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仕强《道德经的秘密》告诉我们最高智慧是懂得混沌、示弱、无知

红苓读书 2024-01-13 18:53:23

曾仕强《道德经的智慧》:

一个人能够淳朴,能够混沌,能够无知,这是最高明的。

一、混沌智慧

《道德经》:

“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善良的人,我认为他是真的善良,不善良的人,我也认为他是善良的,这是品德的善良。

守信的人,我认为他是真的守信,不守信的人,我也认为他是守信的人,这是品德的信用。)

曾仕强教授说这是老子在教我们要懂得变通,要具备混沌和糊涂的智慧。

比如说有人说了一堆谎话来向你借钱,你听出来他的谎话了,却不说破,只是委婉地告诉他:“对不起,我是真的帮不了你。”

借钱的人走后,可能会反思自我,可能会埋怨你,但不可能会记恨你。

如果你直接戳穿他的谎言,他就不但会记恨你,还会破罐子破摔:反正我也就这样了。

所以,装糊涂不仅能不伤着别人,有时候还能挽救人。

就像一个女孩听到敲门声,打开门后看到一个人手里拿着一把刀,面露凶相地站在门口。

女孩灵机一动,说:“你是送菜刀的吧?”

女孩救了自己,也救了歹徒。

曾仕强说,中国人最讨厌的就是是非不明的人,可是我们也非常不喜欢是非太分明的人。

是非分明和是非别太分明都需要,该糊涂时别较真,是德善,是德信。

二、示弱的智慧

《道德经》:

“兕无所投其角,虎无所用其爪,兵无所容其刃。”

(犀牛之所以可怕,是因为他的角非常有力,如果他的角没有落脚点,犀牛就发挥不出实力。

老虎之所以凶猛,是因为它的爪子厉害,如果它的爪子没有着力点,老虎就施展不出能耐。

兵器之所以厉害,是因为它的刃非常锋利,如果它没有容手(被正确使用)之处,就没有了大作用。)

太过于刚硬,反而不如柔弱更有力量。

就像懂得示弱竹子随风摇摆,却不容易被风折断,而刚硬的大树却容易被风连根拔起一样。

用在为人处世上也是一样的道理。

女儿征求父母的同意后,晚上和几个同学一起出去玩儿。

本来说好9点之前回来,可是一直到夜里12点才听到门铃的响声。

这时候父母应该怎么做?

坐在沙发上等女儿进屋后责骂她一顿?非也!

曾仕强教授说,赶紧躺在床上装睡。

第二天女儿起来后,很不好意思,会给妈妈说,对不起,我回来晚了,让你们担心了。

妈妈应该说:“没关系,我还好吧,倒是你爸,一晚上没睡好,担心得不行。”

女儿又单独找到爸爸,爸爸说:

“你妈妈真是担心坏了,听到你安全进家,她才入睡。”

这种示弱的教育效果是不是比惹起女儿反感的责骂要好得多。

示弱不是懦弱,不是无能,是以柔克刚、四两拨千斤的智慧。

无知的智慧

《道德经》:

“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

(不自我表现,反而高明;不自以为是,反而受尊重;不夸耀自己的功劳,反而被认为有功;不认为自己有能力,反而成长的更快。)

古希腊的苏格拉底说,他唯一知道的就是他自己的无知。

牛顿也说他像一个在海边玩耍的孩子,偶尔捡到一颗美丽的石子,而真理的大海还没有被发现。

贝多芬也说自己只学会了几个音符。

法国数学家笛卡尔说自己是无知的,因为哲学家芝诺曾经这样解释过。

芝诺画了一个圆圈,圆圈之内是已知的知识,圆圈之外是未知的知识,已知的知识越多,那圆圈儿就越大,它的周长也就越大,与未知领域接触的也就越多。

无知不是什么也不知,而是不张扬、不傲慢、不自夸的代名词。

结语

曾仕强:

“凡是认为无论什么事情,自己都比人高一筹的年轻人,最后都可能出样相,都可能吃亏。”

收起你的“技高一筹”,试试混沌、无知和示弱的智慧,你将收获满满。

我是红苓,关注我,我们一起学习、改变、成长。

32 阅读:1964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