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个采访中,主持人问全红婵:第一次尝试跳水,你当时害怕吗?
全红婵毫无犹豫地回答:害怕,我当时都哭了。
婵宝说完,自己就笑了,颇有“纵使当时惊涛骇浪,回首却已云淡风轻”的洒脱,有一种轻舟已过万重山的淡定和从容。
旁边的队友王宗源问她:跳几米啊?
全红婵有些不好意思地笑道:3米。
是啊,作为如今十米跳台上的王者,全红婵回过头看自己当时跳三米台吓哭的画面,估计也是不可思议的。
主持人解围:太高啦。
全红婵一边附和了这个观点,紧接着揭露当时内心真实的想法:
下面的水本来就很绿,我都怕里面有什么小动物。
说完哈哈大笑,队友陈芋汐和王宗源调侃:里面有两只乌龟。
婵宝回忆:(水)里面看不见,我一跳下去就赶紧游上来,我生怕有什么东西抓我一下子。
说实话,听到这里的时候,我带入了童年的我以及一个母亲的角色,心疼得几乎落泪。
我自小对各种各样的昆虫、水蛭、蛇等小动物就充满恐惧,所以我太能理解全红婵说的那种恐惧了,看到它们头皮发麻,头脑一片空白,两股战战,不知所措。
记得小时候我妈妈带我到稻田里拔草,农村长大的孩子应该知道稻田里有蛇、蚂蝗、还有一些叫不出名字还咬人贼疼的虫子,我胆战心惊。
我一边拔草一边警惕地观察,有一次我一低头,看到一个大蚂蝗叮在我的腿上,我当时发出超大分贝的尖叫,方圆百米之内的人都听见了,我一下“出了名”。
现在回想起来还心有余悸,我站在水里,根本不敢去碰蚂蝗,听说越是想把拽出来蚂蝗会往皮肤里钻得越深,我手足无措地大喊,是我妈用手拍了一下,把蚂蝗扔了。
我的腿上流了好多血,血腥味很快又引来了蚂蝗来叮我,我的尖叫声再次响起。
那是我儿时的噩梦。
全红婵说害怕水里有什么小动物时,心里那种恐惧我太能理解了,那时她才是个八九岁的孩子,妈妈不在身边,面对严厉的教练,她不敢讲。
她的心里一定充满了惶恐和无助。
小小的她得做多大的心理建设,才鼓足勇气跳下去,然后又赶快游上来,觉得站到岸上就安全了。
我家女儿也害怕各种昆虫,小时候遇到蜘蛛、蜈蚣等昆虫,都是大声向父母求助,而我作为成年人,就算是心里再害怕,也会克服恐惧,给孩子安全感。
我太清楚那份安全感对于一个孩子的重要性了,能够给孩子小小的心里种下力量的种子,开出勇敢的花来。
而全红婵当年只有自己一次一次地说服自己,一次一次地跳下去再游上来,时间长了,她也知道水里是安全的,才渐渐不再害怕。
然而三米台过后是五米台,然后是七米台,全红婵回忆第一次站到七米台上,她被高度吓坏了,一直不敢跳,到最后腿都站紫了,教练只好让她先下来。
全红婵七岁离开爸妈,这一路走来,需要小小的她独立勇敢地面对每一次坎坷、每一次恐惧、每一次失败、每一次泄气……
全红婵就在这一次次地战胜困难中强大了自我,从天才走向强者,令无数人佩服和赞叹。
成功的人本身就具备常人所不能具备的天赋和毅力,能够克服自身的恐惧也是一种无与伦比的竞争力。
还有毅力,当全红婵一天高强度的训练下来,她几乎虚脱,但她依然能够一天一天地坚持下来,这就是强者。
所以,有一次主持人问全红婵想对自己说什么的时候,全红婵说:你真牛,你能坚持到现在真狠呐。
王勃曾在《滕王阁序》中说: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这真是全红婵的真实写照:出生平凡却意志坚定,小小年纪却有青云之志,凭借着自身的不懈努力,最终成就跳水史上的一段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