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九龙壁,大同民间有许多美妙的传说。其中,传播最广的是九龙壁来历的传说。
相传,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定鼎应天府后,把他的许多儿子分地为王,拱卫中央。朱元璋第十三子朱桂,从小被立为太子,但他从小不读诗文,秉性愚顽,脾气十分古怪,要星星不敢给月亮,吃猪尾巴拿牛头也换不出来。年近二十,朱元璋见他无才无德,废其太子之位,封他为代王,令其镇守大同。代王到了大同,横行乡里,经常无故杀人,大同百姓背地叫他“愣怔代王”。
据说这位愣怔代王到了60岁,还经常穿窄衣,戴秃帽,在戏园子看戏,一高兴就到后台装扮成打号号的小兵亲自登台,一有空就带几个护卫驾鹰走犬,到小南街一带寻衅闹事,调戏良家妇女,活像一个地痞。代王的妻子,是大将徐达之女,她虽是将门之女,却是个又丑又妒的泼妇,一次竟把代王两个漂亮侍女满脸涂上锅底黑,发泄她的妒火。就这样,两口子把大同城搅得鸡犬不宁,民不聊生。朱元璋废了代王太子之位。代王听到这消息后,大闹金殿,嚷着要当皇帝。朱元璋没法子,只好在大同城内大兴土木,修建宫殿,让代王过过“皇帝瘾”。所以,至今大同古城内还有“皇帝街”“正殿街”“东华门”“大有仓”等街道名称,都是旧皇宫的遗址。宫殿修好以后,好不容易才堵住了代王的嘴。
一天,这位愣怔代王忽然想起要到燕地逛逛,看看四哥朱棣。这位燕王对他的弟弟又烦又怕,但又无可奈何,只好硬着头皮,耐着性子三天一小宴、五天一大宴地款待他。有一天代王酒足饭饱,在王府外闲逛,抬头一看王府门前新修了一座琉璃九龙壁,非常高兴,吵嚷着也要在大同的皇宫前造一座,并撒泼耍赖把图样带回了大同。代王立即把怀仁吴家窑琉璃匠吴氏父子三人招来,命他们烧造龙壁。王妃徐氏知道后,要求一定要“比燕王府的龙壁长二尺,高二尺,厚二寸”,代王无奈,只好应允,所以大同的九龙壁比故宫里的那座还要大,为全国之最。