上月,白如雪,蝉鬓美人愁绝。宫树暗,鹊桥横,玉签初报明。

我们知道,温庭筠被尊称为“花间鼻祖”,是因为他是最早写下大量“花间词“的人。

温庭筠和歌伎舞女频繁接触,“妾身君抱里,尺寸自思量。”拿到的都是第一手素材,他一个油腻大叔写出的“花间”词细腻得比女人还女人,这就叫艺术来源于生活。

想写出有血有肉有温度的好词,那就必须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群众。一个从没吃过柠檬的人,你让他怎么写出柠檬的味道?

放到今天,温庭筠怕是要被贴上“海王”标签。但在唐代,文人士子饮酒狎妓,就像我们今天在大街上喝酒撸串一样,一种生活方式而已。

温庭筠痴情而不滥情,更不是登徒子,见一个爱一个,他也有自己的道德标准、操守底线,比如他和才女鱼玄机的故事。

鱼玄机和温庭筠的故事,是一个小萝莉爱上一个“怪蜀黍”的故事,你也可以叫他们师生恋,因为温庭筠和鱼玄机有师生之谊。鱼玄机向温老师发出火辣辣的求爱信号:

《冬夜寄温飞卿》

苦思搜诗灯下吟,不眠长夜怕寒衾。

满庭木叶愁风起,透幌纱窗惜月沈。

疏散未闲终遂愿,盛衰空见本来心。

幽栖莫定梧桐处,暮雀啾啾空绕林。

鱼玄机直接称温庭筠“温飞卿”,可见鱼玄机性格之泼辣。“幽栖莫定梧桐处,暮雀啾啾空绕林。”我就像一只小小鸟,啾啾凄鸣,绕树三匝,何枝可依?温老师,你宽阔的胸怀,能否成为我停泊的港湾?

面对爱徒爱的追问,早已见惯风月的温庭筠却胆怯了:小鱼呀,我只是你的老师,我比你大30多岁呐,你怀春我怀旧。

而且可恨的是,还有人叫我“温钟馗”,晚上黑灯瞎火的吓着你也不好。我们真的不合适,内个什么,我给你介绍个貌美多才的大帅哥吧-----

这当然也不能怪温庭筠,他毕竟只是个古代人,对师生关系看得很重,没有我们现代人思想解放,俺们现代人82娶28都木有问题,你说对吧。

泪眼问花花不语,鱼玄机徒呼奈何。这之后发生的故事我们也都知道了,鱼玄机嫁给状元才子李亿为妾,最终却被李亿妻子扫地出门。

后来,鱼玄机入咸宜观做了女道士,沦为“道媛”,因失手打死女婢被处死,一代才女香消玉殒。桃花谢了春红,太匆匆!

“易求无价宝,难得有心郎。”是鱼玄机对李亿的绝望。不知临刑前鱼玄机是否会想起温老师:我还是喜欢你,像风走了八千里,不问归期。

温庭筠泉下有知的话,他是否会因为当初的决定而悔恨?

865年,54岁的温庭筠任国子监助教,相当于国子监副教授。

温庭筠当上国子监副教授后面貌焕然一新,副教授就该有副教授的样子,他不再像过去那样饮酒赌博,也不再去烟花柳巷了,整天备课到很晚,每晚礼部大院内最后熄灯的,那就是我们敬爱的温副教授。

除了日常教学,温庭筠还当过考官。温庭筠一生为科考所伤,如今自己亲自当考官,好一个造化弄人。我想举荐人看中的,除了温庭筠的才华外,他丰富的考试和作弊反作弊经验也是原因之一吧。

为了不让自己的悲剧重演,温庭筠大胆改革考试制度,张榜公布录取的考生名单和他们的试卷,以保证招考工作公平公正公开。

这一举措,让广大平民子弟欢欣鼓舞,相反那些官员子弟则如丧考妣,因为他们再也无法通过权力浑水摸鱼了。

温庭筠评价好作品的标准是敢讲真话、有见解有锋芒。

于是,一篇篇考试作文,犹如战斗檄文,将大唐弊政、权宦不作为乱作为等乱象掀了个底朝天。

温庭筠这种做法,不但得罪了一般的权贵,更是直接得罪了首席宰相杨收。于是,一纸诏书,温庭筠被贬为方城尉。

“愁杀平原年少,回首挥泪千行。”温庭筠带着不甘,和一众送行好友洒泪而别。

诗人纪唐夫赠诗:

《送温庭筠尉方城》

何事明时泣玉频,长安不见杏园春。凤皇诏下虽沾命,鹦鹉才高却累身。且尽绿醽销积恨,莫辞黄绶拂行尘。方城若比长沙路,犹隔千山与万津。

诗中把温庭筠比作被贬长沙的贾谊,希望他有机会重返长安。又说他像才高而性烈的祢衡,为才所累,温庭筠也终在就职途中“流落而死。”享年55岁,他再也没能回到长安。

为了实现心中梦想,再现祖上荣光,你未及弱冠便来到了长安,你用你喷薄的才情、年少的轻狂,穿过重重华幕,在晚唐风华将逝的天空,留下了一抹与众不同的颜色。

那也只是你一个人的颜色,一种被人嘲笑的颜色。你郁闷,你彷徨,你无奈,曾经的追风少年,被生活的刻刀雕成了中年大叔,从此,你似乎懂得了生活的含义。

你奔走权贵门下,你妥协,你低头,你一生所求,不过是一官半职而已,可是一种叫“情商”的怪物拦住了你,你拼尽了全力,还是过不好这一生。

你的才情,在权力的铁幕前撞个粉碎,火花四溅。你终没能打开那扇厚重的权力之门,那些碎片却洒向花间,开出了最纯美的花。

先祖的功业激荡着你的热血,你建功立业的雄心从来不曾减退,你的理想也最终“被实现”。

你“流落而死”,我不晓得是在什么地方,我想那地方应该芳草鲜美、落叶缤纷,有人说,那里埋藏着花间鼻祖和他的传世才情。

“却笑江南客,梅落不归家。”

最后告别时刻,你还喜欢长安吗?我想不会的,你梦到的应该是江南,“柳暗杏花稀,梅梁乳燕飞。”、“草浅浅,春如剪。”-----那里才是你的故乡,那里才能画出最美的颜色。

0 阅读:4

百晓声谈历史

简介:过去的一秒已成为历史,欢迎大家关注我,给我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