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运用逻辑思考力,明确解决问题的过程。逻辑思考的基础是对解决问题的过程有透明清晰的认识,此观点可称为过程主义。将解决问题的过程透明化后进行工作,可稳步接近目标。
2.该方法有改善和改革两个行为方式。
1.改善:对目前做法不做大改变,把力所能及的事情慢慢做好,如建房子垒砖或加固脆弱墙体。需时间但可稳步做好事情。发现问题后,确立改善主题,明确改善目标;分析现状,探明问题原因,找出达目的方法;归纳原因,确立改善方案;实施方案,确认效果;若不理想,重新确定方案,反复改善,达成目标即改善成功。
2.改革:不再固执于目前做法,从根源上改变行为方式。确立宏伟目标并一气呵成完成,被称为跳伞模式,确定目标地点后瞄准纵身跳下,有较高风险但可短时间达成目标。推进改革的方法是打破现状,提出问题,下决心设立目标;分析现状,搜集改革信息,找出阻碍目标实现的障碍(问题点),确立改革方案;实施改革方案,走上正轨即达成改革。
方法 2:三角逻辑,提高说服力1.在逻辑思考中,结论、数据和论据必不可少。使用三角逻辑可将三者结合,找到线索并更容易说服对方。结论是三角形顶点,即说话的推论、假设;数据是为说明主张而举的事例、统计数据等事实;论据是原理、法则、公理、人们普遍认同的观点等,相当于理由。位于三角形顶点的结论需由数据和论据来正当化。
1.例如,以 “某艺人决定经常在白天的人气栏目中演出” 为数据,以 “如果经常出现在这个节目中,那么知名度就会提高,成为大众的热门话题” 为论据,可推导出 “从此他就会慢慢成为知名演员” 这个结论。
2.用多层三角逻辑增强论据。如果论据没有说服力,即使数据准确,对方也不会接受主张。若对方不具备相应背景知识,也难以接受论据。此时可使用多层三角逻辑,用数据和论据来武装结论。
1.比如,以 “村上基金将收购 A 公司的股票” 为数据,以 “如果被村上基金收购股票股价就会上涨” 为论据,得出 “A 公司的股价就会上涨” 的结论。若对方不承认论据,可进一步说 “过去 10 次都是这样的”,提高数据和论据的客观性。
方法 3:归纳法,总结事实然后得出结论1.在推导结论时,归纳法发挥作用。在三角逻辑中,按照 “数据→论据→结论” 的顺序展开论述。
1.首先积累数据,如 “A 事业部的销售额是 100 亿日元,赤字是 20 亿日元。之后也没有改变赤字的计划。这样一来 3 年之后将债台高筑。” 以这些数据为论据,用一般的法则和趋势去分析,得出 “不能放任赤字不管,必须想办法不让自己债务缠身。不考虑未来的事业是难以持久的” 的观点,进而推出结论 “A 事业部需要从根本上找到对策,应及早考虑重组或退出事业。”
2.归纳法是将一个个数据积累起来,分析其发展趋势,以数据反映的趋向进行类推,加之以一般法则,得出结论,由归纳法得出的结论大多被称作推论。
2.归纳法使论据明确化。世界上存在智力斗争的辩论,如对于 “是否应当转变东京机场的机能” 这个议题,赞成派和反对派双方辩论以让对方认同自己的结论。在辩论中,若能充分利用数据和论据,可以说明相反的结论,即可以先明确自己要主张的观点,然后搜集能证明它的数据和论据。比如 “地价正在上涨” 和 “地价正在下降” 两个相互矛盾的结论,可运用不同数据和论据得出。
方法 4:演绎法,找到事物的趋势从而确立假说1.演绎法是将一般的趋势用一个个数据整合起来从而得出结论的推导方式。在三角结构中以 “论据→数据→结论” 这样的顺序展开。
1.首先,论据用来说明事物的一般趋势,如 “通货膨胀的情况下,便宜的东西卖得好”;然后引用数据,如 “比起啤酒来说发泡酒卖得更好。在 100 日元店大受欢迎”;进而推出结论 “我们公司也是,如果生产更加便宜的产品就更容易销售”。
2.演绎法从一般的趋势中类推出结论,即使刚开始论据有跳跃性也没关系,被质疑的论据在数据阶段对每个事实数据进行验证后也有可能被承认,而且论据发散更容易推出自己的结论。
2.先确立假说再进行验证的演绎法。运用数据证明一个正确的事实时,如果不能百分百证明其正确,这种结论称之为假说(假设的结论)和推论。
1.例如达尔文进化论,论据是 “自然环境是不断变化的。那些无法适应环境变化的生物将被淘汰”,可能会让人质疑,这时需要用很多事实对论据作出证明。达尔文在对加拉帕戈斯群岛的生物进行研究时,根据当地的化石搜集到了生物灭绝和进化痕迹的数据,证明了 “生命是与自然一同进化的”,提出了达尔文进化论。
2.“所有的鱼都能游泳(大前提)。鲤鱼也是鱼(小前提)。所以,所有的鲤鱼都能游泳。” 这样的三段论法也是演绎法的一种,即大前提(原则和公理等)→小前提(一个个事实)→结论(假说、推论)。
方法 5:MECE,使遗漏和重复降到最低1.把握事物整体时要防止出现思考的遗漏点和重复,否则会影响逻辑思考。
1.若有遗漏点,比如在得出 “我们应当引入新的项目” 结论时,被问到 “如何预防风险” 却回答 “还没有考虑呢”,会让听者担忧有未考虑到的地方或讨论不充分。而且考虑不到位可能丢掉机会,只盯着眼前利益可能遗漏后续赚更多钱的机会。
2.重复也会造成障碍,各种复杂关系重叠会分不清整体和部分关系,使说明的事物混乱无条理,让听者不明白表达的意思。
2.遗漏点和重复消失的状态就是 MECE。运用 MECE 可使对事物整体的认识逻辑化,理顺整体和部分的关系,有体系上的把握。在开始一项任务、无法把握事物整体、再努力也无济于事且无法产生成果和找到出口、想事半功倍的时候,可灵活运用 MECE。能够数字化的内容更容易运用 MECE,如对年龄层和收入层次进行分类。用 MECE 法对事物进行整体把握时,排列先后顺序是一个窍门,对机会大、费用小、效果好的点进行重点研究,可花费较少力气使成果显现出来。
方法 6:逻辑树,对信息进行整理1.运用大小关系和因果关系对信息进行整理。逻辑树是由逻辑构成的大树,运用大小关系和因果关系对作为逻辑构成要素的树干和枝叶进行体系化整理,可对事物整体轻松把握。
1.逻辑树把主要课题放在左边第一位,将能使主要课题实现的构成要素分解为两个以上。例如,把 “提高利润” 分解为 “营业额的提高” 和 “成本的降低” 两个要素。逻辑树能综合体现大小关系和因果关系,使人们对事物整体把握更全面。相比之下,分项书写虽能简便整理信息,但项目数多则难把握相互关系,而逻辑树可克服此缺点,用 EXCEL 软件制作逻辑树可使追加、修正、消除更容易。
2.试着做逻辑树。以 “提升销售额” 为主要课题,将其构成要素分为 “既有顾客销售额的提升” 和 “新顾客销售额的提升”,然后进一步对这些要素进行分解以找到更具体的对策。
3.制作逻辑树的注意事项及适用场合。
1.注意事项:一定要有意识地运用 MECE,做到完美的 MECE 较难,但要避免出现遗漏点和重叠。
2.适用场合:对公司和事业的课题进行体系化整理时;对含有大小关系和因果关系的信息进行整理时;对庞大的信息进行整理时;想发挥表格统计软件的强大优势时。当运用逻辑树对信息进行层次整理而大脑混乱时,可能是有遗漏点或未整理好信息的大小关系和因果关系,可尝试用关键词和短语整理信息使头脑更清晰。
方法 7:5W2H,验证信息是否有遗漏1.5W2H 在罗列计划书的项目和信息传达方面很必要。说话时若论据不完整且有跳跃性,就不能很好地传达论据和结论,也不能使别人接受结论和正确传达信息,所以要避免信息出现遗漏点。5W2H 即 What、Why、When、Who、Where、How、How much,若欠缺其中任何一个要素,提案就无法推进谈话。
1.例如,“我公司的利益构造需要从根本上进行改革”,若没决定好 “做什么、由谁做、什么时候开始”,就只是口号。别人邀请 “下次一起去吃饭吧”,若 5W2H 不明确,谈话也无法进行。
2.在制作计划书时,为避免遗漏可先用 5W2H 进行检查。比如告知 “下周六举行会议”,若没决定好 “从几点到几点” 就无法确定参加人数。可以用 5W2H 制作检查表格,检查信息是否有遗漏,因为有时大脑中 5W2H 很清晰但仍不能明确向对方传达意思。在商谈计划书时,可对 “什么事项是必须作出决定的” 制作核对表格。注意制作计划书初稿时不要遗漏 5W2H 中的要素。
一、寻找多个解决方案不要陷入 “做还是不做” 的二选一困境中,只思考是 0 还是 1。应当发散思维,从 0 思考到 9,寻找 10 种左右的解决方案,把多个方案放在一起比较。最重要的是拓宽视野,寻找多个可能方案,从没有头绪的思考中解脱出来。
二、使过程和产量明确化不会运用逻辑思维的人容易陷入工作没头绪、无进展的状态,完成后检查会发现很多问题需再次修改,越做越苦恼。运用逻辑思维工作时,要用 MECE 测试工作期望结果,若结果存在遗漏点或重复则无法完成。所以要明确工作结果,明确工作进展步骤,才能找到前进方向。
感谢您的喜欢,点赞关注,支持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