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提示
去年,保定市对接京津、服务京津,承接疏解转移项目441项,总投资2860.5亿元;公共服务全面深化,8.8万京津老人来保定康养旅居。
2025年保定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纵深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深度融入现代化首都都市圈。强化产业协作,主动融入京津冀“六链五群”;强化协同创新,促进更多京津科技成果在保定孵化转化;紧盯国际医疗基地“一号工程”;发展银发经济,打造一批养老示范项目,吸引更多京津群众到保定旅居康养。

整理/河北日报记者 王思达 制图/褚林
主动融入京津冀“六链五群”
2月11日,保定徐水经济开发区内,数十台工程机械轰鸣作响,长城汽车智能网联试验场项目正式破土动工。
“该项目总投资5.2亿元,将对现有综合试验场及智慧交通试验场进行智能升级改造,以打造国内领先的智能网联试验测试场景。”长城汽车技术中心验证技术集成部部长李坡介绍。
2024年12月,保定与北京经济开发区、北京顺义区、天津滨海新区、河北雄安新区联合申报的京津冀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集群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榜,成为全省唯一拥有两个国家级集群的设区市。
“这将为保定汽车产业带来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更为丰富的资源支持。”保定市工信局汽车产业科科长何伟说,该市将继续强化政策支持与制度创新,联合京津雄相关部门建立跨区域产业协同机制,推动技术标准互认、智能网联汽车测试牌照互通、数据共享。此外,还要优化汽车产业人才和金融生态,推动产业链协同与集群发展,将京津冀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集群打造成为中国领先、世界一流的先进制造业。
纵深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深度融入现代化首都都市圈,保定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要强化产业协作,主动融入京津冀“六链五群”,持续抓好联通京雄保的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电力及新能源装备、生命健康、绿色能源等产业,落地更多央企二、三级子公司或创新业务板块。
保定市电力及新能源高端装备集群,是当地第一个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涵盖风电、光电、氢能、新型储能、输变电五大产业体系,填补了京津冀区域空白。
下一步,保定将着力打造“风光氢储输”协同发展的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实施产业强链行动,大力推进电力装备企业实施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加快推进保定电力装备(储能)产业园建设,发展电芯制造、系统集成服务设备制造产业。

1月11日,无人机拍摄的保定·中关村创新中心。河北日报记者 赵杰摄
促进更多京津科技成果孵化转化
2月13日,保定·中关村创新中心内,九纯健物联网科技公司的生产线旁,工人们正调试一批即将发往北京的温湿度传感器。
车间外,总经理陈晓辉指着屏幕上的订单数据说:“落户保定6年多,我们的营业额增了10倍,专利从零项增长到20多项。这里不仅是生产基地,更是京津技术转化的试验田。”
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中部核心功能区,保定以“京津研发、保定转化”的模式重塑协同创新生态。“2024年,保定组织征集长城汽车‘垂直领域基础语言AI大模型应用场景’等8项先进算力领域创新应用场景,吸引了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等多个团队联系接洽。”保定市科学技术局二级调研员裴冬梅介绍。
中试基地作为科技成果中间性放大试验的科研开发实体,承担着将实验室成果推向市场的重要使命。去年,保定依托京津科技资源,在氢能汽车、第三代半导体、铝合金汽车零部件、光电材料、保健食品、电力能源装备制造、空气净化新材料、轨道交通装备8个领域建成8家中试基地。
聚焦京津科技成果转化,保定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要强化协同创新,推进中试基地建设,促进更多京津科技成果在保定孵化转化。
作为全国首个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市,保定将“揭榜挂帅”机制作为科技创新的一项重要工作。去年,保定共发布3批次63个技术需求榜单,涉及先进制造、新能源、现代农业等多个行业领域,其中45%的揭榜方来自京津高校和科研机构。目前,已有多个榜单进入对接洽谈阶段,项目拟投入总计超过1.6亿元,共有32个项目获得885万元的支持。
对此,保定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要与京津科研院所等国家级战略研发机构常态化对接,实施科技创新平台优化、揭榜挂帅提质、研发投入提升、科技成果转化等“四大工程”。
“接下来,我们要主动对接京津雄,面向北京广大知名高校发布邀请,持续开展揭榜挂帅工作。”裴冬梅表示,预计全年完成发布3批次30个以上项目榜单,为保定企业与京津雄企业搭建合作交流的桥梁。
紧盯国际医疗基地“一号工程”
2月14日上午,保定国际医疗基地施工现场,工人正为北京儿童医院保定医院的外墙安装玻璃幕墙。不远处,广安门医院保定医院的内部装修已进入收尾阶段。
保定国际医疗基地作为全市“一号工程”,规划面积23.3平方公里,起步区投资超57亿元,重点建设北京儿童医院保定医院和广安门医院保定医院,预计2025年试运营。这两所医院不仅是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未来要承接北京日均80万外地就医患者中23%河北籍群体的需要。
围绕加强医疗、养老等公共服务共建共享,保定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要紧盯国际医疗基地“一号工程”,广安门医院保定医院、北京儿童医院保定医院正式运营。发展银发经济,打造一批养老示范项目,吸引更多京津群众到保定旅居康养。
“下一步,我们要推进广安门医院保定医院、北京儿童医院保定医院与北京同质化运营管理,推进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新院区建设,加快医疗人才引进储备和医疗设备配置、信息化建设等方面工作。”保定市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主任庞颖表示,今年将推动市属和住保省属医疗机构深入对接京津优质医疗资源,争取更多人才、技术、管理和科研资源落地保定,提升医疗服务能力。
养老服务是银发经济重要组成部分。2024年5月,京津冀银发经济产业园在保定揭牌,以此为契机,保定聚力打造京津冀银发产业聚集区和国家康养创新示范标杆。同时,持续深化京津冀养老服务协同,补贴跟着户籍老人走、养老服务标准一体化、养老人才培训及资质认定三方认可等形成制度性措施。截至目前,已有900多名京津籍老年人入住保定养老机构。
保定市民政局局长田彦军介绍,今年,将继续和北京、天津老龄产业协会以及京津养老企业对接,力争引进更多优质企业资源到保定投资,并适时组织京津离退休人员到保定参观优质康养项目,吸引他们到保定康养。(河北日报记者 王思达 寇国莹)
关注河北新闻网,了解河北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