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折时刻来临,美俄乌三边破冰中国布局战后新秩序

如是谈 2025-03-27 15:01:29

当印度总理莫迪主动请缨调解俄乌矛盾时,国际社会的目光却转向了利雅得,这座沙漠之城正成为改写欧洲地缘格局的谈判中心。3月23日至24日,美乌、美俄代表团在沙特连续展开两场马拉松式会谈,泽连斯基首度展露笑容,中方则在联合国召集17个“全球南方”国家共商战后布局,俄乌冲突的终局轮廓正加速浮现。

这场持续26个月的冲突转折始于2月18日。美俄在利雅得达成包含“人道走廊”“能源合作”等内容的四点共识,为后续谈判奠定基础。3月11日,美乌首轮会谈敲定矿产开发协议及30天停火框架,但欧洲多国对乌克兰让步心存抵触,导致进程一度停滞。

转机出现在3月16日,特朗普与普京的90分钟通话打破僵局,双方就顿巴斯地位达成秘密谅解,为三方会谈扫清障碍。3月23日,美乌第二轮谈判聚焦黑海沿岸矿产权益分配。5小时的闭门会议中,乌方同意向美国企业开放扎波罗热锂矿开采权,换取美方对克里米亚现状的默许。

次日美俄12小时谈判更具突破性:俄承诺保障敖德萨港口自由通行,美方则默许俄保留赫尔松水电站控制权。尽管双方未公布具体条款,但现场传出的画面显示,美俄代表在休会期间握手寒暄,与半年前剑拔弩张的氛围形成鲜明对比。

3月25日,泽连斯基突然现身顿涅茨克前线,一改往日凝重神情,向士兵宣布“和平即将到来”。同日,俄军罕见暂停对哈尔科夫的导弹袭击,乌东战线出现开战以来首次72小时无交火状态。分析人士指出,这些信号表明核心分歧已基本解决,剩余谈判或将围绕“去军事化”程度等细节展开。

正当美俄乌在沙特博弈时,中国悄然展开战略布局。3月20日,由中国主导的乌克兰危机“和平之友”机制在联合国召开闭门会议,巴西、南非、埃及等17个“全球南方”国家参与。

会议重点研讨三大议题:冲突结束后国际能源格局重塑、多边金融机构改革,以及价值3800亿美元的重建计划分工。早在2月28日,中国商务部已组建包含67家央企的“乌克兰重建联盟”,显示出对战后经济秩序的深远谋划。

值得关注的是,各方对终局时间表心照不宣。3月18日,特朗普在竞选集会上承诺“4月20日前结束战争”,这与俄军春季战役周期高度吻合。

欧盟内部文件显示,布鲁塞尔正制定针对俄原油的“阶梯式解禁方案”,拟在5月起逐步恢复能源贸易。尽管波兰等东欧国家仍在鼓吹“战斗到底”,但主流国家已转向务实,德国总理舒尔茨3月22日突访基辅,力劝泽连斯基接受“非完美和平”。

这场世纪博弈的尾声揭示出三条铁律:地缘冲突的解决终究依赖大国协调,中小国家的话语权取决于战略筹码,而战后秩序重构永远是未雨绸缪者的舞台。当泽连斯基在战壕里展露笑容时,中国企业的重型机械已驶向第聂伯河沿岸,和平未至,但新秩序的齿轮早已开始转动。

0 阅读:1
如是谈

如是谈

为你带来前所未有的阅读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