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汐在产品形态上经历了明显的演变。早期版本极简主义风格突出,而如今,产品内容和功能已变得相当丰富。
大量内容,包括冥想练习、正念练习、睡眠故事、白噪音、自然场景以及放松音乐等,均由团队自主制作。同时,产品也增加了工具属性,用户可以在首页直接使用专注、睡眠、小憩等功能。
尽管功能有所扩展,潮汐仍然坚守着产品的初衷,避免过度扩展。例如,在2018年和2019年左右,曾有建议将社交功能引入产品,以满足用户的互动需求。
但考虑到社交功能可能偏离产品帮助用户放松、冥想和专注的核心目标,潮汐最终并未采纳这些建议。
这种克制在当时并非易事。许多用户和业内人士都建议增加互动功能,例如评论区。
然而,潮汐团队认为,这类功能虽然可能带来短期效益,但从长远来看,可能会对用户体验产生负面影响。这也是小型团队的优势所在:能够更加专注于核心目标,而大型公司往往迫于增长压力不得不添加各种功能。
2.专注与壁垒:少即是多的策略潮汐的目标非常明确:它并非娱乐产品或社交产品,而是一款帮助用户放松和提升专注力的身心健康产品。任何与这一目标不符的功能,从长远来看都可能带来负面影响。
潮汐的壁垒看似简单,没有重资产或大量服务,但其核心竞争力恰恰在于专注于核心目标、拒绝冗余功能。这种“少即是多”的策略并非每个企业都能轻易复制,它体现了潮汐独特的价值观和产品理念。
壁垒不仅仅体现在经济学领域的相对优势和相对成本上,也存在于个人决策层面。每个人的性格特质都会影响其决策,导致不同个体在面对相同情境时做出不同的选择。
即使获得了融资,决策的壁垒依然存在。决策并非简单的个人坚持,而是基于对结果的清晰预见。
即使面对反对意见,如果明确知道某些决策有利于长期的商业价值,就应该坚定执行。
3.商业价值:决策的最终标尺在商业领域,决策的依据并非个人喜好,而是长期的商业价值。例如,微信的决策并非仅仅考虑节制本身,而是基于商业价值和长期利益。
这种战略思维并非源于个人性格,而是对商业的深刻理解。
大公司和小团队在决策上存在本质区别。大公司由于规模和流程的限制,很难快速适应新的环境。
而小团队贸然与大公司竞争是不明智的,因为大公司在资源和执行力上拥有显著优势。例如,郑州许昌的胖东来超市的成功,与其独特的地域土壤和文化密不可分。
如果不具备这些条件,贸然模仿只会适得其反。
4.自我回归:成功的最终钥匙成功的关键在于自我的回归。每个人适合做什么,最终决定了ta的成就。
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在专业训练的基础上,跟随自己的兴趣和价值观,例如摆小摊或者换一个地方重新开始。正如讨论潮汐App时提到的,潮汐的用户需求具体而明确,主要集中在睡眠场景,这也是努力的方向。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即使对自身身体状况的感知较为迟钝,睡眠质量的下降也会立刻引发警觉,让人意识到自身的心理或生理状态可能出现问题。特别是生活在都市的人们,往往对自身呼吸等基本生理活动都缺乏感知,只有在失眠时才会注意到身体发出的信号。
失眠就像一个明确的触发点,提醒人们关注自身的身心健康。
因此,在开发身心健康产品时,首先应该关注用户最迫切的需求——睡眠。与其直接推荐正念冥想等概念,不如先帮助用户解决睡眠问题。
以此为基础,可以围绕睡眠、放松、专注和冥想这四个核心场景展开产品功能的构建。其中,睡眠是首要解决的问题,其次是放松和专注,最后才是冥想。
5.精准定位不同用户群体不同人群的需求也存在差异。学生或青少年更注重提升专注力,而工作人士则更需要放松身心。
产品内容应该根据这些差异进行调整,例如,为只想听声音放松的用户提供简单的音频内容,而为想要深入冥想练习的用户提供专业的指导。
目前,市场上关于正念冥想的内容资源丰富,这既是挑战也是机遇。身心健康领域仍处于发展初期,许多人虽然听说过正念冥想,却尚未将其融入日常生活。
我们的目标是让正念冥想不再停留在概念层面,而是真正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即使市场竞争激烈,我们仍将致力于推动正念冥想的发展,并在不断壮大的市场中找到自己的位置。
将失眠作为身心健康产品切入点,体现了一种以用户需求为导向的产品开发理念。从最基础、最普遍的睡眠问题入手,逐步引导用户探索更深层次的身心健康需求,例如放松、专注和冥想,更容易为用户所接受。
这种循序渐进的方式,有助于降低用户对正念冥想等概念的理解门槛,也更容易培养用户的使用习惯,最终实现将正念冥想融入日常生活的目标。 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下,这种注重用户体验、关注用户需求的策略,或许正是身心健康产品突围的关键所在。
同时,这也提示我们,在追求技术创新和功能拓展的同时,更要关注用户真实的需求,用科技的力量帮助人们提升身心健康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