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杨富春 通讯员 陈子才 王虎涛
黄石市黄石开发区·铁山区铁山街道建设路社区,64岁的于文英身穿红马甲,腰挂钥匙串,走在路上,叮当作响,像风铃般悦耳。
这些钥匙,有的已锈迹斑斑,有的还是新的。18年了,于文英手上的钥匙越来越多,最多的时候有34把,串成3大串。“34把钥匙,是40个‘爸妈’家的。”于文英说,照顾社区老人,听到她们叫我一声“女儿”,最开心了。
手提钥匙串,上门看看老人,这是于文英每天最快乐的事。
一句承诺,她践行18年
“小于,去谁家啊?”
“去张妈妈家看看……”
11月26日,于文英走在社区的路上,不停有人跟她打招呼。
于文英是大冶铁矿建安车间退休职工。她口中的“张妈妈”,是今年94岁的张美玉,于文英18年前照顾的第一位老人。
张美玉有4女1子,住在铁山的小女儿詹霞负责照顾父母。2006年,于文英还没退休,与詹霞是工友。一天,詹霞向她求助,“于姐,我有急事出门,你能帮我照看下老人吗?”
于文英答应了。走进家门,男主人詹怀安因病卧床,女主人张美玉年过古稀。于文英陪着两位老人拉家常,倒水,扶着上厕所。晚上詹霞回家,看到父母脸上的笑意,拉着于文英的手连声感谢。
从此,于文英成了张美玉家的常客,两位老人对“小于”越发依赖。2009年,于文英退休。詹霞也要去南京常住,临走前她将家里钥匙配一把送到于文英手上,“于姐,老人有啥情况,麻烦你过去看一看。”
“放心,她们也是我爸妈。”接过钥匙,于文英说。2015年,詹怀安病重住院,于文英在病床前忙碌,护士感叹:“你这个女儿真孝顺。”詹怀安离世时,于文英连续3天张罗老人的后事。
之后,于文英担心张美玉一个人孤单,看望次数更密。“于姐常给妈妈洗澡,妈妈洗好了,于姐一身汗……”詹霞说,有一次妈妈发烧,她和姐姐都在外地回不来。于文英守在老人跟前一个星期,和老人同睡一张床。
一声妈妈,暖了老人的心
今年90岁的潘素惠老人生了3个女儿,大女儿早逝,小女儿嫁到黄石城区,二女儿吴坚红照顾老人。
“潘婆婆是我照顾的第二个妈妈。”于文英说,她与潘婆婆是邻居,潘婆婆失去女儿后,经常抹泪,她常上门劝慰。2014年,潘婆婆摔了一跤,要换骨盆。看着吴坚红忙不过来,于文英将铺盖搬到潘婆婆家睡在沙发上,帮着擦洗换药,悉心照顾3个月。
看着于文英天天往外跑,老伴徐长良有些怨言,“怎么老往别人家跑,图啥?”于文英说,人都会老,善待老人就是善待自己啊。徐长良是大冶铁矿一名井下电工,修电器很拿手。于文英动员老伴跟她一起,背着工具箱,免费为社区居民服务。
于文英热心助老的事传开后,越来越多的老人将自家钥匙配一把交到于文英手上,她腰间逐渐挂满钥匙,最多时有34把。其中,6把钥匙主人是老年夫妻,28把钥匙主人是独居老人。于文英从不嫌麻烦,上门探望,侍病喂药,社区里经常出现她忙碌的身影。
今年78岁的易世菊患老年痴呆,曾走失过3次。于文英保管着易世菊家的钥匙,隔三岔五去看看,帮老人检查佩戴的定位表能否正常使用。
“詹妈妈”“徐爹爹”“潘妈妈”“高妈妈”“唐妈妈”……于文英在每一把钥匙都贴上标签,上门照顾时不落一家。老人们看在眼里,暖在心里,有的给她包个小红包,被于文英婉拒:“我和老伴都有退休金,生活好着哩,这些小事不必在意。”
一个榜样,带动一支队伍
铁山街道户籍人口4万多人,常住人口仅2万余人,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高达27.49%,是黄石人口老龄化程度最高的街道。居住在铁山的老人,多是大冶铁矿职工,为国家建设和发展奉献了青春,其子女大部分都在外地工作。
于文英祖籍江苏淮安,5岁时父母因病离去,和姐姐一道,投靠在大冶铁矿上班的大伯,“一大家十来口人,很热闹。”于文英说,儿时没享受到父母的爱,现在老了,有几十个“爸妈”宠着。一到过年,老人们的子女回来了,纷纷叫我去吃年饭,那种感觉太幸福了。
一把钥匙,解开心锁。十几年来,对行动不便的老人,于文英帮忙买菜做饭、打扫卫生。对子女不在身边的老人,于文英陪他们聊天解闷,解决外地子女的后顾之忧。
2022年9月,在于文英的带动下,“红管家”助老志愿服务队成立,吸收26名志愿者,为更多老人提供帮助。老伴徐长良,巡逻维修搞宣传样样冲在前,成为志愿服务骨干。
如今,于文英助老的事传到周边社区,不少老人找“小于”保管家里钥匙。其中3把,因老人离世,于文英退还给其子女。
“这是一场双向奔赴的爱。”于文英说,40位被照看的老人,哪家做点好吃的都要给她留一份;天转凉了,“妈妈们”会提醒她多穿点。“我也没啥负担,在外地工作的儿子很支持我,只要能动,我会一直坚持做下去。”
湖北日报客户端,关注湖北及天下大事,不仅为用户推送权威的政策解读、新鲜的热点资讯、实用的便民信息,还推出了掌上读报、报料、学习、在线互动等系列特色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