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作为一代伟人,洞彻世事,深谋远虑,又心怀柔情,兼济天下,作为新中国的奠基者、铸造师,使中国从根本上脱胎换骨,扭转乾坤,早已驾鹤西去的他在一些人民的心中是近乎神明的存在。
但伟人终究并非九天之上的神明,凡人之躯的毛泽东,也会嬉笑怒嗔,也有七情六欲,也拥有和寻常老百姓相似的际遇,生活里也有心酸、遗憾和无奈。
这份遗憾无奈的其一就体现在毛泽东坎坷的婚姻史上。
毛泽东一生曾有过四段婚姻,分别是有名无实的包办婚姻,情投意合的美满婚姻,患难与共的红色婚姻,尴尬无奈的不幸婚姻。

“我十四岁的时候,父母给我娶了一个二十岁的女子,可是我从来没有和她一起生活过——后来也没有。”
“我不认为她是我的妻子。”
在1937年与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的谈话中,毛泽东说了这样一番话。
10岁那年,毛泽东跟脾气火爆的父亲毛顺生闹脾气,回家怕挨打,于是离家出走足足三天,期间父母发疯般找他,最后还是毛泽东实在累了饿了,那股要跟父亲犟到底的倔劲儿也减轻不少,便主动回了家。
看着好不容易才找回来的儿子,毛顺生是再也不敢扬言要揍他了。
这件事也让毛泽东初次尝到了反抗胜利带来的满足,尤其此事过后,其他孩子都佩服他佩服得不得了,因为毛泽东把他们一直以来幻想的事情付诸行动了,小孩们都争先恐后地要跟着他混,让小毛泽东当他们的“老大”。
对男孩子来说,没有什么比一堆崇拜自己的同龄人争着抢着当自己的小弟更有成就感的了,那时可给毛泽东得意坏了。
晚年的毛泽东跟身边人谈起这段童年往事,也笑着承认,自己的确从小就很有领袖欲,小时候父亲给他一群鸭子,让他去放鸭,看着鸭子在他的驱赶下,排好队挨个扑通跳下水,他都神气得不得了,更别提是带领一群人了。
青少年时期的毛泽东比较“野”,同龄孩子最怕的父母老师,他都敢反抗,却没想到,还真野出麻烦来了。
毛泽东14岁那年,毛顺生觉得儿子实在太不服管教了,于是琢磨着给他讨个媳妇,心想男孩子成了家,兴许就能收心了。
却没想到,这桩包办婚姻,不仅没能拴住毛泽东的心,却将最不喜被束缚的毛泽东推得更远,加快了他走向外面世界的步伐。

毛泽东从小就是个倔强的孩子,十四五岁的年纪,又恰值叛逆心最重的青春期,自己的婚事被父母不打一声招呼地操办,对毛泽东来说简直是天大的荒唐事。
尽管千百年来,婚姻一向都是讲究媒妁之言父母之命,但毛泽东是向来不愿做自己不情愿的事的,就算把刀架在他脖子上他也绝不妥协。
为什么自己的婚姻大事,自己却做不了主?为什么父母一句话,自己就要乖乖娶一个此前连面都没见过一次的陌生女人,还要与她共度余生?
14岁的毛泽东有一颗不愿妥协退让的心,却因过于年少,在行动上却难免受到一定的局限性,他拗不过父亲的专横,也不愿见到母亲伤心难过,只能带着那些深刻的思考,违心地接受了这桩被父母强加给自己的婚事。
那一年,毛泽东14岁,新娘子20岁。
中国的家谱只记录妻子的姓氏,所以人们对这名女子的了解很有限,只知道她是来自韶山的罗氏。
婚后的毛泽东心里终究是怨气难平的,他只能将自己的倔强和坚持,以另一种形式映射在这段他并不想要的婚姻上。
他虽然与罗氏成了婚,却有名无实,未和她真正过上一日实质性的家庭生活。
毛泽东也从来不承认这桩婚事,他打定主意不会碰罗氏一根头发,不让她走进自己的生活,内心倔强的毛泽东以这种方式继续坚守着自己内心的底线,这是他对农村压抑的传统观念、对旧社会的包办婚姻制度发出的挑战。
他在自传中也提到了这一点:“......我对于女人本无兴趣......我并没有和她一起住过,此后也没有,我不以她为我的妻子,那时也根本不去想她。”

对毛泽东来说,比起儿女情长,柴米油盐之类的生活琐事,他更渴望走出韶山,去和志同道合者纵情谈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大事。
但这并不意味着毛泽东性格凉薄,冰冷无情,他依旧尊重这段历史,尽管这并非他所愿。
事实上,到1937年毛泽东对美国记者回忆起这段往事时,罗氏早已不在人世很多年,毛氏家族的编年史记载,她在结婚两年后就身患重病去世了。
很多年后,毛泽东早已不是当初那个倔强叛逆的毛头小子,变得阅历丰富心智成熟,再想起这段年少往事,想到寂寞逝去的罗氏,昔日的怨怼淡漠,皆化作满腔同情和怅惘。
他虽与罗氏有名无实,但在此后的日子里,他继续善待着罗家亲属,以弥补腐败婚姻制度造成的悲剧。

我们无从得知这位罗氏姑娘是带着怎样的心情与世长辞的,她和毛泽东一样,都是这种落后且愚昧的婚姻习俗的牺牲品,罗氏在无望的忍耐和等待中熬到了生命的尽头,毛泽东虽凭着一腔倔强冲破了出来,却也留下了一生恐惧婚姻的阴影。
在那之后的几年里,毛泽东游历社会,尽管他风华正茂,年轻健康,但几乎再没看到有任何浪漫韵事的迹象。
后来毛泽东这样告诉埃德加斯诺,当时他们几乎没有时间谈恋爱或搞浪漫,时代太紧迫,对知识的需求也太紧迫,他们无暇关心和异性交往乃至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琐事。

爱情第一次进入毛泽东的生活,是通过对他一生影响最大的人之一,湖南第一师范学校的伦理学教授杨昌济。
杨昌济在他长沙的家里设了一个开放日,学生们每礼拜天都会在他家吃饭,毛泽东正是在杨家第一次见到了杨昌济的女儿杨开慧。
一个身材矮小脸蛋圆圆,长得有点像她父亲,眼睛不大略深,皮肤很白的姑娘。
17岁的杨开慧被侃侃而谈、从容自若的毛泽东吸引,当听说毛泽东在学识上的无数成就时,她更是深深迷上了这个比自己大了8岁的成熟男人。
1919年11月发生了一件大事,清楚地勾勒出新旧社会之间的差异。
一个叫赵五贞的姑娘,被卖给一个老富商做妾,抵达富商家后,人们掀开轿帘准备迎亲,却看到新娘血淋淋的尸体——她在半道中就已割喉自尽,以表达对包办婚姻的反抗。
这件事在长沙各报刊专栏引起热议,毛泽东等一众同志尤其分开,这件事勾起了毛泽东自身的心灵创痛,他愤怒地写道:“这起事件的背景,是婚姻制度的腐朽和社会制度的黑暗,没有独立的思想和观点,没有选择爱情的自由。”
几个月后,杨昌济在北京病逝,在病床前,毛泽东和杨开慧时隔两年再度重逢。
杨开慧陪着父亲的遗体回了湖南老家,然后进入长沙的一所教会学校,不久,毛泽东也回到常撒谎,担任小学校长,正是在那里,这段感情得到了圆满,爱情的火花彻底点燃。
1920年底,这对有情人结为夫妻。
杨开慧为毛泽东诞下两个幸存的儿子,毛岸英和毛岸青,她是一位很有进步思想的女性,不仅是湖南省首批团员之一,还于1922年加入共产党,成为一名活跃党员。

1927年底,秋收起义失败,毛杨被迫分离,毛泽东带着军队来到湘赣边界的山区,杨开慧退到长沙郊外的村子里,在那里一直呆到1930年被国民党逮捕。
为了报复羞辱毛泽东,国民党逼迫杨开慧公开放弃与毛泽东的婚姻和共产主义,却遭到杨开慧拒绝。
11月14日,杨开慧英勇就义,这对夫妻自此阴阳相隔。
毛泽东后来写了首《蝶恋花答李淑一》,其中一句是:“我失骄杨君失柳,杨柳轻飏直上重霄九。”
“骄杨”便是指逝去的杨开慧,可以看出毛泽东对这位革命伴侣的深深缅怀。

毛泽东的第三任妻子,是贺子珍。
贺子珍是一位留着革命性短发的美女,受过学校教育,1926年起成为中共党员和一名宣传家,工作作风干练,性格刚柔兼济,在很多方面都极符合毛泽东所喜好的女性气质。
她也是使步枪的好手,连军阀都对她的枪法刮目相看,素有“双枪女将”的称号。
贺子珍和毛泽东最初相遇的方式也很符合她的知识女性的身份,毛泽东邀请贺子珍帮助自己写一些手稿,处理一些日常事务,久而久之,两人日久生情。
这份同志间惺惺相惜的革命情谊渐渐转为纯洁浪漫的爱情。
1928年5月,毛泽东和贺子珍举行了婚礼,结成革命伴侣。
夫妻俩并肩走过了硝烟弥漫的战争生活,但这这段婚姻既有患难与共的坚定,也有无尽的心酸苦难。
在延安,可能是因为长征的艰辛,总之毛泽东和贺子珍之间的感情出现了裂痕。
贺子珍脾气出了名的倔强,当初毛泽东爱的就是她这份泼辣要强,却没想到这成为他们婚姻走向破裂的导火索。
贺子珍因太过要强,陷入了无法追逐毛泽东步伐的自耗和苦恼,两人误会也越来越多。

1937年10月,贺子珍执意出走苏联进修,毛泽东一遍又一遍地托人捎口信,请她回心转意,但贺子珍的倔强不许她回头。
即便贺子珍到了莫斯科,毛泽东也没有放弃挽回他们的婚姻,他发电报请贺子珍回国,但贺子珍还是没有回头。
后来毛泽东用一句话评价自己和贺子珍的性格:“你是铁我是钢,碰在一起响叮当。”
两个都倔强的人撞在一起,其实往往很难有好的收场。
贺子珍错过了毛泽东最后的召唤,等回头欲再续前缘,却发现毛泽东的身边已经有了别人。
毛泽东同江青结了婚,这件事给了贺子珍很大的打击。
1959年庐山再重逢,贺子珍望着面前二十多年来日思夜想的人,泪如雨下,毛泽东也满面凄然,叹息中包含遗憾无奈,因为彼此都知道,他们还是错过了。
这次见面也成了最后的诀别,两人原约好次日再聚,江青却得到消息,赶来庐山,这次约定还是化为泡影。

至于与江青的结合,是毛泽东一生中最后一次也是最悲剧性的婚姻。
关于为什么会嫁给毛泽东,江青曾用一句话给出了答案。
“英雄人物创造历史,我如果不能成为英雄,也要成为英雄的终生伴侣。”
在江青的眼里,毛泽东就是创造历史的英雄人物,随着相处渐深,这份崇拜自然而然变成了恋慕。
很多人都讨厌江青,就连毛泽东也说过,江青这个人得罪人太多,容易把人推到墙角里去,他曾多次教育她要团结别人,她就是不听。
毛泽东自嘲道,尼克松奉承我,说我改变了世界,我说就改变了北京附近的几个地方,现在连自己的老婆都没有改变,还谈什么改变世界呢。
言语之间尽是对江青的无力。

不过毛泽东指出,她也不是一无是处,优点是反潮,敢想敢干。
毛泽东对江青的评价确实是很客观的。
两人之间不是没有过好时光,最初嫁给毛泽东时,江青的性格甚至能用“善解人意”“贤妻良母”这种词来形容。
但其实这份收敛,来源于她自己的心知肚明。
她深知比起其他延安干部夫妇,自己的革命资历实在浅薄,所以不能不小心收敛,把姿态放得低些,表现得谦虚谨慎,但她的本性终究是张扬傲慢且富有野心的。

只要她觉得时机成熟,便会显露本性,所以后期给人一种性情大变之感,从老老实实的小妇人一下子就成了蛇蝎心肠的野心家,硬要走上政治前台横加干涉,最终落得个惨淡收场。
这段遗憾与怨怼交织的不幸婚姻持续了38年,陪伴了毛泽东的后半生,晚年的毛泽东也曾感叹这桩婚姻开始得实在草率,想再摆脱却是有心无力了,伟人一生致力于改革婚姻制度,倡导婚姻自由,自己的感情生活却坎坷不断,四段婚姻,没有一段称得上真正意义上的圆满,不能不令人心痛唏嘘。

参考资料:张德艳.毛泽东的婚姻[J].党史纵横,2013(09):1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