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着皇帝遗体,拿着玉玺绶带,历史上最优柔寡断的人如何错失良机

清風明月逍遥客 2022-05-31 08:20:22

遇事优柔寡断,拿不定主意,这在我们工作生活中是很常见的一种现象,我们每个人的周围,几乎都从来不缺优柔寡断的人。他们意志不坚,遇事总是举棋不定、前思后想、瞻前顾后,就是做不出决定,结果因此而耽误了不少事,也错过了不少好的机会。

今天我们谈到的这个历史人物就曾因为优柔寡断丧失了登基当皇帝的机会,而且最终落得人死家亡的悲惨结局。此人就是西汉的董贤。

公元前1年8月15日,也就是西汉元寿二年的深夜,夏季闷热难得今夜有凉风,寻常老百姓早早入眠,但西汉皇宫未央宫里却是烛火不灭,身影不断,西汉第十三位皇帝,在位6年,年仅25岁的汉哀帝刘欣死了。

在中国历史上,汉哀帝刘欣是最著名的好男风的皇帝。

据说,董贤这个人,既无家庭背景,又无真才实学,只不过天生白白嫩嫩,面相娇柔妩媚,虽是男人但长得一张美女脸,说起话来更是娇滴滴。刘欣还是太子的时候就非常爱慕董贤,当皇帝后有一次,刘欣在殿内远远看到当班的董贤怦然心动,当场授予黄门郎的官职,并让他坐在自己腿上聊天,自此俩人朝夕相伴,形影不离,更是发生了关系。

汉哀帝刘欣是真的喜欢董贤,独宠他一人,董贤一月之内三次升迁,震惊朝野。董贤也是真爱汉哀帝刘欣,汉哀帝刘欣曾经考虑董贤家里面还有老婆,便让他回家看看老婆,结果是董贤死活不肯,说什么也不回家。

据说有一次,汉哀帝刘欣睡觉醒来时,董贤还在睡,于是命人割了自己的衣袖,以免惊醒了董贤,这就是典故“断袖”的由来。

汉哀帝刘欣死时,围绕在龙床周围哭泣的,除了宦官宫女外,最重要的人物就是高安侯、大司马、卫将军、领尚书事董贤。

由于汉哀帝刘欣既没有儿子,也没有指定皇位继承人,临死前,将传国玉玺和绶带,这两样代表皇位的标志性物品交给了23岁的董贤,而且亲口说了一句话“无妄以与人”,就是说皇位“不要随便交给别人”的意思,言外之意是希望董贤当天子。

汉哀帝刘欣为什么会这么说呢?

汉哀帝刘欣在位时,赏赐了董贤很多财物,为他在长安城的中心地段建造了超级豪华超大面积的住宅,据说比皇宫还气派,门槛和门柱都是用丝绸锦缎包裹。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董贤的父亲、岳父、妻弟等家人都获得了大大小小的官职,甚至连董贤家奴仆也得赏赐。董氏家族迅速崛起,成为朝廷一大势力。而且汉哀帝刘欣早就有将皇位禅位给董贤的念头,当着满朝文武大臣试探性地提出过几次,只不过时机不成熟只好作罢。

我们再回到汉哀帝刘欣死的这一夜。

守着皇帝的遗体,拿着传国玉玺绶带,此时的董贤可以说是未央宫里最具权势的人。

董贤的头衔是高安侯、大司马、卫将军、领尚书事,我们分别讲一讲:高安侯是一个爵位,虽是贵族的荣誉称号,但在汉朝, 要想登基做皇帝,是太子或是王侯才行;大司马表面是掌管军事的最高职位,但具体负责处理实际政务,权力极大;卫将军更是掌握禁军的职位,拥有直接调动长安城军队的权力;领尚书事虽不是什么高官,但有自由出入皇宫,甚至代表皇帝发号施令的身份。

所以,此时的董贤只要他想,果断处理几件事后,皇帝的宝座离他近在咫尺,唾手可得。但是历史就是这样捉弄人,在这个关键时刻,董贤什么也没有做,没有挂印称帝,没有以大司马的名义召集大臣议事,也没有嚎啕大哭,只是手拿传国玉玺和绶带,优柔寡断,毫无作为,反应迟钝。在最后一刻,董贤乖乖地将手中权力全部放弃,当晚被太皇太后王政君和王莽联手制服,彻底丢了官、失了势。

在汉哀帝刘欣死的那个夜晚,董贤和老婆在自己的豪宅里自杀了。

或许是恐惧心理,董贤和老婆的尸身被家人连夜下葬。

没想到,王莽怀疑董贤诈死,又立刻安排人连夜挖开了坟墓,看看埋进去的到底是不是董贤本人,确认无误后才放心。

董贤死后,董家人被发配流放,长安城的老百姓纷纷聚集在董贤的豪宅,一边假装哭泣,一边盗取财物,为什么?因为董贤的家产被朝廷变卖了43亿钱。

自此,董贤这个人从历史舞台上彻底消失了。

回顾这段历史,在那个生死攸关的夏夜,董贤完全可以封锁皇帝的死讯,凭借玉玺、官职、权力以及家族势力,果断决策,迅速行动,成为未央宫的新主人,历史或许会呈现出另一番景象。

看来,做什么事情都犹犹豫豫、拖拖拉拉、思前想后,就是不去实践,结果就是什么都没做成,什么都没做好。这样优柔寡断的性格真是够可怕的!

0 阅读: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