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人听说过“入声字”,无论是阅读的时候,还是听人说,总之,一定会有一个“入声字”的概念。但是,入声字到底是什么字,入声到底如何发音的,入声的本质是什么呢?
我们知道“入声”,但是很多人不明白什么是入声,心中一直有一个挥之不去的巨大疑问,尤其是北方的大部分官话区的人。
入声,这个概念是中国人特有的,是中国古人在研究汉语语音时创造的概念。古人把入声归入四声之一,算作是一种声调。
现代汉语,有人把其归类为“声调语言”,一个音有四个声调,分别为一声、二声、三声、四声。其实,不仅仅是现代汉语,在古代人们就发现汉语有声调,并且古代汉语(中古,唐宋以来吧)也有四个声调,古人还把四个声调记录了下来,分别为:平、上、去、入。其中的“上”念为(shǎng)。古代的四声和现代四声不一样的,其对应关系如下图所示:
古今四声对应图
关于古人发现汉语四个声调的故事如下:
古代,古人也不是一开就知道有四声的。
大约在公元500年的时候,那时候是南北朝时代,南朝时文人学者们在翻译佛经时,发现汉语的语音要和梵语语音予以对应的话,会出现不同情况,因为梵语并没音调,一个音节a就是a,但是汉语不同,同样一个汉语的“阿”有四种不同的声音,于是“四声”就此产生了。
是谁首先发现这个问题的?有很多说法,但是大家都公认沈约对这项发现进行了总结。当时,据说梁武帝还问大臣,什么是四声?大臣回答四声就是“天子圣哲”,天是平声,子是上声,圣是去声,哲是入声。
现代普通话里,已经没有入声了,绝大多数北方方言也没有入声字了(个别的一些地区方言里还残留痕迹,尤其是晋语区的周围,包括河北南部,河南北部,山东西北部等),北方地区唯一保留入声的是“晋语”,从名称我们也可以看出,北方其他地区都叫“官话区”,唯独山西、内蒙与山西接壤的一些地区,叫“晋语”区,可见晋语区的独特性。
南方方言大部分保留了“入声”,虽然有的地区也在式微,但多数南方方言保留了入声,甚至西南官话区也有不少地方保留了入声。其中,尤其是粤语保留了完整的入声系统(中古)。
了解了入声分布的大概范围后,那么我们继续讨论本文的主题:
到底什么是入声?
汉语的入声,与其说是一种声调,毋宁说是一种音节或音韵更合适。
如果我们放眼世界各国的语言,你会发现,其实,入声就是“闭音节”而已。
所谓闭音节,就是一个音节(辅音+元音)的结尾也是辅音,以英文为例:
Sit(坐)
Dog(狗)
Pig(猪)
Big(大)
film (电影)
pen(笔)
pick(捡)
desk(桌)
apple (苹果)
这些单音节词,每个结尾都是辅音,发音的时候其元音要接辅音,元音必然短促、迅速结束,以便发出紧接着的辅音。相反,像英文单词go(去)、bee(蜜蜂)、do(做)这种词就不是闭音节,因为元音后面没有辅音,因此这个元音发音不收任何阻碍。
汉语的入声,本质上与上述英文词的发音是一样的。
汉语入声字的发音,古人描述为“入声者直而促”,意思是“入声发声很直接但是很短促”。
这是因为,入声字的音节后,还有一个辅音,这个辅音阻止了前面元音的继续,所以说“直而促”。
我们知道,现代普通话里还有一些以辅音结尾的字,比如天tian,黄huang,结尾辅音分别为n和ng,但是,这两个辅音都是鼻音,用鼻腔发的音,并没有起到阻止前面元音的作用,因此已经不算是入声了。
古代汉语,真正的入声是以p、t、k结尾的词,这一点对说普通话的北方人来说是很难理解的,但是如果你学过一点小学的英文,对照一下就会很容易明白了。
有一点需要说明一下,汉语的入声字和英文的闭音节也有不同的地方。英文的闭音节后面的辅音经常是需要发出来的,就是元音气流受到阻碍之后,后面的辅音要爆破出来,比如big,后面的g要发出来“哥”,虽然没有声音,但是要爆破出来。
但是,汉语的入声字后面的p、t、g,现在大多数不需要爆破出来,只做发音音位即可。
我们以完整保留入声的粤语为例:
-t: 泄 sit 失 sat
-k: 食 sik 塞 sak
-p: 摄 sip 湿 sap
语言里保留入声字的发音,会使得说话的语音效果有一种很强的“节奏”感,因为入声很短促,迫使响亮的声音突然中断,整个说话的状态就有一种“音乐”的节奏感。
大家可以从网上搜索一些粤语朗诵的诗歌,自己亲身体会一下(注意不是要听粤语发音,是听听其中包含入声的那种节奏感)
中国方言分布
由此,可以看出,汉语曾经也是词尾有不同辅音的语言,音节并非像现在一样都是开音节。这一点,其实与世界大多数语言都一样,只是汉语演变成现在这样而已。这种演变,也是华夏历史上,北方地区长年多民族杂居导致的结果,为了融合、同化,形成统一的语言,古汉语在语音上做出了妥协,牺牲了一些固有的特征,从而适应了形成了新的发音。
实际上,南方方言保留的入声也并不是上古汉语的原声,上古汉语的入声还要复杂,分为“长入声和短入声”,长入声现在在所有的方言中都已经消失了,据说是都已经化成现代普通话里的第四声了,这种长入声我猜测应该类似英文的like这种类型,虽然这个词结尾也是辅音k,但是中间的元音却发成长元音ai,其发音很舒缓,并没有急促反入的气流阻塞,你可以把元音发的很长也没问题。
无论南方方言,还是北方官话,作为语言,在历史的发展中总是在不断的适应、调整,吸收新的发音,丢掉一些原有的发音,整合出新的语音以便形成新的共同语以更方便、更明白、更广泛的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